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迅猛发展赋能文化传播展现美好生活
短视频大大降低用户走近艺术和传播艺术的门槛,重塑艺术表达空间,激发艺术创意潜力,开放、包容、参与、互动的传播理念与技术手段,让短视频文娱内容进入“全民创作”时代
短视频平台发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话题,有效推动泛娱乐社交平台向更广阔的文化内容领域拓展和深耕,参与者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
短视频展现的美好生活,不仅范围广泛,遍布城乡,而且立体多样,鲜活生动,共同捕捉呈现时代之美,展示万花筒般多彩生活,传达真切质感生活瞬间,分享苦辣酸甜生活百味,不断汇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作为互联网媒体新锐,短视频呈现迅猛发展态势。2019年全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达到8.2亿,短视频名副其实地跃升为互联网新媒体头部平台。
近8年来,短视频内容类型与功能形态不断迭代。从信息传递到娱人娱己,从生活实用到艺术普及,短视频呈现全新传媒样态和文化景观。依托才艺展示、创意设计、非遗传承等视听体验,短视频引导人们探索丰富多样的文化实践与艺术表达;借助音乐、舞蹈、视觉特效等手段,形成沉浸式视听体验特色,开启作为“艺术普及的传播者、美好生活的记录者”的新探索,成为开展网络文娱、艺术普及和展示生活的重要平台。
创意展示文娱才艺
在4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技术驱动下,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经历了从传统媒介单向传播、传统门户网站中心化编辑推送到算法推送的改变。基于新的信息传播手段,短视频平台能够根据相关性特征、环境特征、热点特征与协同特征,系统筛选出优质短视频内容,推动其更广泛的传播。短视频平台发挥渠道分发和表达机制优势,将用户创意内容生产能力和公众心理需求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伴随式社交、碎片化接受、沉浸式体验等传播特点,进一步使短视频“无处不在”。
技术赋能大大降低用户走近艺术和传播艺术的门槛。基于简便的制作技术,原本线下普及难度大、效率低的艺术门类,在短视频中实现优化和解码,呈现出直观可感的动人瞬间,从而更有效地走近广大用户。与此同时,由于短视频平台用户众多,短视频创作者更加容易找到和维系目标受众,并依据用户反馈持续创作创新,推动自身艺术传播水平和效能不断提升。
通过技术赋能,短视频重塑艺术表达空间,激发艺术创意潜力。丰富的话题、贴纸、道具、网红音乐等交互设计元素,造就特点鲜明的网络视听形态,赋予普通人进行艺术展示、互动竞演的趣味性与成就感。比如伴随旋律动感的网红歌曲,“手势舞”“散步舞”等简单易学舞蹈引发众多用户学习与分享,为普通人体验艺术、学习技艺、展示才艺提供便利。
短视频平台汇聚万千普通人的创作热情。调查发现,不仅众多普通人得以参与短视频才艺展示和文娱传播,而且每个创作者、每个创意作品都有受到关注的机会。开放、包容、参与、互动的传播理念与技术手段,让短视频文娱内容进入“全民创作”时代。
创新传播传统文化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纷纷发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话题,有效推动泛娱乐社交平台向更广阔的文化内容领域拓展和深耕。比如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身示范,通过更适应互联网的手段与方法,引导大众在线参与领略文化精粹、体验经典魅力。琴棋书画、戏曲曲艺、传统工艺、武术搏击、古风民乐成为热门领域,形成令人瞩目的短视频创作创新潮。通过简易化、通俗化、趣味化形式,短视频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创造性呈现,在90后、00后等年轻用户中得到积极热烈的正向回应。
尤为典型的是,戏曲文化借助短视频大放光彩。京剧、黄梅戏、豫剧、秦腔、花鼓戏、昆曲等戏曲成为“网红”,其中“黄梅戏”话题内容达到2.1亿次的播放量,仅《女驸马》话题就实现2729.3万次播放。年轻用户竞相模仿“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的《女驸马》唱段,展示各自艺术领悟力和表现力,传统戏曲魅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得以迅速传播。京剧武旦因其红色雅致的头饰受到用户喜爱,1848.5万人使用特效妆容制作上传短视频,其中绝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此外,带有戏曲音乐元素的《说唱脸谱》《离人愁》《琵琶行》等流行歌曲也在短视频平台上颇为流行。据统计,截至2019年上半年,抖音平台上传统文化相关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164亿次,累计点赞数超过44亿次。快手平台上,单戏曲这一门类在半年时间里就有超过290万个视频产生,涵盖168种戏曲种类,其中最受关注的京剧拥有超过158万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