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4-09 17:42 的文章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一本家庭账本仿佛一架时光穿梭机,又好像一部迷你档案,记录了一户普通人家几十年间的点点滴滴。

泛黄的纸张里,藏不尽的是回忆,也是我们以为消逝但却被铭刻在脑海深处的老时光。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杭州胡叔叔在回老房子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了两个笔记本,一翻开,是他结婚那年开始记录的家庭账本。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从1978年结婚到2005年左右退休,这两个记录了二十多年的账本,由胡叔叔夫妻两人合作完成,你记一笔,我记一茬。

工资、奖金,人情往来,定期存款,小到买棉毛衫裤,大到购买家电家具、置办房产,又或者是纪念日下过的馆子……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字里行间不仅仅是胡叔叔这个小家的过往和故事,它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家,如何从组合的那一天开始,一步一步、油盐酱醋茶地这样一路走来,逐渐开枝散叶。

75岁的胡叔叔,不由得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四十年稍纵即逝,而往事历历在目。

在胡叔叔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依旧能够触摸到几幕杭州家庭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相挟相依的温馨影像,然后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现在拥有的普通日子有多么不容易和多么值得珍惜。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1】记账的习惯来自于母亲,有传承也有变化

胡叔叔保留完整的两个账本,能让人看到一种满满的时代感和仪式感。

4月7日,小时新闻记者看到了这个账本,翻开其中一页是这样的记录——

毛毯33.50;棉毛衫裤5.83,布票10尺;棉毛裤2.75,布票4.7尺;尼龙袜2.75\2.90,短裤0.94……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今天的我们看来,东西很便宜,但是回到胡叔叔记录下这些的1978年,对于普遍几十块钱一月的工资来说,也是很大一笔支出了。

“这一页,记录的是我们当年结婚时准备的东西。”胡叔叔记得很清楚,他恰好赶上那一年的“人才政策”,作为四个幸运儿之一,工资一下子涨了老大一截,“我从47块一下子调到了78块,高兴死了,单位很多人羡慕我。”

到了1980年,女儿过一周岁生日的时候,胡叔叔记了一笔3元的支出,“大概是出去吃了个饭或者面什么的吧,太具体的想不起来了。”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而胡叔叔家之所以有这个习惯,是受到胡叔叔母亲的影响。

“我妈妈有记账的习惯,几月几号买了什么菜、多少分量、价钱多少,都记得清清楚楚。”胡叔叔母亲的家庭账本,也由此成为了杭州统计局作为经济分析基础参考资料的“作业本”,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统计局的模范工作者。

胡叔叔结婚后,他的妻子叶阿姨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我们记得比较粗,没有我妈妈那么细,一般日常的米面油是不记的,主要是大体的收入、支出,再就是给女儿的压岁钱、买礼物什么的。”

2】账本里的回忆,说着说着让人忍不住泪目

也许是时间太久,各种颜色写就的字迹虽未曾变过,账本的纸张却已经略泛黄。

当初和胡叔叔一起记录家庭账本的叶阿姨,也在几年前因病离开了胡叔叔和女儿。

如今翻开两个本子,一个个数字背后还能想起这几十年来两个人一路走过的点滴。

胡叔叔告诉记者,账本平时就放在那里:“工资、奖金、加班费等都会作为收入记上去,结婚后钱放在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地方,谁用了钱说一声就好。”

两个人成了一个家,从此发生过一切,都留下了痕迹,温馨、童趣,均有之。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其中有一项,买车胎花了10元,牵出一段接送的往事。

胡叔叔的妻子叶阿姨退休前是一名数学老师。“她们那时候真当是拼啊,学生的成绩都是拼命拼出来的。”

“她是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放学后她主动免费给成绩不那么理想的学生补作业,有时候从放学后的5点钟要一直到晚上8点。有几个男孩子特别皮,一个没看住,放学后就溜走了,好不容易截下来,还要抗议肚子饿,一句老师陪着你饿才能堵住少年们的口。”

