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2-16 15:56 的文章

专家:应将带薪休假制度纳入法治运行轨道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文 |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等九部委近日出台《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着力强调交通基础设施、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景区管理、职工带薪休假等等这些实招,为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如果能够得到较好的设计和执行,将有望让更多人和家庭在节假日旅游时能够行得放心、玩得开心和游得舒心,而不再是过去那样的操心、焦心和费心。

其中,职工带薪休假和中小学春秋假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文件指出,要加快推动落实带薪休假,用人单位对履行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负主体责任。同时完善带薪休假相关制度建设,鼓励错峰旅游,引导、鼓励职工和其所在单位更加灵活地安排带薪休假。鼓励用人单位在年初结合工作需要和职工休假意愿统筹安排当年休假,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可以使职工可以错峰旅游,尽可能减少扎堆游导致的各种问题。鼓励中小学合理安排寒暑假和春秋假,也为家庭出游创造了条件,使全家出游越来越容易成行。

不过,无论是带薪休假还是中小学假日安排,都要联动才能奏效。一个核心家庭,如果爸爸或妈妈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孩子没有寒暑假或春秋假,那么旅游就像“三缺一”一样无法顺利成行。这意味着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带薪休假的监督和检查,鼓励职工、工会等的参与式监督,使所有职工都能够灵活休假。

首先,应将带薪休假制度纳入法治运行轨道,通过法律法规或条例的形式切实将职工带薪休假的合法权益纳入法治监督之下。用人单位是否落实带薪休假,最了解情况的是职工。因此,要鼓励职工和工会发挥监督作用,使其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但是,最不敢举报的也恰恰是职工。一些用人单位不落实带薪休假,之所以腰杆子硬,就在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职工敢怒不敢言,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底气和勇气。

最近上映的电影《吹哨人》就反映了举报人制度对揭发企业丑闻和维护社会正义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能否维护举报人的正当权益,使其可以勇敢站出来“吹哨”,却实非易事。日本职场的加班文化盛行,过劳死问题屡有发生。为此,日本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来治理加班现象。但是,由于监管人员捉襟见肘,日本政府对企业的震慑效应有限。因此,要把带薪休假像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权益一样认真贯彻落实,并使职工可以争取自身的休假权益。

其次,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带薪休假,用实际行动发挥示范效应。很多职工不能带薪休假,同用人单位领导干部的全勤无休不无关系。很多党政部门对工作时间有错误认识,领导干部往往认为只有“五加二,白加黑”,才能取得工作实绩。在家长式领导风格盛行的用人单位,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使带薪休假制度形同虚设。

中国人素以勤劳著称,中国商人和游客所到之处,也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休闲文化受到冲击。比如,欧洲很多国家的商场周末不营业,但是中国人开的商店却天天开业。打破这种文化定势通常很难,但是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却会产生积极影响。领导干部的带薪休假有利于树立劳逸结合的健康工作理念,甚至带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热度。比如,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国家领导人,公开展示他们的休假目的地,带火了许多过去默默无闻的旅游景点,实质性推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我们期待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不仅公开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政绩,而且积极展示旅游出行的目的地和方式。

再次,可以考虑对目前公共节假日的调休安排进行调整,减少政府强制性的调休安排,赋予职工灵活“拼假”的自由。强制规定公共节假日调休,可以更好地推动职工休假,但是却使扎堆游不可避免,也打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在带薪休假制度基本落实后,建议取消强制调休安排,改由职工自主“拼假”,从而为错峰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认识到,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为职工提供法定节假日以外的多元假日安排,既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战略投资,也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比如,程序员发起的“996 ICU”运动,就是对大量互联网公司无视职工权益的集体抗争。虽然它没有促成全行业的深刻反思和显著改变,但是却使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休假问题。再如,一些职场类手机APP已经有了丰富的雇主评价功能,可以通过声誉机制来影响人才的去留,并反过来推动用人单位更加注重职工在带薪休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节假日旅游是一盘活棋,我们过去把它下死了,现在需要的是如何让它活起来。未来可以进一步通过其他措施,助推旅游出行环境的实质性改善。比如,可以逐步推广四天半工作制,使人们可以更加从容地规划周末周边游,带动城市群和周边地区的旅游经济。再如,结合夜间经济发展本地旅游,使旅游在地化和常态化,让人们足不出城就可以体验旅游。另外,交通和旅游是大数据分析最成熟的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最值得开发的政策领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旅游出行赋能增效,将使智慧交通和智能旅游成为现实。通过预约、预警、导流等方式提高旅游出行的可预期性,将会大大改善旅游出行环境,并引导消费者更加理性的旅游出行选择。

我们期待这份文件规定的相关政策能够得到切实执行,并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和家庭可以享受旅游出行带来的欢声笑语。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