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大商业组
作者|刘然
题图|东方IC
抗疫已经到了新的阶段。整个过程中,全国的医疗力量都在使劲,其中就还包括各个互联网医疗平台。
作为线上与抗疫最“对口”的领域,互联网医疗被认为是这次疫情中为数不多逆势爆发的行业之一。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
包括以实体医院为主体的线上化、民营医药O2O平台的线上医疗,成了抗疫的另一个阵地。“现在是行业的窗口期。”这也是业内目前主流的观点。那么互联网医疗是如何对抗这次疫情的?疫情过后,能为这个行业留下什么?
线上,抗疫的另一个阵地
其实对于这次疫情的爆发,医疗体系有着并不低的敏感度——春节前,在公众还没有对即将到来的疫情有所认知的时候,互联网医疗领域就已经有所反应。
卓健科技创始人尉剑锋就告诉虎嗅,春节前的疫情就在医疗圈已经引起了足够的警惕。“我们能感受到情况还是比想象中要严重很多,因为人传人的特性明确了之后,在医生圈里就能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了。”早在20号开始,就有重点客户医院找其做技术的搭建。
也是在同一天,丁香园也开始在内部响应这场抗疫。距离钟南山公开表示新冠病毒会“人传人”还有几个小时,丁香园组建了新冠肺炎应急项目组,共集结了包括内容、产品、技术、市场、运营、大数据等部门的50多名员工,将应急方向分为了两路:一路负责建立实时疫情的信息汇总,一路负责科普辟谣。
而此刻更为重要的,还是多家互联网医疗相关平台都紧急上线了最基础的功能:线上义诊。
感染初期,症状和感冒以及普通流感难以区分,疫区医疗资源和物资又极其紧张,在线义诊可以初步帮助用户对病情进行预判,同时缓解线下医院的接待压力,避免不必要的就诊,减少交叉感染。
卓健的业务是为实体医院提供线上化的方案。尉建锋介绍了实体医院的线上问诊的表现,在早期的时候大家比较恐慌的情况下,可能是以发热和心理咨询两个科室为主,随着疫情的变化,一些慢性病病人在这个时间窗内也会有就诊的诉求,后来又慢慢的上线了综合门诊。
丁香医生苏提供的问诊则更多的是围绕相关的知识科普,对于大众来说,在没有亲临这样的疫情时,关于新冠病毒的科普内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从诊断、治疗、生活建议、预防等维度帮助用户自我预判,并且消除恐慌焦虑。
1月26日,在抗疫真正被大众所重视的关头,京东健康也宣布启动免费在线问诊,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医生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曾在接受虎嗅的采访时介绍过,其免费在线问诊平台是京东健康团队加班加点,于两三天之内就做成上线的。
可见线上问诊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最基础的功能,但早期人们并不信任这种线上的形式,无非是因为隔着屏幕问诊的准确性问题。
辛利军向虎嗅解释道:“医生在互联网上的尺度其实和线下尺度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比在线下更谨慎。在没有掌握你的资料的情况下医生不会轻易下结论或开处方。如果无法判断,线上的医生也会建议你去线下面诊、做检查。对于大部分的轻病,比如头痛、感冒、发烧、拉肚子,在医生充分掌握用户情况的前提下,是能够进行一些专业处理和建议的。”
同时在病情预判之下,心理以及情绪也是问诊的重要一部分。
就在抗疫期间,随着确诊人数和疫情地图等热点之外,还有一个“老是怀疑自己得病”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前排。虎嗅接触的多家互联网医疗相关平台都表示,出乎外界人的想象,情绪、心理问题同样是用户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而心理问题并非病患、宅在家进行自我隔离的普通市民,更多的还会发生在医护人员的身上。
按照辛利军的说法,京东健康开通心理咨询和疏导这一服务并不是凭空想出的,“这种焦虑和紧张情绪就是存在的,是普遍现象。”就在春节期间,京东健康几乎每天接待近10万用户的在线问诊,其中武汉居高。
医生在线接诊
数据已经侧面印证了人们对线上问诊的信任度的提高:截至2月5日,丁香园疫情期间的在线活跃医生总数共计约1.5万名,总问诊量达60万,丁香医生在线问诊平台用户环比增幅215.32%,问诊量环比增幅达134.91%。卓健方面也表示,在疫期,其合作的医院的问诊量级都有着倍数的增长。
而除了在线上开放现有的医师资源,具备药品流通属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医药电商平台胶着的点更在于医药用品的供应。
在疫情期间,紧缺急需的医疗物资,除了药品,还有防护类、监测类的医疗器械,京东健康本就负责京东零售医疗器械类商品绝大部分的供应资源,在特殊时期,京东健康和零售其他部门之间也跳出了部门隔离,“京东健康现在可能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民用医疗物资的供应链平台,即使是这样,此时的物质也是非常奇缺,就像口罩就处于紧缺的状态。你如果能够找到一些口罩资源,你就先赶紧解决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有就不错了,应该把需求放在第一位。”辛利军说。
为医院的能力升级
线上化,是出于抗疫的需要,也是医疗信息化的趋势,这在疫情有了更明显的体现。
目前,和卓健合作的医院已经达350个,在这次的疫情中,还不断涌入新的医院来接触尉剑锋团队,试图趁着这次抗疫完成线上的转移。不过,即便如此,全国还未进行线上化的医院依然是巨量的。
据尉建锋介绍,已经和线上有所接触的医院,用互联网这种手段去触达医疗业务的深度其实并不一样——目前接入了简单线上问诊的医院占比在10%左右;问诊之后可以帮助患者继续通过互联网这种手段预约检查并且开出处方的,也就是将真正的医疗资源转移到线上的,不到2%;接下来还能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的,“可能1%都不到”。
