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5-11 17:35 的文章

生娃迟带娃强 这届妈妈不一样

【讯】奉献、忍耐、舍己、伟大,人们用这些形容词浇筑出了不可撼动的“母亲”形象,却鲜少发现,每一代母亲的处境、想法,都在发生着变化。10日是中国母亲节,有人说,和以前比,这届中国妈妈们更加独立、自主,结婚生子成了她们事业生活中顺势后延的选项。她们并不着急要孩子。

生娃不必再“以命相搏”

北京《新京报》报道,古装剧里母亲生孩子,最常被提及的台词就是“保大还是保小”“在鬼门关上走了一趟”。现代妈妈们幸运很多,在经济发达、医疗条件好的地方,对生娃这件事,妈妈们不必再“以命相搏”了。

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每10万名孕产妇里还有高达53名由于妊娠相关原因死亡,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更是高达近70名。20年间,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同比下降至18名,农村更是下降到了20名。

生孩子这事不着急

即便生娃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妈妈们初胎生育年龄却不断往后推迟。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95年时,妈妈们平均在接近24岁时就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到了2015年,妈妈们的初胎平均生育年龄变成了近27岁。随着初胎生育年龄推迟了3岁,二胎平均生育年龄也推迟至30岁。

生育年龄推迟的背后,是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所占比例从1992年的24.8%,增加到2017年的48.4%。从18岁算起,4年本科、3年研究生、4年博士依次通关升级就已经29岁,再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这一届的年轻女孩们,正在铸好铠甲,让自己走得独立又充满底气。结婚生子,成了顺势后延的选项。

剖生还是顺产?观念出现分歧

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中国是世界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在诸多剖宫产手术中,很多并不是必要的,有的为了上学早一年,要赶在9月1号前剖出来。有的想要挑个良辰吉日,避开清明节、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生孩子。有的产妇道听途说,以为剖宫产生的快,遭罪少。

然而,剖宫产其实是一种备选的分娩方式,是用来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在人类长期自然选择的生育历史中,顺产才是主流。

10年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妈妈们对此的认知似乎出现了分化。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图表显示,2007年到2016年这10年间,超级大城市的妈妈们开始越来越崇尚自然分娩,普通城市10年间变动不大,而农村的剖宫产率却出现了上升。2016 年之后,受二孩政策的影响,三地的剖宫产率都有轻微抬升。

左手“搬砖”,右手奶娃

传统分工里,女性只需扮演好“妻子”“母亲”角色,现代女性更忙了,进化成了左手“搬砖”、右手奶娃的“超人”妈妈。职场妈妈变得越来越普遍。

生娃迟带娃强 这届妈妈不一样

11日,安徽省合肥市幼儿园(含看护点)开学,根据幼儿家长意愿实行按需弹性入园。图为老师在教小朋友用“拇指礼”打招呼。(图片来源:中新社)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15岁及以上)高达61.5%,不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8.7%,也高于美国(55.7%)、欧盟(51.1%)、日本(50.5%)等发达国家。

中国的职场妈妈们战斗力爆表,带娃之余,她们吸金能力超强。对比普通职场女性,职场妈妈们的家庭收入贡献占比明显更高。23%的职场妈妈都能为家庭贡献一半以上收入。

成为“超人”妈妈,或许是严格律己出于自愿,也有可能只是无奈没人帮忙带娃、家庭收入拮据。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天平,几乎成了每个新晋妈妈都绕不过去的新考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