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35年3件事:创联想、留经验、带人才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
12月18日,历经商场35年的柳传志正式宣布辞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开启退休人生。从1984年创业至今,柳传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中国商界从蹒跚学步到独当一面的亲历者。
“柳传志柳总,是每一个中关村人心中的‘教父’”,正如雷军所言,在无数企业家心中,柳传志是中国IT行业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化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引领者,更是提携、培养大批商界人才的良师益友,35岁的联想则是中国大量创业公司的启蒙与典范。
回顾35年征途,创联想、留经验、带人才,这三件事,成就了柳传志。
创联想:挺住意味一切
“当年在宣传上能与联想齐名的企业有不少,可现在还有几个呢?真可谓是凤毛麟角。”
20年前,时任中国经营报社副总编的张曙光在撰写对柳传志的专访报道时,闪过一丝茫然,他写到,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关于联想与柳传志的分析报道就多见于报端,透明度很高,但他转念一想,与联想、柳传志同时代的企业、企业家,不少已销声匿迹,“这样一想,又觉得联想是个写不完的企业,总能让人有可思可想的地方” 。
的确,上世纪80年代共同叱咤中关村的“两通两海”,如今声量与联想已不可同日而语,放在今天,35岁的联想已然成为中国IT行业元老级企业,创始人柳传志的业界地位也由此奠定。
在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的1984年,当时已经40岁、坐了小半辈子办公室的柳传志,怀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的20万元,与10位同事共同在不足20平方米的传达室成立“联想”,开启往后三十余年的商海沉浮。
为了让襁褓中的联想活下去,起初的4年,柳传志们骑着三轮车卖过家电、裤衩和蔬菜,也曾被骗走14万元,直到1988年,联想在代理进口电脑时找到出路,这群“技术宅”终于在贸易中找到生存的诀窍,也埋下“贸工技”的基因。
1994年2月,已经在香港上市的联想春风得意,但柳传志不顾多方阻力,坚持要自创品牌与产品,组建微机事业部,很快,国家放开进口电脑审批政策,在代理商一片哀嚎下,联想靠自主品牌站稳脚跟。
此后20余年,柳传志持续引领联想转型、多元发展,2001年,联想又成为国内较早步入风险投资领域的企业,成立“联想投资”,后改名为“君联资本”,又在2003年成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弘毅投资,并在2005年并购IBM PC事业部,国际化步伐大举加快。
收购IBM PC事业部之后,联想出现“水土不服”,原已宣布退休的柳传志重新出山,不到一年扭亏为盈,2011年再度退休。从2013年开始,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联想再度登陆港股,柳传志以“联想控股董事长”之名二次敲钟,此时他已71岁。2018年5月,在投票之争中,柳传志再次发声,公开捍卫联想名誉。
“只要联想确实有危险存在,不管危险多大,我就出来。”柳传志之于联想,是船长,是“救火队长”,更是难以取代的“灵魂人物”。回顾30余年的创业史,柳传志曾感慨道:“在这三十年中,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其中有的是早年间国家计划经济的体制带来的大麻烦,有的是我们战略决策错误造成的苦果,这里面有大量的难以忘怀的痛苦。”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道:“挺住意味着一切。”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在联想控股的上市庆功大会上,马云就感慨道,“今天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企业家、民营企业家、坚持了31年的企业家,这是非常之艰难的。”
柳传志也曾悉数,“我从1984年开始办企业,1988年、1989年就已经站在各种领奖台上,但直到现在仍然还和我站在同一个台上的人,少之又少。曾经的企业界风云人物,如周冠五、褚时健、倪润峰、于淑珉,现在都彻底退出;而淹没在历史浪潮中的企业小人物就更多了,仅中关村就数不胜数。”
尽管仍面临多重压力,但联想从一间传达室,发展为集IT、投资、服务等多元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世界级企业,柳传志挺了35年。
留经验:管理三要素
马云还对柳传志评价道:“联想的战略,柳传志的眼光,使得联想、柳传志能够平安地做到非常了不起的‘收官’,这是我们企业界的榜样。”
诚然,在缔造联想的过程中,柳传志所积累的管理经验、坚持的原则,也广为外人道,尤其在股权改革、战略选择等方面。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柳传志强调“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他曾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道,这是联想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被视为企业管理的朴实心法,包括阿里巴巴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世茂集团等企业家与企业都曾在公开场合推崇、认可,视若圭臬。
