越战期间,中国援越高炮兵击落了多少美军战机
作者:胖胖的拍拍熊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世界,正处于美苏争霸的动荡期,国力处于巅峰期的美国继续奉行遏制政策,在欧洲、亚洲实施军事威慑。在越南,美国通过制造「北部湾」事件介入越南内部纷争,并迅速开启了「南打北炸」的战争模式,随着法国撤出后刚刚恢复平静的中南半岛地区,再一次陷入战火硝烟之中。
紧张的国际形势
6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熬过三年自然灾害,又面临着周遭险恶的国际环境。
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因为意识形态纷争,中断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让中国刚刚起步的工业化遭受重创。在东南沿海,美国和台湾的军事侦察机不断侵扰领空。相比而言,最大的压力在西南边陲,刚刚赶走法国人的越南,遭到了美国的军事威胁。
北部湾事件后,越南战争再次升级,美军开始动用空中力量,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希望通过摧毁北越的后方基地和交通线,逼迫越南屈服,实现「以炸促和」的目的。
通过丛林战和游击战赶走法国殖民者的北越军队,在60年代初,仍然是一支以轻步兵为主的军事力量,空中力量几乎为零,新整编的越南人民防空军和空军正在进行训练,精选的飞行员和机械师仍在苏联受训,越南的领空对于美国来说,是不设防的领域。
美国不断升级的空中轰炸严重损害了北越的战争潜力,也威胁着中国的领空和领土安全,从1965年起,美国军机开始侵入云南领空,并轰炸中国向越南输送物资的货船,造成物资和人员伤亡。更为恶劣的是美国军机动用导弹,对河内市区中国大使馆进行轰炸,导致使领馆损坏。
紧张局势使得中国无法独善其身,1965年5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首次提出「援越抗美」的口号。当年8月,受胡志明请求,首批中国高炮及附属部队入越,承担起越南北方北宁至凉山、安沛至老街、克夫至太原的铁路线以及太原钢铁基地等重要目标的防空作战任务。
差距悬殊的装备对比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军事装备快速更新的时代,美国空中力量在朝鲜战争开启喷气时代之后,进入超音速战争时代,一批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研制并列装部队的新式飞机,推动美国空中力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力存在。
比如美国空军的F-100超级佩刀、F-104星战士、F-105雷公、F-111土豚、F-4鬼怪、美国海军的F-8十字军战士、A-4天鹰、A-6入侵者、A-7海盗Ⅱ舰载机等,形成了对越南及中国空中力量的压倒性优势。
相对于美国空中力量,进入越南的中国防空部队在装备水平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在朝鲜战争和国土防空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防空部队,受制于国内的技术生产能力,依然是一支以高炮为主要打击火力的部队,装备的高射火炮也存在代差,主要以朝鲜战争后仿制的苏式M1939型85毫米高射炮、55式37毫米高射炮为主。
50年代末期定型生产,由雷达和射击指挥仪控制的自动高射炮数量偏少,59式100毫米高射炮、57毫米高射炮还是稀缺装备,这使得在防空战中,中国高炮部队更加依赖操作人员的智慧和勇敢。
针锋相对斗智斗勇
在中国抗美援越部队入越初期,由于出色的保密工作,以及美军的骄横,袭击越南北方的美国军机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较大。
比如1965年首批入越的中国高炮61、63支队,在8月5日到达安沛、克夫地区后,迅速展开防空阵型,并分别在8月9日,8月23日各击落击伤美军机1架。在当年10月5日美军对宋化铁路桥的轮番轰炸中,负责该桥防空的63支队又当场击落美机5架,击伤1架。
反应过来的美军随机针对性加强了轰炸的力度,并且使用了如「子母弹」、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等新式武器,对中国高炮部队的人员和炮瞄雷达进行杀伤反制。越南的天空,成为了美军新式武器和战法的试验场。
针对美军强大的空中力量和新式武器的不断投入,中国高炮部队也在不断摸索完善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并且研究出了符合自身需要的特色战法。比如在高炮使用上,中国高炮兵探索出了「集火」战法,这种打法的核心在于压缩防空距离,放敌机进入高炮最适宜的射程内后,以高炮连为基本单位,在统一指令下,同一时间向同一目标集中开火,通过饱和攻击提高命中率。
在阵地布置上,针对美军的不间断多批次轰炸,高炮部队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加强高炮的机动性,防止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过长,并通过设置假人、假高炮引诱美机攻击,为高炮反击提供机会。
对于最令人头痛的美军百舌鸟反辐射空对地导弹,中国高炮部队在多次损失炮瞄雷达后,及时总结出了「早开机、近升压、断高压、摇摆天线、断续开机」的一整套战术手段,有效降低了炮瞄雷达被击毁的概率。在1967年3月太原钢铁基地防空战中,高炮部队采取临时关闭雷达的方式,使得百舌鸟导弹失去了攻击目标。
在1967年7月的宋化铁路桥防空战中,高炮部队采取摇摆天线、断高压等办法,摆脱导弹攻击。再加上百舌鸟作为第一代反辐射导弹,技术不够成熟稳定,在越南湿热的环境中作用发挥不够好,无法对中国高炮部队形成压倒性反制。
三年血战载誉而归
越南战争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后世美军在海湾战争等多场战争中的技战术,雏形都脱胎于此,比如直升机机降作战,近距离空中火力压制,反辐射电子战等。美军在与中国高炮部队对抗中所展示出的迅捷反应与技术优势,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军人在面对巨大装备差距面前,所展示出来的血性和智慧。
中国的抗美援越防空作战,从1965年8月至1969年3月共计3年零7个月,在借鉴朝鲜战场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轮战的方式锻炼部队,先后有16个支队辖63个团,约15万名中国高炮部队及支援部队赴越南参战。他们用勇气和智慧,克服了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取得了击落美机597架、击伤479架的战绩。
抗美援越是容易让人忽视的一场战争,由于日后中越两国交恶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使得后世对于这场战争有着不同层面的理解,也使得这场战争的很多细节掩盖在历史尘埃之中。
客观来说,通过中国高炮部队的援助,屏蔽保护了北越核心的重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为北越在美军的残酷绞杀下生存下来提供了支持,为日后北越反攻南方保留了骨血。虽然日后两国兵戈相向,但是在当时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却对于稳定中国的西南边陲,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高炮部队而言,这是一次近距离与美国空中力量正面交锋的机会,在战火中积累的经验,为日后中国空军的技战术提升,装备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更重要的是,这种勇于亮剑的气势,鼓舞了我们这个当时尚在艰难探索期的国家,随之而来的信心,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