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如何让主流舆论受到更多人关注
只有对路的融合思路才能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高度契合。资料图片
“在融媒体时代,万物互融,媒体和媒体之间的界限消失了,媒体和外面的界限也在消融。我们看到传输渠道不再依赖印刷厂和邮局,而是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单位和单位之间的界限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消融,这是这个时代的迷人之处,有能力的团队,有想法的团队,在今天不再是所谓的‘弯道超车’,而是‘原地起飞’。”《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侠客岛创始人之一刘少华这样说道。
其实,从微博到微信,从短视频到Vlog……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媒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再次让媒体格局面临颠覆性变革。那么,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让主流舆论受到更多人关注?日前,在由人民日报社联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的内容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融媒体时代如何抓住机遇、破解难点各抒己见。
脱颖而出的主动权可别忽视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带来信息过载,受众阅读某一个媒体的时间、精力急剧收缩,这使得受众对阅读内容的容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传播处处长吴德祖就表示,“当今时代的信息传播,快和准变得十分重要,否则每个人都有‘麦克风’,凭什么他要听你的?”
“在创新的形式、手段、方式方法上,我们要不断突破,不断了解现在的用户需求是什么。”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觉统筹李艳说道。
对此,阿里巴巴创新事业群UC国内运营负责人王一波表示赞同,他强调,对用户足够强的洞察才能理解用户在新的时代、新的技术形势下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关键是呈现方式,能够让受众接受,这是最难做到的。媒体花样迭出地呈现内容到底是为什么?就是为了传播的效果。”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麻辣财经融媒体工作室牵头人李丽辉看来,有影响力的品牌一定是有自己个性的,而不是千篇一律、一个腔调。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品牌从产业结构中脱颖而出,具有强大的黏性?字节跳动媒体合作副总经理王恒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内容一直是王。“技术也好,渠道也好,变化的只是内容从创作者到读者或者说受众这个通道,只要牢牢掌握了优质内容的创作能力,牢牢掌握了新闻媒体优质内容的产出资源,无论渠道怎么变化,最终一定是掌握主动权的。”王恒表示,“技术的迭代会改变一些传播方式,但牢牢掌握在媒体自己手中的还是内容,无论全息投影把主持人投到哪儿,但是,受众想听的还是这个人给我讲的东西,这是技术做不到的。”
其实,优质的内容可以真正吸引用户,把用户、平台和流量重新整合,但如何让思想和品质也拥有流量?以了解受众为导向,以坚持内容为王为基石,又该如何兼容生产呢?梨视频运营总监孙翔提出,让普通用户更喜欢、更能接受,就是放弃原先宏大叙事的模式,专注于挖掘呈现,呈现非常细节、细小的东西。
“不管是什么媒体类型,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互动,我们看到,这些年出现的爆款,基本上是带有互动性质的,我觉得把互动做好会提升信息的传播质量。”人民视频副总编辑申宁表示,尽管内容的生产因为新的时代而改变,需要生产出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短平快内容,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屏幕上随时获取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防落入互联网俗气的一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同圈层的创新大有不同
“内容为王的提法并不陌生,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市场上稀缺的并不是单纯的内容,而是优质内容。”猎豹全球智库副院长周婷认为,融媒体时代的优质内容少不了创新。
对此,孙翔表示,“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真实、准确地把故事叙述出来就好了。”而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胡玖梅也认为,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写稿子,更接地气才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谈及创新时,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蒋安全表示,要考虑内容如何适应这个平台,适应这个渠道。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得体”,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这样才便于更好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