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预警机(3)——不断升级改造,E-2预警
"读一篇文章,明各种道理"
前言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E-2A的出现提高了美国海军的整体战斗力,但是随着各国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飞机和军舰的快速发展,E-2A雷达探测距离短、飞机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按理说这样的情况应该早就退役了呀,但是目前E-2仍然是美国海军唯一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件事情—E-2的升级之路。
升级之路的垫脚石——E-2BE-2A的成功使得格鲁曼公司在预警机设计制造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时也获得了美国军方预警机的独家订单,因此在美国军方要求升级新一代预警机的时候,就尽快投入人力物力开始研制。
但是在格鲁曼公司来看,预警机的升级换代并非一日之功,但是军方的要求又不能不兜着,所以他们在对E-2A进行了原型升级,成为了新型号——E-2B,这一型号并没有专门生产。
相较于E-2A,E-2B的主要升级之处是加装了一天又利顿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数字计算机,其主要目的是给预警机上各项电子设备提供高性能计算;同时对其他的一些机载电子设备进行了改进。这些改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改进E-2B各项设备的运转可靠性。
其实在设计之初格鲁曼公司九江E-2B作为一款过度产品,其整体性能相较于E-2A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因此E-2A升级为E-2B总共也没多少,这些飞机一直服役到1986年全部退役。
真正的"鹰眼"——E-2C按照目前对美国预警机的划分,"复仇者"预警机可以算作美国与经济的鼻祖,但是他不能称为第一代预警机。第一代预警机应该是E-1"追踪者"预警机,因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预警机。第二代预警机则是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E-2A预警机,而第三代预警机则是大名鼎鼎的E-2C预警机。(E-2B不能单独划分,因为其只是一款过度产品,没有实质性的升级。)
从对预警机的划分上我们便可以看出E-2C在美国预警机史上的地位,这也是"鹰眼"预警机走向成熟的标志。其整体性能与早前的E-2A、E-2B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除了主要的空中预警、舰队防空、指挥作战等功能以外,还可以执行防空警戒、空域监视、空中管制等功能。
发展到现在E-2C已经不仅仅是之前的E-2C了,它衍生出E-2C -GROUP- 0、E-2C -GROUP- 1、E-2C -GROUP-2等多个升级型号,进入新世纪以后还升级有E-2C"鹰眼"-2000型预警机。但业内人士还是习惯将这些统称为E-2C"鹰眼"预警机。
下边我们来逐一分析。
E-2C原始型号E-2C鹰眼整体在外观上与之前的E-2A、E-2B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尺寸上有所改动。
E-2C整体尺寸
机长:17.54米(E-2A:17米)高:5.58米(E-2A:5米)翼展:24.56米(E-2A:24.5米)机翼面积:65.03平方米(E-2A:65平方米)人员配置:5名机组人员,2名飞行员、1名情报官、1名指挥官、1名雷达操作员(E-2A:5名)(数据来源于网络,可能略有误差)
虽然外观上没有太多的改动,但是在整个机载预警系统和电子设备上进行大换代。
作为核心部件的雷达,最开始的E-2C使用了AN/APS-120型雷达。该型号的雷达使用P波段进行工作,相较于以前的型号主要是抗干扰能力加强,探测距离加大,且具有海面下视的能力。
AN/APS-120型雷达的具体参数:
天线罩尺寸:直径7.3m,厚度0.79m天线型式:APA-171天线,为双层背靠背八木阵列。峰值功率:约1MW工作波段:P波段不同目标的探测距离:741km (高空轰炸机)、408km (低空战斗机)、360km (海面舰船)、269km (低空巡航导弹)处理目标能力:同时处理300~600个雷达/IFF目标,并对其中30个进行空中截击测速范围:6~200km (无模糊测速)发射机:主振放大链,脉间频率稳定度10-9。末级为7648型束射四极管平台运动补偿:径向速度补偿用TACCAR/切向速度补偿用DPCA反干扰措施:低副瓣天线,MTD,四点跳频,无源定位等(数据来源于网络,可能略有误差)