他认为依托于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最终愿景,是基于某一个地域的医疗体系,实现对病患的全面管理,在解决其续方续诊和续检的过程中,可以为患者对治疗过程主动做出拆分。
尉建锋表示,从行业的角度看,互联网医疗其实还没有到爆发时间,而这次的疫情则要求互联网医院的一些应用迅速投入到抗疫当中。“在此之前,对很多医院来说,互联网平台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系统,但是这次,医院对互联网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效率将有崭新的认知。互联网医疗系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补充,而成为一种必要。”
另一边,民营互联网医疗力量,也在和传统医院进行对接。抗疫期间,京东健康缩短了原本三五天的周期,快速搭建了“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辛利军十分看重互联网医疗对医疗行业起到的作用。首先,老百姓终于认识到在网上可以处理很多轻问诊以及一些辅导性的工作,不需要非得去医院里面。在他看来,助力实现分级诊疗,就是互联网“医改”的核心。
其次,医疗体系的供应链会越来越平民化。原来的医疗体系包括药品是有着比较复杂的流通体系,现在互联网成了最容易触达用户的方式,“我相信药品供应链未来会对互联网平台更加重视和倾斜。原来的供应链其实是割裂的,医院有医院独立的供应链,零售方面有零售的供应链,后续会有更大的普及性。”
最后,用户的行为也会发生逐渐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他们对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的认知也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对于互联网医疗是否能对现有医疗体系带来有价值的启发,丁香医生方面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丁香医生方面表示,目前医疗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医疗资源分配还不均衡,国家卫生管理系统提出的明确策略是分级诊疗,但事实却是大部分患者集中涌向了三甲医院。在线问诊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疫情期间多种矛盾的集中爆发用沉重的代价完成了一次初步的用户教育,大部分用户第一次知道在线问诊及其可以提供的价值。
而互联网手段的引入也可以使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化。比如当在线问诊有望发展成为常规医疗的补充渠道,轻症患者可以通过在线问诊平台进行首诊,同时又能把珍贵的医疗资源留给真正应该得到救治的重症患者。
不过要完成这样的愿景,互联网医疗本身还任重而道远。
疫情过后,成长空间在哪儿
目前,以医药O2O流通为主的互联网平台,和实体医院的互联网方案解决者发挥的作用并不太一样,但是这次的疫情,给了他们同一个方向,那就是健康业务,提供的得是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
辛利军坦言京东健康的核心应该是提供一体化的闭环服务。“大家对京东健康的信任是来自商品的供应能力和物流的履约能力,但其实健康却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专业服务,他对安全的要求极其高,如果给你问诊的医生是一拨人,买药品又是另外一个平台,药品的供应和配送又是其他的公司,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没有人能够付得起责任。”
他认为,疫情让行业里的人看到了机会,但对大部分的做互联网医疗的公司来说,最要紧打造的还是从问诊到购药到履约全流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场景的整体闭环能力,否则用户信任和使用习惯就很难建立起来。
尉建锋也认为,从行业的角度看,他一直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其实还没有到爆发时间,而这次的疫情确实是一剂催化剂。“在此之前,对很多医院来说,互联网平台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系统,但是随着这次疫情出来以后,医院会对互联网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崭新的认知。互联网医疗系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补充,而是一种必要。”
不过,他也认为互联网医疗还面临一些障碍,从行业角度来说,还存在医疗数据的归属、标准化以及安全性;医保的线上支付额度;用户教育等等这些行业中正在被讨论的问题。同时,互联网医疗本身还存在很多值得做的方向——
第一,未来或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远程配合医生来做筛查这一医疗项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第二,未来要用互联网的手段来消除老百姓的恐慌情绪。因为舆论环境复杂,老百姓往往不能客观、科学的去看待问题;第三,互联网手段也可以解决医师间对于疑难病的会诊,医疗体系间的远程教育和培训。
“互联网+”作为实体医疗的补充,它的作用与最终目的是最大化提高医院与病患双方的效率。但总之,事关生命和健康,疫情过后,整个行业既要快速发展,且还要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