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12-06 13:20 的文章

1分钟能打1万发,中国近防炮这么浪费弹药,为啥

【军武次位面】:风林火山

中国海军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欧洲防空系统,仿制"海响尾蛇"的海红旗7一度成为标准的舰载防空武器,但算不上合适的近防系统。上世纪末,中国海军开始引进俄罗斯装备,通过引进"现代"级不仅获得了SA-N-7中程防空导弹,也先后获得了A-630M与"卡什坦"这两代舰载近防系统。国内自主仿制并改进的AK-630M采用了隐身炮塔,广泛用于替代国内旧式的25/30/37毫米小口径舰炮,依靠低成本满足了各类轻、小型战舰和军辅船的近防火力要求。

▲海红旗7舰空导弹

国内军工系统虽然具备仿制"卡什坦"的技术实力,也仿制了与SA-N-11类似的防空导弹,但新型主战舰艇却应用了仿造研制的"中国守门员"的730近防炮作为近防平台,成为本世纪初新建驱、护舰的标准近防武器。730近防炮从启动到最大射速的加速时间约0.5秒,对突防导弹的可连续射击弹数近20发(2~3秒持续射击)。后期改进型的炮管数量已增加到11个,新型1130近防炮最大射速超过每分钟1万发。

▲1130近防炮

在导弹近防系统的研制和方案选择中,国内虽然有SA-N-11作为参考,但从火力效能和系统组合条件出发,仍然选择了全面模仿"拉姆"的方式研制了海红旗10舰载近防武器。海红旗10完成后开始广泛装备海军战舰,根据不同平台的防御需求和装载条件,发展了24联、18联和小型化的8联三类发射装置,满足了不同排水量水面平台的近防要求。

▲拉姆近防导弹

海红旗10具备与"拉姆"类似的作战效能,能不能全面替代中国海军此前装备的各型近防炮呢?在近防武器发展过程中,不同装备条件和作战思想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选择。以弹代炮虽然可以获得很高的效率,但从现役不同近防系统的作战条件对比,近防导弹和速射炮仍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不同国家海军的选择更多地来源于不同的基础和装备构成。

▲海红旗10

"拉姆"和海红旗10这类近防导弹的防护性能不错,单发弹可实现的反导拦截概率高,毁伤威力大,确实是应对现代反舰导弹的有效手段。但问题是,分体结构的MK49发射箱和中国海军现用海红旗10发射装置虽然有成本低、维护简单、灵活性好、射界大的优点,但与苏联时代的AK-630M存在同样的不足,即目标搜索、跟踪完全依赖载舰的通用传感器。按照正常的海上反导作战条件看,"拉姆"这类武器的作战应用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考虑到现代战争中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战舰可能受到软、硬攻击,传感器系统部分失效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以致MK49这类发射系统的可靠性并不算完善。

▲海拉姆和密集阵可通用火控雷达

美国海军很早就拥有可应用的MK49发射系统,但主力战舰对"拉姆"换装"密集阵"的态度却非常谨慎,直到近年来完成不需要外部信息支援、可完全独立操作的MK16"海拉姆"系统后,美国海军才开始考虑用"拉姆"全面更新现有的"密集阵"。

中国海军现有的海红旗10与"拉姆"的Block1型相当,也采用了滚动弹体和横向双舵控制结构,机动性虽然不如全翼控制布局的海红旗7,但也具备了不低于"拉姆" Block1导弹的拦截能力。中国海军近年来已经开始广泛装备海红旗10,但从现有技术条件和武器构成看,中国海军的近防火力选择存在与美国海军相似的隐忧。海军现役中型以上战舰平台中,除了近海作战的056采用八联装海红旗10近防系统外,新型的052D和055驱逐舰基本都采用了组合配置:通过将海红旗10与近防炮组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军舰近防系统的有效性。

▲卡什坦系统融合了近防炮和导弹,但体积和重量庞大

按照现役大、中型战舰的装备条件,原有近防炮可通过增加炮管数量的方法,在安装平台位置不变、系统面积增加不多的基础上,将发射速率增加了近一倍。中国海军新型1130近防系统在同射速系统中的火炮口径是最大的,综合火力条件与采用双炮的"卡什坦"相当(总射速略低但射击精度较高)。中国海军新型战舰大都沿纵轴设置2组近防武器,但从052D这些新型战舰开始,普遍用海红旗10替代了直升机库位置的一组近防炮,构成了纵向设置近防炮、弹各组的全向组合近防体系。

中国海军将海红旗10与近防炮进行组合,是为了在大系统协调同时增强可靠性。舰载综合传感器系统保持完好状态时,海红旗10将作为近防系统的外层防线,由战舰传感器控制执行主动拦截任务。传感器系统如果受到影响,海红旗10将由近防炮的目标跟踪系统遥控,构成长基线的弹一炮综合近防武器系统。如果情况紧张到海红旗10难以正常使用时,依靠1130近防炮也可以进行内层应急性反导拦截。

▲拉姆和海红旗10导弹都采用红外指令指导

按照中国海军新型战舰的近防系统功能看,海红旗10的近防功能是增强而不是替代,这就与德国海军全面应用"拉姆"近防的观点不同,与美国海军求稳和直接替代的观点也有差异,反而实际上更接近于"卡什坦"近防系统的应用思想,即用分体的730/1130与海红旗10组合替代"卡什坦"体积庞大的整体单元,用发射后不管的海红旗10替代全程控制的SA-N-11,但两者对导弹拦截的战术需求和火力构成却无差异,这也是国内新舰近防系统对火力、可靠性和成本的高效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