从1976年开始,E-2C便放弃了AN/APS-120型雷达,采用了更为先进的AN/APS-125型雷达,这型号雷达更是进一步提高了目标探测和刚干扰能力。
更多改进的地方除了预警机必须的预警雷达之外,E-2C还安装诸多用于辅助预警和指挥作战的系统
AN/ALR-159被动探测系统,该系统的天线分别被安装在E-2C的机头、机尾。在预警雷达关闭的情况下可以探测到敌方目标的无线电辐射,通过计算机的信号强度对比可以测算出低级的位置。该型号有效距离是预警雷达的两倍,且自身不发出辐射具有较好的隐蔽性; AN/APA-172数据显示台,相较于之前的E-2A、E-2B,该数据线显示台还配备了光笔、键盘等控制措施,更有利于机组人员进行数据分析;通信系统安装有包括AN/ARC双向超高频电台、AN/ARQ-158超高频电台、链-1数据链等等,除了向己方飞机互相传递情报之外,还可以同时将这些数据发向航母上的作战指挥中心和地面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美军的指挥作战能力;与战斗机交换数据的功能除为了提供情报之外,还可以让战斗机关闭雷达,仅通过预警机的数据交换即可获得敌方飞机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己方战机隐蔽飞行,在到达有力攻击位置之后再开启雷达进行作战,提高战机的作战能力;其他的还安装有利顿公司的ASN-92惯性导航和AN/APN多普勒导航仪等等。这些改进都大大提高了E-2C的预警指挥能力。
糟糕的工作环境我们都知道E-2C最开始就是为了航母制造的,因此为了能节省航母有限的空间,在机身尺寸设计方面非常小心,整个飞机内部除了大量的电子设备之外还要能容纳5名机组人员。除了两名驾驶员之外,三名工作人员虽然工位旁都有小窗户,但是能保证看清楚电子屏幕一般都是拉着窗帘,因此舱内是漆黑一片。
而且发动机的噪音再加上电子设备、冷气机等设备的工作噪音,机组成员只有通过隔音耳机才能勉强应付,通常几个小时的下来,机组人员都会非常的疲惫。
因此在后期的改装中设计人员会想办法除了电子设备之外加大剩余空间,以便能够容纳2-3组机组成员,以满足战时全天候预警的需求。
E-2C -GROUP- 0和E-2C -GROUP-1与E-2B一样,E-2C -GROUP- 0和E-2C -GROUP-1笔者个人认为也是一块垫脚石,因为这与E-2C的原始机型并没有太大的改进。
与E-2B一样,E-2C -GROUP-0同样也是没有专门进行生产。E-2C -GROUP-0是在和E-2C原始机型的基础上更换了其使用的AN/APS-125型雷达,使用AN/APS-138型雷达,改装后的机型便被称为E-2C -GROUP-0。这型雷达的功能上基本没有太大的改进,只是在目标探测的距离上有所增加。如:能对1000万立方千米的范围内的空中目标进行探测,可在260千米范围内探测到来袭的低空飞行目标,增加对陆地车辆的监视功能,可以同时跟踪600个目标,引导40架飞机进行战斗。
E-2C -GROUP-1主要是对C-2C的发动机由T56-A-425升级为T56-A-427,在发动机功率增强的前提下,降低了油耗。E-2C -GROUP-1有进行过专门生产,但是同样也因为升级不大所以也只生产了大概18架以后就停止了。
E-2C -GROUP-2第一架E-2C -GROUP-2在1992年服役,期间总共生产了38架。
E-2C -GROUP-2预警机采用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AN/APS-145型雷达,这型号雷达在综合了AN/APS-125和AN/APS-138型号雷达优点之外,更突出的是使用了数字化雷达技术,解决了海上预警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同时可以自动跟踪目标,数量可以达到2000个(是AN/APS-138雷达的3倍还要多)。与E-2C原始型号相比较,E-2C -GROUP-2的探测距离增加了40%、目标跟踪能力增加了400%。
同时,E-2C -GROUP-2的导航系统也进行升级,加装了全球定位系统和航母内部导航系统,飞机通过卫星网络即可立即确定位置,精度能确定在几米范围内。
结语有的不明事理的看官听说E-2C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品却仍然在美国航母服役肯定也是满脑子疑问,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解答你的疑问。
同时看过我之前关于苏/俄预警机发展的朋友肯定知道关于"红色鹰眼"雅克-44,虽然这机型最终并没有生产服役,但因为前苏联的电子工业一直都处于比较糟糕的境地,笔者认为雅克-44要想赶超同时期的E-2C -GROUP-2,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
【完】
【读道出品,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