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4-27 16:44 的文章

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

我们的时间感,有时会变得模糊,像马家辉说的,可能十年就是一秒,有时候等待着的那一个小时,又漫长得像一辈子。

疫情就模糊了时间,让人感觉像在玩捉迷藏,我们都是那个蒙着眼去找人的小孩,当把布摘下的时候,仿佛几十年过去了。这段时期,我终于有大把的时间去重温一些经典的书和电影,我认真的和家人相处,我们每天都讨论生活的终极问题:今天吃什么?我可以经常花一个小时沉浸在音乐里,想想遗憾,想想期许,想想取舍,想想放下。

之前的我们是什么状态?我们不知道如何暂停,每天被投喂来自各个平台的碎片化信息,那些不同的声音,像不同方向的风,将我们变成一株摇摆不定的草,他们这样说有道理,那样说好像也有道理。我们的耐心越来越少,丰富而深邃的内容在生活中常常扁平到这个样子:一个网络流行语足以表达清楚一个暗藏波涛的情绪,大家似乎都习惯了段子和流行语,或许说着同样的话让我们看起来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而不至于寂寞。

1分钟的视频,200字左右的推文。大家都喜欢短的东西,快的东西,都好像很急,好像越来越珍惜时间,急于奔赴“下一个”,时间又好像越来越不值钱,因为很多个下一个并没有创造什么价值便已消耗掉。

一部8个小时的电影,基本没有人会看,但要是把它拆成100集,就不乏有人一集不落的给看完。我们到底怎么了?

这是《早餐中国》的总导演王圣志的困惑,这部美食记录片拍了近100集,每集5分钟,火爆全网,超过5亿的总播放量。但要是变成每集50分钟,出10集,会是什么效果?王圣志的答案是:惨绝人寰。

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

导演王圣志

但王圣志还是想和“惨绝人寰”掰掰手腕,由他担任总导演的一部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4月16日在优酷上线,先推5集,每集48分钟。

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

他说服投资合作方同意的逻辑是这样的:都在做短视频,在去逻辑化,迎合碎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逻辑严密,有起承转合,给人以启发的片子就不重要了。观众,读者,都是复杂的个体,需求也是复杂的,我给大众做片子,我也想给小众做片子,就像出版社、书店,不可能每一本书都要有数十万读者,每一类需求都值得好好对待,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被忽略,即便不合理,不合乎商业需求,但一定要存在。参与这场“实验”的,暂时有5位知名作家, 马家辉是其中一位。他是《锵锵三人行》最早的嘉宾, 几位大叔,现在经常聚在《圆桌派》里。

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

他身上有许多标签, 有数十本著作,《龙头凤尾》是他的首部长篇小说 。但在记录片里,包括他在内的这5位作家,荣誉、成就、标签、江湖地位,都不是王圣志要叙述的内容,他甚至回避了它们。他想拍这些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对时代的思考,想拍作家如何从生活中抽取细节成就作品,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如何从生活中来,又是如何跳出生活的。

比如把湾仔视为故乡的马家辉,“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回味,亲身经历的,耳朵听来的,眼睛读到的,或悲凉或哀伤,或欢欣或荒唐,或关乎背叛,或诉说忠诚,都离不开修顿球场和四周的街道。”马家辉带着朋友们从他的记忆核心区开始参观,他们去江湖中人会去的餐厅,去自己常去的庙宇、书店,路上还会吃菠萝包,一同乘坐电车从湾仔经铜锣湾延伸至筲箕湾。

刘克襄、莫言、余华、阎连科……都曾是马家辉记忆电车上的乘客,马家辉是司机亦是乘客,他会帮助朋友们理解这里为何被视为自己的故乡。他的《龙头凤尾》折射了记忆电车的若干窗外风景,或虚或实,或浮或隐。而在《文学的日常》里,王圣志通过纪录片的形式,“窥探”了马家辉的精神世界 。

大部分的作家,在镜头前是拘谨的,羞涩的,很难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王圣志的解决方案是,找到每位作家的好朋友,在谈笑有鸿儒中去记录好友间的思想碰撞。

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麦家在史航面前直面自己人性的黑暗面,他承认自己的脆弱、孤僻,并剖析它们从何而来;马家辉和他的好友焦元溥,在一片墓地前谈论生死,即便死亡很遥远,但却可以感受到倘若走到那一刻时,人对世间的眷恋和对所珍爱的人的牵挂;马原向他的朋友展示自己为儿子营造的城堡,他骄傲、幸福、通达,但我却觉得,观众会有不同感受,或许有人像我一样,读出的尽是悲凉。

王圣志“残忍”地剥开了一个你本该了解却无暇多想的世界,让你发现,你可能被困住了。如同王圣志所说的:“我被大数据困住了”:每做一档节目,拍一个片子,他都要给用户画像,他需要遵循这个规则而不是人性去创作。同时,他本人也在被大数据归类,短视频平台会记录你的喜好并依据于此进行推送,但人的喜好不只是书法、美食,“好像我没有权利改变我的喜好一样,于是我被大数据封闭了。”

王圣志欣赏在生活中有丰富细节的作家,热爱生活的,比如阿来,川藏线,成都大小公园,几乎所有的植物、花期,他都非常了解。他在汶川地震10年之后,在《云中记》去创作了一个相关的故事,他从一个人的消失写一个世界的消失,他花了10年时间让自己的思考配得上这场苦难,这在这样快速的时代,显得特别弥足珍贵。

文学由人创作,承载的是一个个人的生活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你能从人的生活与情感中获得什么?生活和情感,或许有用、或许无用。我今天吃了一块苹果,苹果很甜,甜有什么用?我和我喜欢的人分开了,思念很苦,苦有什么用?我看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甚是壮观,壮观有什么用?借千万人之眼,领略千万种人间,这就是文学,它有用无用没所谓,重要的是,红尘中有很多你没尝过的滋味都在这里。

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

最牛饭圈解读UP主三联编辑部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野生动物世界」

文学的日常: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