那时候的老师们真的是起早摸黑,天没亮就出门了,为孩子们操碎了心。

叶阿姨是个高度近视,加班后一个人回家胡叔叔不放心,于是下班后他都先回家做饭,之后去学校接妻子。夜幕下,没有车来车往的,一前一后,一起回家。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说到自行车,胡叔叔开始笑,想起妻女的故事了。胡叔叔女儿小的时候,被妈妈的自行车载着,但是会睡得迷糊,“在自行车上装个架子,小孩子睡着歪来歪去不行的啊。”

于是,叶阿姨想出一招,教女儿唱歌,母女俩一路骑行,一路高歌,大概也是彼时杭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个买车胎的10元,是一次爆胎后换胎花掉的。”

回忆的盒子一打开,各种回忆不停涌现。

胡叔叔还记得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有时候是一顶帽子,也许是一套文具或者一支钢笔。

“女儿刚上初中那年,一家人去山东济南,花60块钱给她买了一双真皮鞋子,那个冬天她就没有长冻疮。哎哟,这些事情好像就是前几年的事,可女儿转眼间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

而胡叔叔捧在手心里的爱人叶阿姨也离他而去了。

胡叔叔说着说着忍不住唏嘘。

3】账本里藏着小家故事,也藏着社会变迁

胡叔叔家的账本,不仅仅有小家的故事,也藏着社会变迁。

“一开始每个月存银行的钱都只有5元、10元的。等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有上百块了。我记得当时买个录音机要260块,基本是我们家好几个月的收入。”

渐渐的,消费买东西例如买个缝纫机、电视机不再需要“券”,从1987年到1988年,女儿的压岁钱从50块涨到了100块,家里还会花上几百块钱买沙发。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再后来,工资涨了,物价也涨了。

胡叔叔记得,1997的时候,他从国有企业离职到民营企业,工资一下子翻了一番。

也是那时候开始,胡叔叔女儿考上浙江大学,需要自己缴纳学费了。

40年前3块钱能干什么?杭州一户人家的老账本仿

到了2002年,胡叔叔家的账本上记着家里买了第一台空调,还记录下当时存入银行的钱一万元。

同样是在那一年,他们在临安买了房子。

“这一次记的是比较详细的,房子的楼层、单价都记下来了。”胡叔叔记得,当时的房价是每个平方1860元。

为什么要买呢?

“身边的人都在买。女儿大学毕业了,想着该买个房子,但是杭州房价已经涨上来了,就去临安买。”胡叔叔想起来,会笑:“大家问起来你们怎么没买房啊,那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有房的,在临安。”

再后来,2005年左右,胡叔叔和妻子相继退休,固定收入就是退休工资,不用一笔笔记录。这两本承载了这个家二十多年日常的本子也就停止了更新。

4】这是一代人的习惯和记忆,更是一个普通家庭最真实的日常

最初把这份账本分享给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是胡叔叔的女儿胡女士。

她告诉小时新闻记者,无意中翻到的账本,还蛮感慨的。

“那时候的我爸妈的收入一个月才几十块钱,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一年不过七八百块。”

她说,在现在这个各种资金往来流水单一拉就明朗的时代,这样的账本真的很老了。

可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再好不过的日常,也是最真实的记录。也因此,她发的朋友圈,引来了很多人的评论和点赞。

“可能大家都挺有共鸣的吧。我也有一些同学朋友说自己家也有这样的本子。”胡女士说,之所以把这份账本分享出来,她是想到了逝去的母亲。“账本上看到了我妈熟悉的笔迹,那个瞬间挺想她的。”

透过这两本账本,她不仅仅看到父母在共同记录生活中的资金流水,更多的是看到了他们对家庭的责任,对家的共同管理和共同承担:“一个家是怎么从无到有,我爸妈两个人是怎么一步一步让我们的家越来越好的……今日翻到这个本子,瞬间泪目。怀念过去的日子。不管我们身处哪个时空,请过好每一个今天。”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物件,带有一段回忆或者一个故事呢?如果有,你愿意分享给大家吗?

欢迎在本文下面留言,小编等着你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