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蔡美儿的丈夫被控性骚扰!耶鲁流传2
精英后代的优秀,仅仅是因为“虎妈式的教育”和后代自身的努力?是否存在“精英阶层”的特权垄断?
文|多恩 & 非非马
来源|非非马FM(ID:feifeima-uk)
本文经授权转载
· · ·
▲蔡美儿一家四口
因《虎妈战歌》而名噪一时的耶鲁法学院教授蔡美儿(Amy Chua),近年来可谓是非不断。最近,这一家又因陷入丑闻风波上了头条。
蔡美儿的丈夫、同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当教授的杰德·鲁本菲尔德,被多名女生指控性骚扰。
耶鲁大学在2018年启动初步调查后,于近日正式对当事人作出了“停职两年”的决定。
现在,蔡美儿的教授丈夫正接受独立调查。蔡美儿就此尚未做公开回应。
《纽约》杂志称:鲁本菲尔德性骚扰女生的“传闻”,早在耶鲁法学院流传了20多年。
如今,各大媒体也纷纷质疑以蔡美儿夫妇为代表的“美式精英家庭”的另一面。
《金融时报》犀利直呼“蔡美儿一家精英形象破产”。
作者/多恩 & 非非马
原文首发于国际范Plus,原作者多恩
经授权由非非马重新修改编辑后联合发表
尽管蔡美儿是以“育儿专家”、畅销书作者的身份为国人所熟知,实际上,她和丈夫都是耶鲁法学院的腕儿级教授,在法律学界和业界,都非常有权势和影响力。
《时代》周刊曾在2011年把蔡美儿列入“影响世界的100人”榜单,称赞她是“大西洋最勇敢的思想者之一”。
表面上看,蔡美儿一家“完美无缺”,父母都是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两个女儿也都毕业自哈佛,大女儿还有耶鲁法学院的博士学位——这几乎是美国精英家庭的完美典范。
然而,这两年来,夫妇俩却屡屡陷入丑闻风波。
1.
/ “无人意外”的性骚扰丑闻?
骚扰场所从学校到家庭私人派对?/
多年来,耶鲁法学院内部一直流传着鲁本菲尔德性骚扰的传闻,可表面上,这里却一直“风平浪静”。
终于,在#MeToo运动的影响下,三名女生于2018年正式向校方举报了。
据英国《卫报》报道,三位女学生向耶鲁大学举报了鲁本菲尔德在课堂和私人派对中“不恰当抚摸学生,语言骚扰,试图亲吻学生”。
据知情人向《纽约》杂志透露,蔡美儿的教授丈夫鲁本菲尔德,不但在言语上多次骚扰女学生,还曾在没有获得女学生允许的情况下试图亲吻女生。
并且,这样的行为不但发生在学校里,也发生在他在家中举办的私人派对上。
据称,这位著名法学教授很喜欢和学生们“喝到烂醉”。
而每次派对“醉酒”之后,鲁本菲尔德会主动提出送女生回家。
如今,因为这三名女生的举报以及媒体报道的介入,人们开始公开谈论此事。
而非常讽刺、荒谬的一幕也出现了,耶鲁法学院2015届毕业生Grace Kao对《耶鲁每日新闻》说:
“我们班所有女生,没有一个人对此感到意外。”
这一点也得到多位校友的附和。
《纽约》杂志称:鲁本菲尔德性骚扰女生的“传闻”,在耶鲁法学院是已经流传20多年。
这,大概是整个事件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细思极恐之处。
2.
/ 耶鲁法学院展开独立调查:
停职2年,禁止与学生做私人接触 /
由于三名女生实名举报的是“性骚扰”,目前此事还主要是在耶鲁大学内部进行调查和处理。
据《耶鲁每日新闻》的报道,耶鲁大学已聘请了专家詹恩·戴维斯展开独立调查。
她已经向所有学生以及法学院历届校友发出邮件,请知情校友能够配合相关调查。参与者可以选择匿名提供信息。
最近几年,一直有学生对校方处理性骚扰/性侵举报的态度表示不满,认为学校太“消极”。在#Metoo运动的压力下,耶鲁大学对这次的调查要重视得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耶鲁对鲁本菲尔德作出了先停职两年的决定,也禁止其和学生有私下接触。相关独立调查,仍在进行中。
但是,耶鲁法学院表示不会对调查个案进行评论,因为要确保调查不受影响。
3.
/ 被指控的教授:
矢口否认,并自称受害者 /
对于“性骚扰”指控,鲁本菲尔德自己早前在接受《纽约》杂志电话采访时予以全盘否认,他称自己从未曾骚扰过、或者试图骚扰任何人。
他说:“是的,我当教授30年,肯定说过一些我很后悔的傻话。据我了解,像我一样教龄的教授,没有人没说过自己会后悔的话。”
他还称,如果这些话让学生不舒服,他很尊重学生申诉的权利,但自己绝对没有性骚扰过任何人,“这完全是另一回事。”
鲁本菲尔德公开喊冤,称自己是“错误指控的受害者”。
4.
