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3-27 15:27 的文章

“为老外服务”再引争议!不是因为你们对外国

“为老外服务”再引争议!不是因为你们对外国人太好,而是因为……

乔志峰

南京媒体刊文称赞外籍人士隔离服务:一天帮送20多趟快递。

3月26日,《南京日报》刊文《为了684个“老外”的安康》,讲述了南京市最大的外籍人士聚集地栖霞区仙林街道,为老外提供暖心服务的先进事迹:有的老外一次只买4片面包,确保每天吃新鲜的,我们就每天送上门;老外要喝桶装纯净水,一次性购买了4大桶,我们就帮他一桶一桶从小区门口扛到楼上;有一位外国友人买了大件物品,没有电梯,我们硬是派了两个人抬上4楼、送进家里;有个小年轻酷爱淘宝,我们有一天帮他送了20多趟快递……

据统计,累计684名“老外”享受到了“包保服务”,一户一个工作组对口服务,让仙林外防输入的工作“忙而不乱”。这两天,工作组成员们还增添了新任务,那就是帮助外籍人士采购口罩等防疫物资,然后快递回老家,尤其是疫情严重的意大利、韩国等地区。

感人!太感人了!原来,基层政府就是这样悉心服务老外的啊,这服务水平、这服务态度,说是“奴仆”似乎有点过了,但最起码会让职业保姆都感到自愧不如。

也难怪,外国人要发自肺腑地感慨了:“我该怎么说?你们的参与和支持简直是完美,使我在隔离期间尽可能地舒适,我看不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能够得到老外如此完美的高度评价,值得骄傲啊!自信心爆棚啊!

当然,这也没错儿。外国人,那是国际友人,为他们提供好一点的服务,让他们满意,那是必须的。否则,何以展示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何以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为洋大人服务,某些人是专业的。是否可以考虑一下,你们干脆成立一个“为老外服务公司”,将这项高尚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下去?可最新消息是,中国暂停持有效签证的外国人入境了。真是生不逢时啊,你们去哪儿发挥特长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老外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是这样,对本国人也是这样吗?有没有“一户一个工作组对口服务”?有没有每天上门送新鲜食品?有没有帮老百姓扛水桶?有没有当搬运工“硬是派了两个人抬上4楼”?有没有一天给某个中国人送20多趟快递?有没有帮助普通外来务工人员采购口罩等防疫物资寄回老家?

几天前,一位去过德国、法国、瑞士,最终通过中国台北转机回到上海的英国籍女婿,在回到彭浦三泉路517弄社区后,丈母娘和他刚坐完月子的妻子都希望他去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以免影响2个月大的孩子,但遭到男子拒绝。家属沟通无效后,三泉路517弄居委会负责人协调由其妻子带着母亲和女儿住到亲属家,房子留给该外籍男子单独居住,进行居家隔离。当地媒体同样从正能量的角度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冠以“居委会书记出妙招”的字眼,登时引发无数质疑。

其实,这事儿的处理也没错儿。首先,并不违规;其次,也确实体现了基层干部的热心、耐心和人性化。可为什么却迅速发酵成为网络事件呢?正如不少网友质疑的那样,如果当事人是中国人,居委会和干部还会如此有耐心、千方百计为其协调“两全其美”的折中之计吗?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对外国人太好,而是对本国人不能一视同仁。

近年来,见诸报端的“老外引发的热点事件”委实不少。德国小伙乘出租车的时候把背包落在了出租车后备箱里,某地通过稽查布控系统,仅用了1个小时就找到了出租车司机,使背包完璧归赵;美国人的马匹丢了,某地工作人员小跑二十多公里找到了;日本人的单车丢了,某地仅用了三天就迅速破案;俄罗斯人的护照丢了,某地工作人员翻了五吨垃圾将其找回……

一些地方在处置“涉外(外国人)事宜”时所表现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每次都引发国人的惊叹甚至是“羡慕嫉妒恨”——“假如XX的是中国人呢?”之类的诘问不绝于耳。

很多事情该如何处理,关键还在于“相关部门”重视不重视、有没有将其当回事。为外国人服务,可以;可不管怎样,外国友人不常见,而本国老百姓却是“天天见”。让外国友人满意或许很有面子,而让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权益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让本国人得到同等的对待和服务,才是相关部门的本份和最基本的职责。最起码,是老百姓在养着你们,要对得起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