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8-05 18:02 的文章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小时候打篮球,常被家人吐槽:就知道打篮球,打篮球能顶饭吃啊?

看似顶不了。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教授篮球和吃两不误,骚操作

篮球作为全球风靡的两大球类运动之一,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真正能进到职业联赛赚大钱的人,却是凤毛麟角。CBA大部分球员30-40万左右的年薪,和一线互联网企业的白菜价差不多,比CBA水平还洼的东南亚联赛工资更低

打篮球赚钱就是要打得好、进职业队、赚工资,还得在退役前攒够自己未来的生活费。不少球员都是从小训练,或选入青年队,或打大学联赛(大部分是CUBA,也有NCAA出来的,比如张兆旭)打出名堂,才能正式踏上职业球员道路。

成为职业球员运动生涯短,退役后没保障,成材率低。真不如好好学习,进个好公司。

但那是前几年的情况了。

这几年,国内靠篮球养活自己的非职业、半职业球员数量逐渐增多,不少还活得非常滋润。他们的统一称号就是:打野球的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他最野

中国野球手到底有多少,没人确切统计过。有人说超过十万,有人说不过几千人。有两部纪录片推荐大家看看,《随波逐流》和《野球江湖》,记录一些野球手们的生活状况,创作者都是野球圈里的经纪人、前CUBA球员,真实,不掩饰。

当时打野球主要靠比赛赚钱,行业内叫打点。一些区县级地区甚至村镇(东南沿海地区偏多)在当地的一些联赛中,为了争夺比较好的名次,会邀请实力比较强的球员作为外援,很多前NBA球员、前国手都曾出现在这样的赛场上。

据悉,一场比赛中,普通选手一般在1000元左右,本土顶级选手一场能赚3000-5000元,外籍高水平野球手一场能赚8000-10000元,大部分时候还会有赢球奖励来激励这些临时拼凑的雇佣军,具体金额要看比赛奖金而定。

著名选手会有更高的出场费,传闻朱芳雨2017年一场比赛收3-5万,但比较挑比赛,是圈内公认的物美价廉。也有传闻说迈克·哈里斯(作为姚明前队友,在NBA被裁后自然就来到CBA)参加一场野球比赛,主办方给了5万美金,反而不足信。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退役后朱芳雨野球场轻松47分

相对而言,前CUBA球员就业更灵活。打不上职业,凭借大学联赛的亮眼表现也能获得一些非职业、半职业球队的青睐。

靠着保时捷918亚洲首撞出名的富二代秦奋,就在上海组建了KING篮球俱乐部,孙鹏、铁牛、赖国维等被认为有CBA水平的球员都被高薪招致麾下。他们的工资可不低,据说连工资+奖金,一年从球队能领回七八十万人民币

一些大企业、机关,也都愿意招聘有CUBA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平时安排些比较闲的岗位,专业摸鱼;持续训练保证竞技状态,有比赛就靠这些"特招生"大杀四方。工资普遍不低,比正常的上班族要高不少。比如深圳大学校队的几个球员毕业后被招聘到平安银行,给出的年薪是40-50万人民币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面对职业对手,许老板狂砍30分夺冠

不过打球的人都知道,虽然同样的打野球,经过大量正规训练的球员,在战术素养、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绝非野路子的业余球员可比,5V5的正式比赛对于很多没经历过正规训练但仍热爱篮球、将其作为职业的野球手而言,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能靠打点、进球队赚钱的野球手数量并不多,进企业还有学历限制。大部分野球手选择参加其他类型的篮球比赛,业余联赛,3V3、2V2、1V1的比赛,以及街球赛事。吴悠,果子哥,军哥,林坤,丹哥,炒菜王,鲁峰等一批著名野球手,都是通过各种比赛一场场打出的名气。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赛事就是虎扑路人王,比赛频次高、受众广,1V1的赛事给选手的个人展示空间大,路人王的人气选手都拥有数量不少的拥趸。虽然说这些拥趸远不及流量鲜肉的粉丝那么忠贞有爱,但至少路人王的人气选手大小也算个名人,带光环。

