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8-10 17:50 的文章

为什么投了那么多简历,还是没面试?


为什么投了那么多简历,还是没面试?


序言

求职面试,是职场上一个永远的话题。只要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必然绕不过这个坎。


那么,作为最关键的一环——面试,页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在大众的面前。


不过,大众中存在一个悖论,企业常说招聘难,而求职者又常说找工作难,一个匹配,怎么双方都抓耳挠腮。


关键在于合适。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候选人,而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双方面对的现实和信息差,都与预期存在差距。


最近一个电视节目《学霸是怎样练成的》中有一期:


“简历帝”求职为何频频受挫,讲述的是一位应届毕业生从3月份到现在,至少参加了150场招聘会。


每场招聘会大概投递了100份简历,即合计到目前为止,至少投递了15000份简历了,但是只有一家企业和他面试过。


到最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他,感到非常的困惑与迷茫,于是参加了这一档电视节目。


而节目的另外一位重量级嘉宾是自称来自于一家大企业的女HR,她直言很多大企业招聘的时候会优先选择985/211毕业生的简历。


其他的简历,很可能会留在桌子上,让清洁阿姨当废纸收走。


本节目的核心:作为hr,针对这投递无门的15000份简历做模拟面试,察觉背后的问题。


节目视频中,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位同学的基本情况:


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金融系,校学生会主席,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奖学金获得者。


期望:去知名大企业工作。


理由:自我认知很好,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配得上大企业,大企业有发展前途,小公司不考虑。

为什么投了那么多简历,还是没面试?

不知所措,茫然海投

在节目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位同学的不服气。因为他觉得自己投递了那么多份简历,为什么几乎没有得到面试机会。


不是常说,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吗?


虽然节目里没有说明是15000份一样的简历,还是说部分做了调整。不过,以我的猜想来看,应该是同一份简历挨个投递。


节目里解释道,他参加了很多的面试培训,还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来看相关的面经和简历技巧。付出了努力,但是还是没有获得回报。


简历作为敲门砖,技巧固然重要,但也只是一方面。核心是自己的本身内在能力,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或者说,也是自己的提炼能力,自己对自我的一个总结能力体现。


如嘉宾在节目里的提醒一样,你如果连敲门的能力都没有,参加那么多面试培训,又有什么用?


一次招聘的重点,核心是企业招聘合适的人才来提供价值。那么,既然岗位薪资差别不大,那么为什么要用你呢?相比于同岗位的人,或者是同龄人,你的价值优势在哪里呢?


所以,在找工作之前,建议先对自己发问:

我喜欢做什么?

我能做好什么?

我想做什么?

最后,市面上什么岗位适合我?


自我学习能力=可塑性


一万五千份简历,换算下,是什么概念?


我想,很多工作十年以上的人,可能海投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这样的投递量。而这位主人公仅仅是个学生,仅仅在求职的一年内投递这么多。表面上,他已经很努力了,其实,他可能在这15000份投递中,并没有获得丝毫成长。


仔细想一下,可能他的简历hr看一眼就会pass。机械性的投递和重复,看似努力,实则愚笨。这样的投递,没有针对性,也没有目标,完全没有意义。


其实这个投递的行为,和很多公司假装加班性质一致。要求全员强制加班到10点,可是正常下班点到十点的这个过程中,员工全部是在“摸鱼”,为了加班而加班。


可是你加班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呢?


一万五千次投递,还没找到自己的问题,这个才是最可怕的。这样的执着,有时候不见得是件好事,最起码在求职的层面上。


万一哪天真的在公司入职了,负责项目了,一个项目错误必须要失败1万五千次才能意识到问题,那公司的成本呢就太高了。


因此,是不是说明,你的学习反思能力有待考量呢?


为什么投了那么多简历,还是没面试?


专业能力是第一硬通货


我们截出了部分小何和hr的聊天:


节目中的HR问小何:“你英语怎么样?”


小何:“过了四级,还好”


HR:“你想应聘金融方面的工作,你有这方面相关的经验吗?”


小何:“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但是我们都是学生嘛,所以没有做过”


HR再问“你最骄傲的一件事是什么?”


小何说“我做过学生会主席,协助老师开展工作。”


HR:“你知道我面试的985学生,他们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吗?


首先,英语方面,他们不会用四六级去评定自己的英语水平,他们会告诉我雅思多少分,或者托福多少分。


然后,他们大三或者大四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到了一些金融企业实习并且长达6个月以上了。”


虽然hr说的不太客气,可是句句说的在理。在自己硬性条件都不占有很大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去主动提升,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难道说,托福雅思是仅仅针对985或者211大学生的吗?或者大三大四实习经历,也是只有985或者211的学生才可以吗?这事不见得。大学生一样,职场人也是一样,自己的实力和背景,是第一的硬通货。


公司录用你

首先会算roi


职场本身,也是一个价值平衡的地方。企业付给员工薪水和平台,员工创造价值。


企业的盈利和生存,都离不开每个员工的劳动产出。所以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第一时间评估你的成本和预期收益。


你没有好的学历背书,你可以告诉别人你的能力。


你没有好的项目经历,可以告诉别人你做这件事的前后思考和行动。


你没有好的表述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展示自己,不论是文章,项目报告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三无”人员,那么,你作为hr的话,会录用吗?毕竟,hr需要一个录用你的理由,不能因为你投了1万多份简历。


至于为什么?当然,你要对你的目标岗位产出价值。


为什么投了那么多简历,还是没面试?


为什么企业都在筛学历


最新的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呈上涨趋势,国内毕业学生达700w之多,加上留学生,人数在800w以上。


但是名企的校招岗位又有限,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话语权自然在企业一方。


名企的岗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会出现简历爆满的情况,而负责招聘的hr又人数有限。


那么,hr筛简历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在不影响招聘指标的情况下,先按照一些硬性的指标进行筛选。


当然,必然会筛出一些非名校毕业生的优秀人才,有人说,这些人才不一定比211、985毕业生能力差。


不过,有什么关系呢?


名校的毕业生,已经足够hr约来面试来挑了。


其实,这个筛选不仅能节省时间,还可以提升面试质量。毕竟,名校毕业的符合岗位要求的学生,概率相对于普通学校会大一些。


所以,这就是hr喜欢挑选名校简历的原因。


清楚认知自己,是求职的第一步


追求更大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没错。毕竟,人往高处走,大平台的业务体系,业务流程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学习。但是,需要在此之前了解胜任力。


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能力和硬性条件,是否真的公司的岗位要求。如果短期不符合,投再多简历都无用。


这样的话,进大公司真的无望了吗?其实也不尽然,可以曲线救国。


首先,如果你对某个行业的大公司有青睐,例如想去麦肯锡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可能目前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符合,那么怎么办?


可以先进行业,再去往行业高层发展。当你在某个行业的能力超过了同龄人或者同类人,公司的投入产出比能算明白了,那么你的价值就来了。


所以首先,你可以去一家三四线的公司,先进入行业,了解清楚具体的业务。


其次,你需要盘点自己的技能和能力,看看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是否符合这个岗位发展或者行业发展的需要。

最后,查漏补缺,现在行业里历练几年。然后,通过实力和业绩说话,用实际的发展来证明你的能力和水平。


等你一切都盘点清楚后,相信你会有清楚的规划和认知。


小何的故事像一个镜子,为我们反映出下列的问题:


对人力资源市场来说,自身能力是永远的硬通货,人岗匹配是求职核心的看点。心存侥幸的人,迟早会被市场教育和淘汰。大浪淘沙,最后留下的,全是金子。

为什么投了那么多简历,还是没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