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萝卜被倒闭,证明光有资本撑不起生鲜电商发
不管是生鲜电商还是农业领域创业,政策、资本、外脑加持这三样是缺一不可的。可自从有生鲜电商这个概念以来,有多少拿到投资的企业就这样忽然之间倒闭了?还有多少农创人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呆萝卜的“被倒闭”,又一次说明了一个问题:资本的钱烧完了,生鲜电商也就完蛋了。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讨论资本为什么投它们,因为这不是我们一介草民能看懂的。
呆萝卜传说中是一家在7个月内拿到6个亿融资的企业,在“被倒闭”的前三天还在公众号上说自己要做一家“科技零售公司”。网上都是铺天盖地的新闻,这里就不在多说了。
我真正想说的一句话是:打着科技零售的口号,真能干掉传统的菜市场吗?
生鲜电商离不开农产品,而农产品的本质问题是:盈利、复购、流通这三大问题,有人想过去解决吗?
在呆萝卜一篇管方新闻稿中讲到,其首创了“线上订线下取,今日订明日取”的门店自提社区生鲜模式,线上销售占比100%,菜价平均比菜市场便宜20%,果蔬原产地直供占比高达8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呆萝卜通过“采购+仓储管理”的信息化,生鲜仓周转控制在24小时以内,仓内损耗控制在1%以下。
我主要想和大家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一切看上去如此的美好、数据如此的漂亮,可是盈利点呢?生鲜电商的盈利点到底在哪里???
我们暂且不谈大企业,先聊一下做着农产品电商梦想的小伙伴们,以5斤装的西兰花为例:5斤西兰花的成本在8.8左右+包装箱3元+快递费5元+冰袋1元+人工不计=成本为17.8元。今天天猫最火热的店铺4斤卖29元…….
人工成本、烧流量的成本呢?靠什么盈利?或许有人说自媒体带货成本较少,可是仔细研究一下,自媒体头部大咖烧掉的成本有多少?
生鲜电商企业呢?就更不用说了。首先门店要开在闹市区、前置仓也需要高昂的成本、从产地到前置仓的冷链物流费用、配送人员、数据成本?这都不是要靠真金白银每天维持的吗?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流量及获客成本!
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刚成立的时候,就是一个招数:送优惠卡、打折、促销,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其它成本忽略不计,反正融到资了,有的是钱。
获得流量就是获得了盈利点,这是一句最正确的废话!
就如同一部电影,把人工费全部给了流量小生,布景、道具、灯光、制作呢?难道观众都是SB,全冲一张脸去的吗?
生鲜产品光靠打折,吸引不了客户!另一个比你有钱的出现了,比你烧钱更厉害呢?你的钱烧完了,没有人继续投资了,怎么办?
鑫西兰认为既然能拿到融资,想必是有十分优秀的团队和商业模式,但是一切还是要返璞归真,供应链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否则就算你高速发展,也是崎形的。
第二、消费者凭什么买你的产品?凭什么多次买你的产品?前面也说到了,光靠打折和优惠,质量问题肯定是要被忽视的。可我们凭什么在同质化严重的生鲜领域中,打造自己的卖点?
都是卖苹果的 ,我凭什么买你们家的?难道就是你们家的苹果长得帅或是长得丑?我买几颗白菜,菜市场、路边小滩比你家的新鲜多了,难道因为你们家门店装修的漂亮吗?
我们凭什么提炼生鲜电商领域中的复购率这个问题?
老师给我说过的一句话,又重现在我的脑海里,就八个字:死磕产品, 经营人群!生鲜产品容不得一些奇淫巧技,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会提炼卖点的商人。
第三、流通的成本和市场解决不了,生鲜电商能发展起来吗?“开着宝马送小龙虾”这样的口号注定只能当做一种宣传,但是像某丰快递公司高昴的冷链物流费去送一斤成本不到十元的水果时,更多的就是苦涩了!
有多少生鲜企业和小电商创业者败在流通这个环节上了?江浙沪9.9元包邮,出了江浙沪呢?东北的寒地蓝莓从长白山运到上海的生鲜电商门店,这其中的费用呢?
就算你流通成本降低了,一天能销售5吨的苹果,可一个苹果产区的日产量只有5吨吗?老百姓赚到钱了吗?
这就说到了另一个问题: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到底在哪里?
有人说(包括我在内)都坚信品牌是农产品的唯一出路,可是一般的创业者有心思和资金做品牌吗?放眼望去,中国有几家品牌农业?品牌农业的创建不是网上注册个账号、注册个神鬼不知的商标那么简单的,背后比拼的是经济实力。可是资本有耐心在农业方面等你把品牌做起来吗?
今天有头条的朋友跟我留言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我们蔬菜的产量够150亿人吃的,而地球人口是70亿……
总结:我是一个农产品电商情结很重的人,特别是一段时间相当痴迷于自媒体。可是在这么多事实面前,我不得不说,农业还是要回归根本。在生鲜领域,能够拿到投资的都是有实力的人,最近听朋友说资本的眼光重新放在了供应链上面了,这是不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