/“传闻”何以“流传”20多年?
谁在害怕蔡美儿夫妇?/
鲁本菲尔德被指控性骚扰女生事件,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整个事件中最让人细思极恐之处,大概就是知名教授性骚扰的“传闻”在耶鲁法学院已经流传了20多年。
“传闻”何以能“流传”长达20多年之久而波澜不惊?
几位匿名举报的女性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都提到了:鲁本菲尔德夫妇在耶鲁法学院掌握着很大的权势和影响力,很多人都曾劝过她们,“要想清楚后果”。
直言全班女生无一人对“鲁本菲尔德被控性骚扰”感到意外的Kao说:
蔡美儿夫妇俩在法学院的名声并不好,但是他们在法官助理事务委员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可以左右学生们的重要实习机会,因此,很多学生出于对事业前途的顾虑,“别无选择”,只能接近他们夫妇,成为他们“圈子”里的一分子。
而有些同学怕遭到报复,得不到宝贵的实习推荐,也会选择缄默不语。
那么,蔡美儿夫妇究竟有多厉害?
根据媒体报道,鲁本菲尔德是一个宪法专家,经常在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还出版了数本法学重要著作,甚至跨界写法律小说。
他的《谋杀之定义》一书在英国是年度畅销书,全世界销量高达百万册;和蔡美儿合著的非虚构著作也很受欢迎。
他在耶鲁法学院执教30年,有非常高的地位。
蔡美儿作为耶鲁法学院的著名教授、著名畅销书作者,不仅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有影响力,更是耶鲁法学院法官助理事务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比如,有了蔡美儿和她所在委员会的举荐,学生们就可以很容易获得别人求而不得的机会——到重要法官身边当法官助理。
这样的“实习履历”,是新人入行的核心跳板。蔡美儿夫妇俩可谓手握巨大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
5.
/ 近年非议不断的“虎妈”:
与权力“媾合”?精英女导师的B面?/
不止鲁本菲尔德遭遇着“形象危机”,蔡美儿的声誉和形象也同样岌岌可危。
1.迎合大法官,“教导”女生穿衣大胆
蔡美儿早前被爆出:曾经多次指导女学生要穿得“有吸引力”,以此争取给现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当法官助理的实习机会。
蔡美儿作为耶鲁法官助理事务委员会成员,曾多次为卡瓦诺挑选助理。
后来,这位大法官遭遇了全国瞩目的多起性侵指控。
根据《卫报》和《Slate》杂志的报道,蔡美儿被指曾多次跟女生们说:
如果想跟卡瓦诺,打扮一定要“大胆”,“不要穿套装,要穿裙装、高跟鞋”,“卡瓦诺喜欢有吸引力的法官助理。你可以看到,他的法官助理,看上去都像模特一样。”
还有人透露,蔡美儿曾说过卡瓦诺会将“漂亮的书记官”转介给前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约翰·罗伯茨,虽然她也补充说“不过我不认为这跟性有什么关系”。
还有学生反映,蔡美儿的丈夫鲁本菲尔德也曾经说过,“卡瓦诺喜欢聘用美女。”
对此,蔡美儿予以了否认。
据报道,蔡美儿曾一直骄傲宣称,她为很多出身平凡以及少数族裔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人生机遇。她说自己和多个平权组织关系紧密,多年来积极帮助女性打破法律界的玻璃天花板。
可如果对蔡美儿的指控属实,难道蔡教授口中的帮助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就是靠教育女学生要穿得大胆、有吸引力,并以此“上位”?
2.为有性侵嫌疑的大法官做人格背书
蔡美儿与上述喜欢美女的卡瓦诺大法官,可谓交情颇深。
去年,在卡瓦诺被特朗普提名为联邦大法官时,有多起针对他的性侵指控。其中,一位法学教授实名指证:自己在高中参与培训营时,遭遇了卡瓦诺的性侵。
可最后,因提交证据不足,背负性侵指控的卡瓦诺还是涉险过关了。如今,尽管他还背着83条“伦理指控”,却因为享有联邦大法官的特权,被免于调查。
卡瓦诺能在争议中“上位”,蔡美儿也算其中一名“功臣”。
在卡瓦诺被提名后的第三天,她就投书《华尔街日报》,用人格担保卡瓦诺是“女性的好导师”,还称:“如果是我的女儿要担任法官助理,没有任何法官比他更值得我信赖。”
后来,卡瓦诺卷入性侵风波,蔡美儿未对其人格发表更多言论。但她被指建议女学生用外形取悦卡瓦诺的言论,在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巨大批评。
媒体和公众认为,她明知卡瓦诺的“趣味”和“人品”,还依然写那样的文章公开维护他,称他是“女性的好导师”,可谓“同谋者”。
POLITICO更犀利指责蔡美儿和卡瓦诺之间存在着“缄默的密约”。
3.送女儿直入联邦大法官办公室
蔡美儿与卡瓦诺之间的“故事”,没有因为外界的批评与质疑而停止。
早在卡瓦诺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阶段,蔡美儿一边公开为卡瓦诺做人格背书,一边把自己的大女儿索菲亚送去担任其助理。
当时,蔡美儿这个行为被很多批评家指责为“献媚”,为女儿的未来“铺路”。
为了避嫌,索菲亚当时在Twitter上立了flag,表示自己短期内不会申请最高院的职务。
没多久,卡瓦诺正式当选,如愿成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索菲亚不惜打脸,在去年10月被正式聘为卡瓦诺的法官助理。
这时的索菲亚才26岁,刚从耶鲁法学院博士毕业1年。
诚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苏菲和路易莎都很优秀,两人都在哈佛大学读了本科,苏菲在哈佛毕业后又进入耶鲁法学院攻读博士。可是,耶鲁每年毕业的博士也不少,索菲亚一毕业就能获得如此难得的机会,走上“职场快速通道”,单纯是凭借其个人能力吗?
