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日前,据报道,杭州13岁的晓晓(化名)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一所名牌初中就读。一次单元测试中,她考了全班第五名,觉得这是人生“污点”,因此丧失斗志,产生了厌学情绪。一向严厉的母亲狠狠批评了她一顿,晓晓竟拿美工刀割伤手臂,并冲妈妈叫嚷“我不想活了”。接下来的半个月,晓晓整天窝在家里,情绪低落,不理睬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经心理医生诊断,晓晓患上了抑郁症。

 图源东方IC 图文无关 图源东方IC 图文无关

厌学,并非只有成绩不好的孩子才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样可能有,而且情况往往更糟糕。像晓晓这样的学霸,平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旦考砸,其好胜要强的脆弱、敏感心理可能承受不了打击,从而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也引起不少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育人,从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长等都分担着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其中,家长的角色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想要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必不可少。学习对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孩子的唯一。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影响下,升学压力对家长和孩子呈现出加码的态势。尤其是家长,总喜欢从自身的经历和角度出发,为孩子考虑未来的问题: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学校,将来进入社会就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问题最终落脚到了学习上,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苛,给孩子幼稚的心理造成难以承受之重,让孩子长期处于高压之下,一旦考砸,就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述事件中的晓晓这个才13岁的孩子,从小每门功课都十分优秀。她平时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被学习填满,为何如此看重学习?晓晓道出了缘由:“我们家亲戚的孩子,我爸妈朋友的孩子,全是尖子生,他们一见面就拿我们这些孩子的成绩做比较,我怎么能不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孩子可能觉得唯有拼命学习,才能不被比拼下去。

一个13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她的世界除了学习,应该还有朋友、爱好、娱乐等,但这些都被学习的压力剥夺了。作为家长,此时应该更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但父母却没有意识到,反而“总在家里吵个不停”,并对孩子一如既往地严厉。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眼里,似乎成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奢望,孩子只有期盼着逃离。晓晓坦言:“我只有拼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今后才能远离他们。”多么沉重的心声!为人父母者,该好好反省了。

就在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其中指出,有些地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要求家长要传承良好家风,关注自身和子女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子女的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对子女的冀望。在这个愿景实现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好好反思并有所作为: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之间,该怎样要求孩子?如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好地履行义务和责任?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 黄益耕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