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12-06 16:54 的文章

162条微信:一名年轻烈士的心灵足迹

    亲人眼中,他是一个眼神温暖、脸庞刚毅的阳光男孩。

    战友眼中,他是一位值得信赖、荣辱与共的热血兄弟。

    领导眼中,他是一名勇于担当、业务精湛的优秀士兵。

    在发给姐姐的一条微信中,他说:“都知道是保家卫国,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有时候就别无他路。”58天后,朱小华英勇牺牲,这一句话,成了他留给家人的最后心声。

    一次执行国防光缆抢修任务中,一辆大货车刹车失灵、呼啸冲来。生死关头,某信息通信旅一营三连下士朱小华,把生的希望“推”给战友,壮烈牺牲,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

    小华走后,亲人和战友们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大家含着泪水追问,在那一刹那,他舍命一推的巨大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翻阅他写下的一篇篇笔记,点开他发在朋友圈的一条条微信,端详他留下的一张张照片,大家在追思回忆中发现,强军思想的入脑入心是壮举之根,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是力量之源。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朱小华读了很多遍。在2018年7月的一篇读书笔记中,他写道:“很多人觉得青春就应该理所当然的流逝,最好的年华就应该做‘我最想做的事’……作为祖国的青年,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在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楷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敢于吃苦,勇于克服困难。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只有坚持好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那个雨夜抢通现场,朱小华用向死而生的抉择,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回望他的生命之路、精神之路,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心灵足迹也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

    朱小华,于我而言,本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直到受领上级交付的任务:整理朱小华烈士生前所有的个人资料,包括他的微信朋友圈。

    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会点击一个永远不会再有消息弹出的微信联系人,更没有如此深入地探寻过一名烈士的内心世界。

    点开他的微信朋友圈,置于顶端的最后一条是他家人代发的:“朱小华不幸因公逝世,悲痛万分,如有想见他最后一面的,追悼会定于韶关殡仪馆。”

    那一刻,我的心禁不住猛地一震。多么年轻的烈士,他才24岁。

    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我翻阅着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吐露的心情,品读他经历的苦辣甜酸,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这162条微信仿佛一道蜿蜒的心灵足迹,诉说着一段灿烂而永恒的青春。

    谁人年少不迷惘

    都说朋友圈是观察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浏览朱小华的朋友圈,我发现,他并非天生就是“英雄”。很多“90后”经历过的青春岁月,他都同样经历过。

    他最早的一条朋友圈,是在2015年6月11日发出。那时,小华入伍还不到一年,他这样写道:“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尽管这是一句歌词,却能从中感受到他初到军营的困惑。

    青春的迷惘,是那样的熟悉和相似。朱小华那时才20岁,正是满怀激情要干出一番名堂的“小年轻”。然而刚刚穿上军装,枝枝杈杈被“修剪”,干啥都别扭,要说他心情爽,那是假的。同时,军营生活也不像他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一种落差感油然而生。

    这种心境里,但凡受到一点挫折,都容易把伤痛“放大”。

    朱小华在2016年5月27日的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你跌跌撞撞,落得这一身伤,就当是为青春画下的残妆。”看到这里,年轻人那种“只要45度仰望天空,眼泪就不会流下来”的青春倔强,浮现在我们脑海里……

    有时候,他也会假装一下深沉:“这条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孤单。”

    带过他的老班长说,朱小华就是一个既阳光向上,又有点“年轻人通病”的大男孩。

    是啊,谁人年少不迷惘呢?

    青春,总是会成长

    就像初春枝头嫩绿的新芽,夜雨过后破土而出的新笋……成长,其实在不经意间。

    2017年6月30日中午,朱小华在朋友圈里炫耀了他的“新坐骑”——1辆自行车,他幽默地写道:“刚提的车,百公里耗油真的只需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