路人王的比赛奖金比较透明,冠亚军按照亚军在总决赛中所获得分数瓜分2600元人民币,一般冠军能获得不到2000块钱。看起来不多,但早些年不少野球手还都靠它吃饭,比如我们现在熟悉的头盔哥郝天佶,就为了奖金一年拼了几十场,总共得了40多次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虎扑最近大幅提升了路人王的奖金,大概4倍,涨到了10000块钱,等复赛后一定有更精彩的比赛呈现。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多年不戴头盔打球的头盔哥

当然,参与这些比赛不仅仅是为了钱,野球手需要不断地比赛积累经验、磨练技术,以及混圈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野球手的圈子更是小。比赛中打架的,社交媒体上互怼的,前队友,各自球迷间有冲突的,林林总总,江湖不大但事儿却不少,混好了圈子才能更好地抱团赚钱,彼此不挡财路。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看打球看到打人,值回票价

除了2016年路人王创办之外,中国野球圈在2018年迎来又一大事件——以草根球员选秀为主的篮球综艺节目《这!就是灌篮》录制并播出,瞬间大火,不仅收视率高,豆瓣评分都到了8.7。之后顺势推出的《这!就是灌篮》团队制作的《我要打篮球》,以及新团队制作《这!就是灌篮2》,依然热度不减。

综艺节目的超高曝光量,令参与其中的野球手们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当然,喜欢篮球的直男们更多看球技,妹纸们更多看颜值,慢慢有了粉圈文化的那个味儿。

但相对而言,野球手人气再高,和流量明星比赚钱手段仍然匮乏了不少,现在做营销、搞品牌都讲究垂直精准,球打得再好也上不了综艺、演不上网剧、炒不起CP。但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换算手段有很多。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朱松伟人气看比二线明星

野球手可以做很多赚钱的事儿,最简单的就是拍拍短视频,球技好的秀球技,搞搞篮球教学,球技一般的就拍剧情,姿势怪、骚话多都有不少的关注度,实在打得不好,消费自己来卖丑还能博君一笑。抖音快手微视发一发,粉丝嗖嗖涨,没事搞一搞直播聊天传递正能量,流量分成就到手了。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喝大了,而已

比如抖音上这位沈阳的"大哥",投篮姿势不咋滴,但命中率还可以,出去打一次野球能剪出十多段视频,点赞评论播放还都不少。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愿意成为他的背景板么

现在讲究KOC,粉丝群当然少不了,卖球衣、卖球鞋、卖球,可以产生持续的边际效益,不过要注意辨别真伪。加群可能还得收费,私下加微信还得另算钱。除非……你是好看的妹纸。恩,少年,算你狠。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以为消费,其实被消费

影响力大了,还能开篮球训练营。先从身边小学生入手,周末带他们运运球,教不好也教不坏,安全就好,家长乐享其中,有效消耗了娃们过剩的精力,自己能在旁边安静刷刷手机,一个娃娃一个月收个千八百,家长完全没意见。

暑假寒假的,还能办个集训营,目标群体就是有篮球追求、觉得自己还能拔拔高的十几岁小伙子,收费低不了,毕竟要供吃供住。对于提升自己的篮球水平,多少还是有帮助的,但别太深究细节,比如住宿条件、伙食、地理位置之类,不重要。这种集训营,普遍一期要收费大几千——毕竟这是网红班。一期几十个学生,不少赚钱。

另外运营自己的淘宝店,也是野球手们的一大收入来源。有人通过整理店铺年销量数据,预估出淘宝店的年收入,军哥1200万,头盔480万,野球帝350万,韩潮150万……别看了,少年,去练球吧。

打不上CBA的中国野球手们,年入百万赚快钱

军哥店铺被JRS称为物美价廉

总体来说,打野球打得好,圈子混得稳,还是挺赚钱的,极大概率超过百万,千万以上也有希望。至少是比安安稳稳上班赚的多、更自由,并且从事自己喜爱的运动。

但野球圈同样是金字塔模型,顶尖的人赚得不亦乐乎,下层基数巨大,以篮球为职业来养活自己,还是一件颇有风险的事儿。

何况,扪心自问,你球打得真好么?


创作不易,请点个关注,看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