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峰:带领科大讯飞驶过险滩
曲折的创业经历,除了让刘庆峰懂得了公司长远的生存发展必须以技术独立为前提,也让他明白了,技术的领先必须以应用落地为前提。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李原
编辑|李薇
图片来源|被访者
“今年是科大讯飞创业20周年,已经20岁的科大讯飞,有了新的思考与责任。”2019年10月24日,在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掷地有声地说道。
一年前,科大讯飞面临着多种负面舆情的拷问,一年后,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掌舵人刘庆峰从财务、资本层面分析,科大讯飞已经“回到了理性的区间”,带领科大讯飞驶出险滩。不仅股价翻了一倍,在双十一期间,科大讯飞C端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8%,旗下的录音笔、翻译机等6大品类,拿下了天猫、京东双平台的6组第一。
“科大讯飞的战略一直没有改变,每一年我们的核心任务都坚定不移:第一,核心技术全球领先;第二,用户规模不断增长,这包括了活跃的、可触达、可运营的用户规模数,以及围绕我们的开发伙伴所共建的生态;第三,收入毛利快速增加。因为这样才能证明你的用户规模是实实在在的。”刘庆峰介绍,2019年,科大讯飞在人员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前三季度税后利润增长了70%以上。
顶天立地
在安徽合肥科大讯飞的总部园区中心,立着一块巨石,石头上刻着四个大字:顶天立地。
这四个字,被视为科大讯飞的技术信仰,经常被科大讯飞的管理层与员工挂在嘴边。其中,“顶天”是指技术顶天,掌握源头核心技术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立地”是指应用落地,让技术转化为大众切实可感受的产品。“可以说,顶天立地是我们从1999年创业以来,一直坚持的发展战略。”刘庆峰说。
1992年,刘庆峰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该校是国内第一家开办少年班的高校,与他一起进入少年班的,还有13个省市的高考状元。虽然校内高手如云,但刘庆峰在入校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还是拿到了几乎所有数理学科考试的第一名。由于成绩突出,导师王仁华教授将他选入了“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
第一次走进人机语音实验室时,刘庆峰就被眼前一排排由计算机合成的人声震撼。他看到自己所擅长的数学知识被应用于信号处理,导师还向他提出了未来可以研发“自动翻译电话”的畅想。
王仁华教授是一位开明的师长,给了刘庆峰很大的研究自由度。读大三时,王仁华认为实验室里一个产自日本的语音分析工具效率太低,问刘庆峰能否用三个月时间,将效率提高1倍。但刘庆峰仅仅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将它的效率提高了10倍。
于是,王仁华让刘庆峰牵头,将这个科研成果做成优化语音合成系统,并报选了当年的国家863计划成果比赛。比赛中,刘庆峰开发的系统不仅音质出众,还具备优良的语音自然度,合成的语句接近于人声,成为了当年最轰动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刘庆峰向王仁华提议,希望一边攻读博士,一边办公司创业。王仁华当即同意了他的想法,刘庆峰在校内迅速组织了一批精英学子,组成了18人的创业团队。1999年,科大讯飞正式成立。
当时,刘庆峰与团队认为,凭借科大讯飞的实力,营收很快即可突破10亿元。但实际上,创业之路充满艰辛,由于缺少营销经验和产业突破口,科大讯飞的资金链一度断裂。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这些在大公司里可以轻松拿到百万年薪的人,毫无怨言地拿着两三千元的月薪,扛着外界的压力继续前行。
在紧迫感与责任感的驱动下,刘庆峰带领团队从电信呼叫、旅游信息服务、工商税务查询等产业中不断探索,并成功将语音芯片植入了家用电器、车载系统、儿童玩具等终端设备上。到2004年,科大讯飞扭亏为盈。2008年5月,科大讯飞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上市的公司。
双轮驱动
曲折的创业经历,除了让刘庆峰懂得了公司长远的生存发展必须以技术独立为前提,也让他明白了,技术的领先必须以应用落地为前提。
在科大讯飞总部的办公楼里,一面“讯飞生命树”的展示墙描绘了公司业务的全貌。最底端是“核心研发平台”,包括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上一层是讯飞开放平台AI,再上面是讯飞AI技术目前深耕的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消费者、政法、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慧医疗、智能服务、运营商等八大行业。
