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1-29 11:09 的文章

我国南北船拉开重组大幕,合并后造舰能力有多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一连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公告,对今年4月初披露的重组预案进行了调整。新方案中交易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约366亿。

抛开这一系列复杂的商业重组方案,我们来看看这则公告背后的重要信息。传闻已久的中国南北船合并的大幕,这次算是正式拉开了。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北船)在过去原本就是一家,后来为了搞市场经济,鼓励竞争,1999年的时候分成了两家,就是现在的南船和北船。分家的时候,两个集团公司旗下的重点船企和设计院所还是比较平均,形成了一个比较良性的竞争环境。

在经历了一波造船业的牛市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步减慢,全球造船业相继陷入低谷,近几年船市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除了少量的高技术船舶,大部分普通民船几乎是生产一艘亏本一艘。即使家大业大的国际造船公司,在国外也成批的倒闭。

由于综合成本低的优势,全球民船市场逐渐向亚洲集中。而亚洲的日韩两国,不顾国际垄断诉讼的风险,大量接受补贴超低价抢单,并且公开将造船产能向极少数超级大企业集中。

在这种残酷的竞争形势下,南北船继续分家,显然已经不合时宜,重新合并也是形势所趋。合并重组后除了可以加强国际民船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过去分家后,对军船领域造成的不便因素。

一方面,在军船的研发设计领域,两个集团各自形成了行业壁垒和地域垄断。国内所有军船都由几个总体所设计,这几个所大多数位于长江中游,而在管理上却长期属于北船。所有重大设计由于担心泄密不能通过网络传输,必须数千里迢迢的人工携带资料两头跑,非常的不方便。因此合并后,可以解决在机构和地理分布互相矛盾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当初南北船分家的时候,对于不同船企承担不同的军船有明确的分工。从护卫舰、驱逐舰、两栖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常规潜艇、核潜艇以及航母,所有海军的海工装备都由专门的船企承担。虽然这种明确分工的建造方式可以使海军的装备建设井然有序地进行,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比如承担航母、055等重点项目的船企满负荷运转,船坞和工厂车间不带停的;而承担其他军船项目的船企在完成原先的生产任务后,船坞和车间就闲置了。由于分属不同集团,业务没法整合分配,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北船下属的有大船集团、武船重工和渤海重工等重点船企,南船下属的有江南造船、沪东造船、黄埔文冲造船等重点船企,这些明星企业在军船建造领域的实力都很强大,但承担的建造任务却多少不一。

两船合并后,将涵盖从设计、先期陆地实验、船厂建造一直到海上试航交付的全部军民船舶。尤其是大型船企的造船产能资源可以统一部署分配,比如航母的建造,不同的分段就可以给不同的船厂承担,最后再汇集合拢,这将大大提高航母的建造效率。

目前全球超过30万吨级的超级干船坞或者超级船台不超过100个,而我国就有超过60个。一旦南北船合并后,仅仅这一家巨无霸企业就将拥有接近30个超级干船坞和重点船台。理论上的极限造船能力,会接近全球的30%!这就意味着,只要国家有需要,可以同时开工多艘航母的建造工程。

现在整个西方,包括美国,原先强大的民用造船都已经萎缩,大部分船坞都已不复存在。过去美国有2条航母生产线,到目前也只剩下纽波特纽斯一家。

因此,单纯比造舰能力的话,在南北船合并后,我国目前已完全能超过美国。如果30多个超级大坞加船台一起开工,甚至可以同时建造5艘十万吨以上的航母,外加几十艘万吨055大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