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12-02 16:20 的文章

是“障碍”也是机遇 老年人如何融入数字生活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彤旭)冒雨交医保却被告知不收现金、扫不出健康码被拒乘公交车、行动不便被家人抱着做人脸识别……近日,老年人在智能化生活中的遭遇频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给年轻人生活带来便利的智能化服务也在无形中给老年人设置了“障碍”。

“母亲患有甲亢,必须定期到医院复查。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医院要扫健康码和线上填写个人信息,她根本无法应付。”北京市民苏先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苏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曾多次教母亲如何用微信扫健康宝,但母亲一到医院就忘记了。所以现在只要母亲去医院,他就要请假陪同。“许多在我们年轻人看来十分简单的智能化操作,对于老年人却是难上加难。”苏先生说道。

而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的刘奶奶则被网上约车难倒。刘奶奶的住处周边没有地铁,坐公交车也要步行近1.5公里,每次她去医院都十分不便,因此想尝试网上叫车,但以失败告终。“注册、绑定银行卡、输入目的地、支付……每一个环节对我而言都难如登天,就只能继续‘跋山涉水’地去医院看病了。”刘奶奶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智能服务为人们日常买菜、购物等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老年人逐渐感受到了些许不便。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大街一家超市内,记者看到,该超市设有许多自助结账的柜台,但使用该柜台结账的基本为年轻人,老年人寥寥无几。而在仅有的两个人工柜台前,老年人却排起了长队。“弄不明白如何线上支付,所以只能在人工柜台排队。前来购物的有许多都是老年人,所以每次购物等候的时间都很长。再加上仅有的两个人工柜台也经常只剩一人服务,所以更加不方便。”有前来购物的老年人对记者如此表示。

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学习能力都不高,因此难以适应智能化生活,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为助力老年人搭上数字生活“便车”,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将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促进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坚持“两条腿”走路,使智能化管理适应老年人。同时,要求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做好服务引导和健康核验。

目前,已有地方开始行动,为智能手机操作不便的老年人“减负”。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日前推出“一键叫车”功能,乘客无需输入目的地,按键定位后即可自动叫车。

此外,在完善健康码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的方面,多地用纸质健康证明代替健康码。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某三级医院,看到该医院除要求入院人员扫健康码之外,还要另外扫码完成线上填报个人信息。但遇到不会操作的老年人时,该医院门口的工作人员表示:“不会自助填写没关系,也可以直接在登记表上填写,填好就可以入院就医了。”

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北春城社区一位不愿具姓名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在相关机构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子女也要充当引路人,耐心地承担起引导和传授的责任,帮助老年人消除对智能产品的胆怯和抵触情绪,积极‘拥抱’智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