在科大讯飞2018年的财报中,教育产品及教学业务在主营业务中占比25.45%和1.63%,智慧城市占比21.42%,政法业务占比13.08%。
目前,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的智慧教育产品已覆盖了全国3.5万余所学校。在政法领域,“AI+政法”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高院、省检,覆盖率超过了90%。
在创业初期,刘庆峰的理想设计是:由科大讯飞专心精研AI技术,为大量B端用户提供底层支持。但在2017年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自从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接近殆尽,从2017年开始,AI产业成为了创投圈里最为关注的新技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语音识别创业公司如思必驰、出门问问、云知声等进场;另一方面,BAT等头部公司也在倾向于自主研发AI。
其中,百度在AI中押下重注,在“百度大脑”、无人驾驶、DuerOS操作系统上全面发力;阿里则建立了达摩院、阿里云、平头哥,在智能互联上持续投入;腾讯也在智慧医疗和智慧校园上成绩卓然。
虽然短时间内,BAT在语音识别等技术积淀上与科大讯飞还存在差距,但除了资金实力和研发人才外,它们天然拥有的流量、产品体系、产业生态,可以迅速实现场景落地,与C端的需求快速连接。
这让科大讯飞的空间一时间逼仄起来,单纯依靠B端的订单,科大讯飞难以获得长足优势。2017年,刘庆峰宣布,科大讯飞要集中发力C端,全面转向“to B + to C”双轮驱动的战略。
经过2年时间,双轮驱动的战果显现。在消费领域,科大讯飞已陆续推出了讯飞翻译机、讯飞听见会议系统、讯飞转写机、听见M1、录音笔、智能办公本等语音转写系列产品。截至2019年上半年,科大讯飞to C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达37.28%。
“2019年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应用价值兑现红利年。”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价值兑现有三大标准:必须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应用案例;要有能够规模化和可推广的对应产品;要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去说明应用成效。如今,这几点科大讯飞都在逐步实现。
建设产业生态
面对此前舆论和资本市场的质疑,刘庆峰坦然回应:“有人说科大讯飞裁员30%,但我们只做了5%的末端优化和5%的内部转岗。还有人说我们资金链断裂,但2018年我们的现金流有11亿元,是历史上最好的。说我们靠政府养活,我们去年的收入有80多个亿,近50亿的毛利,研发投入了20多个亿,给政府交了9.6亿元的税,而政府补贴只有2.3亿。说我们打着AI旗号做房地产,科大讯飞创业20年,一分钱的房地产生意都没做过。我想这些事情,明眼人一看便知。”
2019年,为了聚焦于核心业务,科大讯飞又进一步做了组织架构调整与升级,成立了行业战略发展委员会、消费者战略发展委员会、公民管理委员会,让此前分管智慧城市、教育、消费者群体的三位轮值总裁不再分管特定的事业部,转而负责公司相对共性的业务。
另外,为了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科大讯飞成立了运作支持部与战略运营部,作为独立部门,将公司的运作体系贯穿起来。从而使公司能够集中最优质的力量,在教育等核心领域实现战略聚焦和突破。
一系列的动作,让公众更多地认识到了科大讯飞的价值。在10月24日的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1.4万人到场参会,200多家展商、500多款人工智能产品同时在会上展出。
许多人发现,科大讯飞早已跳出了单纯的语音识别范畴,在自己周围,建立起了一张庞大的生态合作网络。
大会上,科大讯飞公布,目前讯飞开放平台上已经拥有108万开发者团队;提供267项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AI能力被应用在了89个行业中;科大讯飞在中文语音上的识别率高达98%;科大讯飞的AI技术被60万个移动APP使用;每天语音的访问次数接近50亿次;以科大讯飞为龙头的中国声谷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生态。
对于未来,刘庆峰心中有更为宏大的期许。“行业赛道最重要的是占据赛道核心制高点,与伙伴形成协同互利的生态圈。三年之内,人工智能的主要赛道格局将会确定。按照我们2019年的打法,我对此非常有信心。我们带动的产值有望达到三四千亿,将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拥抱人工智能红利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