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8-10 17:49 的文章

清明节(中国人的感恩节)

清明节的故事:“今天是清明节,很多人可能要回家扫墓,但是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很多人是不清楚的。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

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真希望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清明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祖扫墓,即使很多对父母生前不尽孝的不孝子死时也会隆重地给死去的父母办个葬礼并择良处安葬,特别是在广大南方区域,很多人认为祖坟的风水好坏直接影响后代的发展。因此很多人觉得祭祖是为了保佑子孙后代或者干脆是保佑自己。其实中国历经几千年而没有灭国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华夏文明发达,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大古国,文明也很发达。而是华夏人足够多,有人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会将祖先的文明一代代传承下去。有人说中国人是一群没有信仰的可怜虫,很多国人也自我认为。但是这是对中国人的最大误解,中国人不信神仙也不信佛,更不信上帝,当然也不信马列主义,中国人信什么?中国人信祖先、信传宗接代。百善孝当先,而最大的孝就是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是最大的不孝。祖屋、祖祠和祖坟就是中国人信仰的庙宇,而光宗耀祖是每个子孙最大的信仰,兴旺发达了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不做有辱祖先或者让祖先蒙羞的事情这是对子孙行为的内心约束,否则就愧对祖先、无颜面对祖先,这些一直都是中国人的信条,激励或者约束着中国人平常的内心和行为。至于求神拜佛更多的是交易,而不是信仰,中国人拜神求佛是希望求得神仙的帮助和佛祖的保佑,如果拜了不灵也就不拜了。

然而本质来讲祭拜祖先不是因为神奇的风水问题,而是寻根之旅,解决的是我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也就是每个人都是先祖们或者先辈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结果,有了祖先才会有今天的你我,所以祭祖也是感恩之旅,感恩祖先们的不离不弃才可能让我们后代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在祭祖的过程也反思一下现在的自己是否娶妻生子了?祖先给了我们生的机会,我们是否也应该结婚生子,给后代带来生的机会,从而继续传承下去,让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别人的祖先,从而为自己的未来指明了发展方向。站在祖坟前,衔接着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是祭祖的最大仪式感。端正态度后,通过祭祖,是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人都是爹妈生的,一个人有再高的成就,也不能忘本,不忘本的人,就懂得感恩,懂得感恩之人就会有人帮助,孝敬长辈的人,就不会顶撞上司,就容易得到贵人提拔,而不会自我膨胀。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感恩祖先外,另外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重要时机和节点,因为祭祖不仅仅是衔接着过去和现在,还衔接着未来。第一个反思是人都是爹妈生的为啥差别就那么大呢?关键就在父母的养育上,父母的养育的好坏以及培养孩子的程度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了孩子的情况。如果身体健康,生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不管基于什么目的,也不管基于什么状况,特别是在古代没有避孕措施的情况下,男女结合后的结果就会诞生新的生命体,也许是爱情的结晶,也许是买卖婚姻的结果,也许是被强暴的结局。当然现在生不生的问题,由于避孕措施的原因,人类的主导性就比较大了,现在骂孩子流行早知道孩子那么没出息或者不孝,当初就应该将它射在墙壁上了。生命体诞生后的养育决定了孩子的差别,都是人但是养育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人几岁开始就要承担生活的责任了,早些年,很多孩子六七岁就要帮家里干活了,70后以前出生的人基本都有这种经历,带弟弟妹妹或者上山干活,或拔猪草或喂猪,放牛放羊喂鸭子等等。最大的差别就是父母有没有送子女读书,如果有送子女读书,情况会好些,如果没有读书,情况就比较艰难了,不过当大部分人没有读书时,这个社会给予大家的机会基本是相同的,因此即使没有读书,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命运、提升阶层。当然任何年代都有一些父母会倾其全力培养子女,这些子女的情况就会相对好些,正常的社会学历与收入是成正比的,学历越高收入就越高,虽然凡事都有例外,但毕竟是少数,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如果子女自己的收入不高,生活都堪忧,让这样的子女去孝顺父母就比较艰难了,孝顺在任何时代不仅仅是孝心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所以孔子也说过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不能仅仅关注其孝行,更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孝心,有孝心就够了。而对于有孝的能力却不尽孝的问题,其实要两说,第一种情况如果父母尽了作为父母的职责,而子女不孝的,可能就是教育出问题了,正所谓骄子不孝,宠鸡上灶,是父母将孩子宠坏了,这些不孝的子女是该被指责或谴责的。另外一种情况是父母压根未尽养育职责,有些父母只是将孩子生下来,但是压根没有尽到作为父母的职责,比如有些弃婴或者离异后的父母一方压根就没有养育过子女,孩子能够生存并发展起来是一种运道和造化,这种情况下即使孩子没有尽孝,也是不该受指责或者谴责的。这是两种极端,很多时候都是处于这两者的之间的情况,所以每个父母得到的回报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反思是如何为人父母问题。除了正常的养育之责外,父母如何对待子女将是非常考验父母能力问题,如果父母没做好,年老时就很有可能苦尝恶果了。作为父母首先要相对公平,虽然由于每个孩子秉性不同会导致父母对每个孩子天然的喜爱程度不同,但是对每个子女要尽量地相对公平,不能太偏,有些父母对某个子女特别宠爱,见不得这个子女受到任何的委屈,而对某些子女又特别虐待,只知道一味索取。有好处时给了某些子女,而有坏处时又要让大家一起分担,这就让子女很难做人了。公平一是思想观念上要相对公平,二是分配资源或者财产时要相对公平。不然那些没有得到父母应有之爱的子女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尽孝的情况,而那些受到父母宠爱的子女也不一定特别孝顺,这种情况在现今时代频繁发生,因此要引起做父母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不仅自己晚年凄惨,也导致子女之间不和,埋下了家庭不和睦的祸根。其次作为父母,要明事理,要做到与时俱进,现代不一样了,很多事情也是不一样了,官老爷都号称自己是人民公仆了,父母也不能一味着让子女顺从自己,有些父母观念陈旧,不容许子女有任何的不顺从,也不管父母的意见是对是错,只要子女不听从父母的意见,就觉得子女不孝顺了,动不动就摆出一副没有父母就没有子女的做法,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子女,这是谁都反对不了的现实,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子女的成绩不可能都是父母之功,很多时候子女的成就不仅来自其自己的努力,也来自贵人的帮忙或者别人的付出,动不动就抹杀了子女的个人努力和非父母的付出,这只能引起子女的不快。特别是那些由于父母的过错导致不成功而活的很失败的子女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当初作为父母没有商量就将他们带到这个世上来了,为什么他们会出生在这样不好的家庭、遇上这样不明事理的父母呢?

总之每个人既是别人的子女,又可能是别人的父母,作为子女要感恩、要尽孝,要知道“一次生前孝,胜过墓地万次扫,清明泪洒万堆纸,不如生前一碗粥。”作为父母,尽量要做到公平公正,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快乐自己,幸福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