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13勇士以救护车为家 用救护车转运疑似患者
3日,42天没回家的苏州工业园区急救先锋车队队员们正式“解封”,卷了卷办公室里的临时铺盖回了家。
苏州全市只有两辆负压救护车,其中九龙医院的这辆负压救护车担负着全市怀疑新冠肺炎发热病人或高度疑似患者的转运任务。疫情暴发以来,九龙医院急救站站长王中查和他的12名战友组成的园区急救先锋车队,每天在救护车和医院之间轮转,从1月20日起,整个车队的队员40多天没有回过家。
穿上防护服,不敢多喝水,嘴唇干裂是常态
在负压救护车里,医疗舱的内压力始终低于大气压,以保证空气有效循环,而且进出医疗舱的空气都要经过过滤、臭氧处理后排出,不会造成污染,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用负压救护车对病患进行运送的过程中,最耗费精力的是消毒工作。急救车辆及相关人员必须转运一次消毒一次。每当把患者送至定点接收医院后,急救先锋车队的急救员必须抓紧时间进行人员和车辆的初步消毒,再到指定隔离点进行终末消毒和紫外线消杀。
“整个转运过程持续2个小时以上,再加上回来后的消毒、杀菌、通风,整个过程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而且,穿上防护服后十分不方便,连大小便也无法进行,内急了往往要憋很久。”王中查说,虽然备好了纸尿裤,但为了尽量避免出车过程中的个人问题和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他们还是不敢多喝一滴水。一天下来,嘴唇干裂,鼻腔出血,面部也被口罩勒出深深的压痕。即使偶尔喝口水,也要忍着嘴唇上口子再度撕裂的疼痛。
疫情暴发期间,急救先锋车队24小时待命。“疫情紧急,大家每天在不同的医院轮转,我们党员更不能离开岗位。”38岁的王中查已有14年急救工作经验。关键时刻,他以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带领这群专业的勇士冲锋在前。最多一天,他们出动了7次,往返于昆山、园区和市区几家医院。
耐心劝导隔离人员,给他们以最暖的慰藉
对于大部分急救站成员来说,劳累和生理上的困难忍忍就过去了,而转运过程中他们还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据王中查介绍,很多患者初期表现往往是发热、咳嗽等症状,情况并不严重,所以对于远离亲人、定点治疗顾虑很多,也会担心留守的亲人。“我们转运的患者中,还有一些是老人和小孩,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或者不认识字,给转运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我们尽量给予他们关爱,打消他们的顾虑。”
有一次,王中查带着队员转运一名和确诊患者乘坐同一列车的观察人员到隔离点。下午4时左右,他们接到通知,立即联系当事人约定接送时间。没想到,到了约好的时间,隔离人员多次拖延,表示自己当时所在的车厢没有人确诊,没有必要去观察点接受隔离,也提出了对费用问题的担心。
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他们先是联系了相关医务人员和社区进行信息确认,在确认无误后,又耐心跟他解释普通急救车只是运送他去观察点隔离观察,而且再三保证车内的消毒情况。
“对于隔离人员的恐慌心理,我们都很理解。我们会讲解用具的消毒流程,降低他们的心理戒备和抵触情绪。”王中查说,在转运隔离人员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扰,但还是会耐心劝导解决,给予隔离人员慰藉。
“运送隔离人员时,我们救护车的警灯和警报是关闭的。当隔离人员不希望我们把车开进小区时,我们会跟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好,在外面等候。”王中查说,他见惯了突发场面,多年的从业经验赋予了他沉稳和淡定,同时也让他拥有了同理心。
每天休息不到4小时,医院地板就是床
作为急救医护人员,急救先锋车队在转运病人时首当其冲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他们坦言,其实心里也是有些害怕的,但是有一种使命感在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我干急救十几年了,要时刻把病患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面对突发疫情,冲到前线是应该的,我要抢先上,挺在最前面。”王中查说。
由于急救先锋车队负责苏州大市范围内的病例转运,路程很长,春节期间的阴雨天气又导致视野差,王中查亲自驾驶急救车,每天回来做完消毒都到了凌晨,然后铺个毯子躺在医院的地板上休息。
队长身先士卒感染着伙伴们。疫情发生以来,12名队员没有一个人退缩,每天24小时待命,每天留给他们休息的时间不到4个小时,“以救护车为家”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天中,他们或在车里待命,或在反复消毒,或在执行转运任务的路上。
“12名队员都是自愿报名的,年龄都不大,都是家里的宝贝,但上了救护车,就是最勇敢的战士。”王中查说。
战士也有柔情,也有牵挂。一有空,他们就会和家人视频,但要是穿着防护服,就没有办法接电话了。这几天结束了隔离,王中查和队员们终于能和亲人们团聚了。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急救站全体成员没有掉以轻心。近期,为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又有12名新增急救队员加入了转运队伍,正在进行新一轮培训。来源:苏州日报 记者 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