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3-18 15:21 的文章

记住这些瞬间!他们为我们拼过命

从1月24日除夕开始,全国各地共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援助湖北。

3月17日,49支援鄂医疗队的3787名医务工作者成为第一批凯旋的人。数十天以来,他们共支援武汉14所方舱医院、7所定点医院。目前,还有近300支医疗队依然留在湖北,奋战在抗疫一线。

疫情发生后,医务人员们救死扶伤,留下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瞬间。

小组精选了其中10个,一起铭记全国各地为湖北“拼过命”的他们。

1。解放军来了

2月2日,满载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的8架大型军用运输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来源:空军发布) 2月2日,满载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的8架大型军用运输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来源:空军发布)

经习近平批准

1月24日

2月2日

2月13日

军队先后抽组三批医务人员

共4000余人

支援武汉保卫战

入驻火神山医院

承担医疗救治任务

其中不少人

曾参加抗击非典任务

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

网友纷纷表示

解放军来了

人心就定了

2。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三亚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请战书(来源:人民网)三亚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请战书(来源:人民网)

1月26日

三亚市人民医院

举行支援湖北医疗队誓师仪式

护士长林贝

是第一个报名的护理人员

“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将要面对什么。”

第一次真正参加医疗救援的林贝

却早已准备好了

不计报酬

无论生死

3。“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

护士朱海秀接受采访(来源:央视新闻)

朱海秀是一名ICU护士

也是广东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

23名队员中

年龄最小的一员

面对镜头

她却不想向爸妈报平安

“我不想哭,

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

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她摆了摆手

只说了句“对不起”

4。“跟病人一起被推下手术室”

脱下防护服的丁盛浑身湿透。(来源:红星新闻)脱下防护服的丁盛浑身湿透。(来源:红星新闻)

西部战区总医院

外科医生丁盛

患有下肢静脉曲张

曾经在做完手术

脱下湿透重达30多斤的铅衣后

需要人扶才能坐下

“跟病人一起被推下手术室”

成了丁盛的一个“梗”

此次驰援武汉

每一次采集咽拭子

丁盛都亲自上阵

一天下来

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服

都被汗水浸透

再看到“狼狈”的丁盛

同事们没有心思再打趣

只剩下心疼

5。靠椅为榻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们在椅子上短暂小憩。(来源:中国新闻社)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们在椅子上短暂小憩。(来源:中国新闻社)

2月16日凌晨三点

患者们都已安睡

吉林省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们

终于可以坐下来歇一歇

他们的生物钟早已被打乱

在为患者输完药

清理完病房所有的垃圾

把护目镜整理送消

补充完毕治疗车的用物后

难以抵挡的困意随之而来

他们只能靠椅为榻

短暂小憩

6。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7。方舱版《火红的萨日朗》

2月10日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内

医务人员和患者一起

跳起了《火红萨日朗》

由于院内大多为轻症患者

跳舞可以让他们心情舒畅

这个瞬间更加能够说明

武汉在内的全中国人民

抗击疫情的信心

领舞护士孙梦婕

后因抗疫表现突出

被医院评为“先进标兵”

8。“我包一年的家务”

蒋昊峻、赵英明和儿子。(来源:红星新闻)蒋昊峻、赵英明和儿子。(来源:红星新闻)

1月28日

四川省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发时

蒋昊峻带着哭腔

冲着准备出发的的妻子大喊

“赵英明,你平安回来,

我包一年的家务。”

一个多月过去

在蒋昊峻看来

洗衣服、扫地、做饭

已不是问题

就是4岁的儿子比较难带

3月10日

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距离赵英明平安回家的日子

越来越近

距离无数夫妻团圆的日子

也越来远近

9。再见了,谢谢白衣天使!

3月17日上午

天津驰援武汉医疗队员

启程回津

临别之际

武汉市民在阳台齐声高喊:

再见了,谢谢白衣天使!

天河机场准备了

5万张纪念登机牌

表达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感激之情

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展示纪念登机牌(来源:新华网)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展示纪念登机牌(来源:新华网)

10。接风洗尘

3月17日下午

342位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到达济南遥墙机场

消防队打出2道水门

迎接医疗人员回家

合肥新桥机场

也打出2道水门

迎接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回家

在民航行业

“过水门”有很高的礼仪级别

寓意“接风洗尘”

谢谢你们!

欢迎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