在1994年,联想突破阻力自建品牌,抢占先机,这被柳传志概括为“提前动手拐大弯”经营原则,他曾解释道,未来有可能往哪个方向走提前要把弯慢慢地拐过去,拐死弯是要摔的,所以提前动作,将“重要紧急”的事化解为“重要不紧急”的事,帮助企业家从容应对。
2000年前后,企业界流行“快鱼吃慢鱼”,但柳传志坚持:确定战略时,一定要把事情想透,想透之后,就要坚决把事情做成。
“不创新会死,但创新可能死得更快,活着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冷静分析后,柳传志为联想选择了多元化布局和转型,“电脑、高科技继续要往前推动,不能按住它、不让它创新,但是怎么能让它继续活下去?就是允许它有犯错误的机会、有总结的机会,只要现金流别断就行。”
这也是张曙光对柳传志和联想的深刻印象之一:“每个成功的企业都自有其发展的道理,但联想的冷静和自知之明却是旁人所不及的。”柳传志曾指出3件企业不能干的事:“没有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有钱投但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不能干。”今年5月,柳传志接受采访时谈及退休,也说:“人老了也是一样,自己还是要非常有自知之明。”
联想历时7年的股权改革也被视为中国企业史的经典案例。早在1993年,联想面临严重业绩危机时,柳传志就向中科院提出,拿出35%的股权给员工持股,激励管理层与员工,并保持联想的“国有”属性。在外界看来,这一相对中庸的改革措施,不但没有激化矛盾,而且激发了员工与管理层的积极性,在同时代的企业家中,柳传志也由此成为平稳过渡者。
带人才:商界引路人
“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说联想真的离开我不行了,那就是我的失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柳传志强调,他十分看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在他看来,“在企业的创业阶段,能人经济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一个企业真正成熟后就不应该是这样” 。
事实上,在为联想与中国企业界留下经验的同时,也带出大批管理人才与商界领军人物,受到柳传志提携、支持过的企业与企业家,不少都广泛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2011年,柳传志宣布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时,杨元庆曾表示,“柳传志是我生命的引路人”,1994年,本想出国留学的杨元庆被柳传志挽留,担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后逐渐成长为联想集团的掌舵者。
1989年就加入联想的朱立南,从工程师成长为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挑起联想在投资领域的大梁。
在马云看来,柳传志最了不起之处,就在于培养了一批新生代人才,“只有这些年轻人,才能让你的体力持久地增长”。
而称柳传志为“中关村教父”的雷军,也曾受到柳传志与联想的支持。他回忆称,在他二十八九岁担任金山软件CEO时,“前有狼,后有虎,内忧外患”,差点关门,1998年,联想“投了我们450万美元,帮助我们从困境中一步一步走出来” 。
冯仑对柳传志也充满感激之情,他曾撰文指出,1992年,刚刚创办万通的“六君子”非常渴望向前辈讨教经验,但“人家觉得我们是小孩儿,都不待见我们” ,但柳传志不仅接受见面交流之情,还带团队亲临万通办公室,仔细了解万通的业务情况,并相约半年一见,“随时点拨我一下” 。
任正非也对柳传志不吝赞美,在90年代初期,二人开始交往时,柳传志曾向任正非分享改制经验,“很多年后网上把联想改制的秘密全公布了出来,与柳传志讲的一模一样。我认为柳传志对我那么真诚,那我为什么不对他真诚?”他因此称赞柳传志,“太值得我尊重了。”
东山再起的史玉柱也曾公开表示,最敬佩的人是柳传志,称在低谷期,柳传志提供了很多管理上的经验,同时弘毅资本投资了史玉柱创办的巨人网络。
而柳传志引领联想形成“战略投资+财务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过程中,一批创新企业得到联想的支持,包括联想麾下君联资本投资的宁德时代、Bilibili、神州专车等200多家企业,以及弘毅资本投资的字节跳动、苏宁易购等40多家企业。
2007年,柳传志主动向中科院提出,联想愿意投入资金与人力,免费培养有创业意愿的科学家成为企业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在2008年开办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持续至今。
王健林评价柳传志:“柳总的确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领袖,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个榜样。”马云则称:“中国有柳传志,我们的柳传志和联想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任何一个企业界的‘教父’。他就是我们中国企业界的财富。”
如今,征战商场35载的“教父”柳传志,即将开启另一重人生——功遂身退、含饴弄孙,曾受肺癌困扰的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据《南方周末》报道,75岁的柳传志今年有了新爱好——打竹板,逗孙子时,他会即兴编词:“打竹板,咱们有话说,老柳家就是故事多,今天咱们喝了点酒,说说柳家的小朋友。小朋友,有好几位,大大小小能排队……”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