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毁掉也不送给穷人,80年前的悲剧重演
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本文首发:鸣金网,图片来源:网络)
病毒不分国度,全球同此凉热,
每天2000万斤牛奶被倒掉,却跟穷人无关!
一
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幕,再度上演。
据美国CNN新闻报道,从3月下旬“居家令”开始实施后,学校、餐馆纷纷关闭,个人订购量也锐减,加州奶农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半客户,无法长期储存的牛奶,最终被倒进了下水道。
不只是加州,其他州同样遭遇这种困境,据美国国家牛奶营销合作社“美国乳农”公司统计,近期全美每天大约要倒掉270万至370万加仑(约1000万-1400万升)的牛奶。
类似的一幕,还有一周75万个鸡蛋被粉碎、上千吨已经成熟的蔬菜被重新埋到地里……
英国也好不到哪里去,近3万吨优质啤酒也免不了被倒掉的结局。
消息一出,不少人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宁可把食物毁掉也不便宜处理,或是送给穷人做慈善。
实际上,这不是惊人相似的历史,下一次灾难发生时,这些悲剧仍有可能重来。
因为牛奶卖不出去就倒掉,真的没有比这更好的处理办法了,国外如此,中国也一样。
二
用最低的成本,赚最多的钱,这是所有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目标,也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
直白的说,卖不掉的牛奶,倒掉它的成本最低。
为什么不便宜处理?因为技术进步和高度工业化,其实牛奶本身并不贵,贵的是运输和中间的费用。要是降价的话,降的少于事无补,降的多自己赔本,更何况用户也不会因为你便宜就都买你的,其他商家投诉你不正当竞争的损失也够你喝一壶的。
那做慈善送给穷人呢?这个成本更高,运输、储存、分发哪个不要钱,就算有慈善组织包办,后期出了任何问题还会算到捐赠者头上。这也是为何这次疫情,美国人连我们捐赠的口罩都不肯轻易接受,这年头好人就是难做。
常年跟这种事打交道的亚马逊,就是最好的例子。
去年5月,亚马逊被英国《每日邮报》曝光,他们将数以百万计全新商品销毁,完整包装的电子产品、玩具等货物被拉到废品处理站,当做垃圾一样被填埋或烧毁。
之后又被证明,亚马逊每年都在这么干,2018年光是法国的亚马逊仓库,就毁掉了超过300万件全新商品,而亚马逊全球有300多个这种仓库。
事件曝光后,亚马逊遭到了全球围殴:
英国议会议员,“亚马逊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英国环境监察委员会主席,“上百万的人还在苦苦挣扎,勉强维持生活,这些全新的商品明明可以送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却被销毁……”
还有外国网友直言,“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为了维持高利润,就得保持高价”
亚马逊觉得自己很憋屈,虽然仓库里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但都是经过商家允许才被毁掉,而且亚马逊在货物滞销后,会给商家三种选择:
1、可以继续存放。每平米要交28美元(约196元人民币)的存储费,6个月后涨价至540美元(约3800元人民币),一年后翻倍。
2、商品退回厂家。费用是21美元(约150元人民币)。
3、就地销毁。费用是0.2美元(约1.5元人民币)。
如果你是商家,会怎么选?
三
这个问题跟主义无关,也并非外国独有,中国也发生过。
公开资料显示,至少从2002年开始,南京、成都等地就发生了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
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年,河北、青海、山东等地爆发了奶农杀牛和倒奶事件,甚至有奶企公开倒奶。这主要是由于国外进口大幅增加,导致了国内奶农生产过剩,同时国内牛奶受冲击掉价,也就是“奶贱伤农”,最终结果都是卖不掉,只能倒掉。
从本质上讲,这跟国内一些地方蔬菜、水果滞销,任其烂在地里,或是倒掉,背后体现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是傻瓜,但凡有可能挽回成本,谁都不会让自己的辛苦收成白白浪费。
真相就是:无奈倒奶的背后,都不是什么资本家,而是贫苦的老百姓,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们的心都在滴血。
四
这次百年不遇的大瘟疫,你觉得哪个行业受影响和损失最大?
相信不少人会在餐饮业、酒店业、旅游业、服务业当中选,这些行业都有媒体替他们鸣冤叫屈,“会叫的鸟儿有虫吃”,这些行业在疫情稳定后最先受到了政策照顾。
实际上,受伤害最大的是农业,尤其是农民。每一个第三产业的最底层,无一例外都是农民在支撑着。
他们是中国最大的人群,同时也是最容易同社会脱节的弱势群体,无形中却遭到了“抛弃”:各省市的经济扶持政策难以触及到他们,政府发放的几十亿消费券也基本跟他们无关,很少有人替他们发声,更鲜有人能听到他们诉苦的声音。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1.7亿农民能返回城内打工;希望经济早些恢复,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再不用担心无人收购而烂在地里,他们的诉求,就是这么简单。
好在国家已经开始行动,由上至下,打通“绿色通道”,确保“菜篮子”和农业生产正常流通。多地政府干部进入直播间,身体力行为当地农货寻找销路,给老百姓解决燃眉之急。
更令人感动的是,武汉解封后,从央视到多个互联网巨头纷纷出手,半个月帮湖北“带货”4000万斤农产品。
这场奇难无比的考题:控制疫情、恢复生产、保障民生、复苏经济,我们在上半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相信下半场,我们有能力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