鉴于蔡美儿此前对卡瓦诺的“献媚”行为,加上她本人职务的特殊性,以及她个人和卡瓦诺的长期“关系”,公众对此的批评声音也汹涌澎拜。
6.
/ 美式“精英家庭”形象的破产:
蔡美儿没有讲述的“隐秘战歌”才是真相/
随着蔡美儿夫妇各种负面新闻的爆出,西方媒体展开了对“美式精英家庭”的犀利批评与反思。
著名媒体《金融时报》直指“蔡美儿一家精英形象破产”。
美国媒体也反思:美式精英的“神话”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特权与不堪?
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就是:精英后代的优秀,仅仅是因为“虎妈式的教育”和后代自身的努力?是否存在“精英阶层”的特权垄断?
当年,《虎妈战歌》出版后在东西方均引起了巨大关注和广泛讨论,蔡美儿和她的“虎妈”形象、“虎式教育”一举进入大众视野。
对于蔡美儿大女儿索菲亚乘坐“直通车”迈进联邦最高法院事件,The Cut网站撰文称:
苏菲无疑是优秀的孩子,很多人也因此深信《虎妈战歌》里的严苛教育才是她成功的关键。
只是,蔡美儿和鲁本菲尔德本就是法律界的明星,蔡美儿手握的资源和影响力,让她具备了把耶鲁毕业生送到知名法官那里担任法官助理的一种“特权”。
他们的孩子如无意外,注定会进入常春藤,无论她们钢琴弹得好不好。
给卡瓦诺实习或者当助理的机会,是注定只能分配给特权阶层的“金钥匙”。
当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分配,注定因父母所处的阶级而分配严重不均时,所谓个人天赋和后天努力,都远不如你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重要。
前两年的美国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非常犀利地反应了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作者也正是耶鲁法学院的博士,此书还得到了蔡美儿的推荐。
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所导致的阶级固化,更看到,哪怕一个穷孩子靠着助学贷款上了耶鲁这样的名校,你想要进入那个特定的“圈子”、获得优质的实习机会,终究还是靠人脉、靠你的家庭出身——
因为这个“圈子”需要的是能在所谓精英云集的场合表现出“精英范儿”的成员。
你需要有posh的口音、光鲜的穿着、得体的餐桌礼仪、知道如何与各种人八面玲珑地应对、不失分寸地讲些无伤大雅的笑话。
对于平凡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根本就没受过这样的训练;而精英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是这么长大的,那就是他们正在生活的方式。
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比起天赋、个人奋斗这样的因素,耶鲁校友家庭的背景,父母手中掌握的权势与资源,才是精英家庭的孩子和同龄人拉开巨大差距的核心因素。
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曾经在一个关于“贫困和学术机会”的演讲中说:
“品德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这就是《虎妈战歌》一书告诉我们的道理:你要努力工作,不断努力尝试,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然而,果真如此吗?
正如《Slate》杂志所言:
“如果没有其它特权,努力工作和天赋可能一文不值。
阿谀奉承、强大的盟友、效忠一个腐朽的体系并从中获益,并通过资源垄断让其他阶层的人处于不利——这才是蔡美儿真正的“战歌”,也是她教给我们的全部。”
诚如斯言,蔡美儿在《虎妈战歌》中讲述了硬币的A面,以一种“成功学”的简单化逻辑,告诉你:只要足够努力,梦想就一定可以成真!你还没成功,那只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真是既励志,又给人希望的鸡汤啊,她只是没有告诉你硬币的B面:仅仅只有努力,是并不必然抵达成功的。
▲蔡美儿夫妇和大女儿索菲亚
“美国梦”的实现,在今日美国,早已越来越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只有真正让阶层流动起来的国家,才是真正给人希望的国家。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如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非非马FM(feifeima-uk),非非马:传统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留学攻读电影研究硕士。毕业后留英,为著名文化国企创建英国子公司,任总经理。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领英专栏作家、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8,并在文末添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