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奔跑这一年(经济新方位·特别策划)
编者按:这一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一年,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党全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稳”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座跨江大桥,连通的是道路,更是人流物流信息流;一家创业公司,升级的是产品,更是适应变化的思路;一个科研团队,突破的是技术,更是产业成长的高度;一家小微企业,收获的是订单,更是轻装上阵的信心……
我们选取四则故事,从四个视角,呈现一年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实践成果。
山城摆渡人:
大江不再
是阻隔
路尽头,大江奔流。
疾驰而来的汽车放慢速度,缓缓驶上渡船甲板。看着大大小小的车辆停稳当,王志华点点头。甲板两侧关闭,渡船便驶向了对岸。两分钟,跨越200米宽的江面,船停靠在了岸边。车辆接续驶上码头,加速离去。
北碚三土渡口,这里是重庆主城最后一个车渡。渡口安全员王志华,当了20多年的摆渡人。
“长江、嘉陵江穿过重庆。两江四岸之间,以前哪有桥?车要过江,车渡就是江上活桥。”王志华说。最繁忙的时候,都是两条渡船对开,24小时不歇。岸边,等着过江的车排出几公里的长队。全城15个车渡码头,一年摆渡几百万辆。
近些年,重庆的跨江大桥越来越多,主城区桥梁已有32座。每当一座大桥建成,往往就会有一个车渡渡口退出重庆人的日常生活。
“我们是主城目前唯一在航的车渡渡口,今年已经摆渡了10万辆车。”王志华依然骄傲,对渡口附近的居民来说,通过最近的桥梁来往,怎么也得半个多小时,仍不如车渡方便。货车要运输建材到北岸的工地,这里也是一条捷径。
然而,就在王志华的身后,距离三土渡口不远处,水土嘉陵江大桥正拔地而起。南北的主塔都已封顶,即将挂锁吊梁。
像这样正在建设的跨江大桥,主城还有10座。而这一座,也许会让这个最后在航的车渡渡口受到影响。
“这是好事嘛。我们就嫌大桥不够多呢。”王志华和同事都淡定得很。
大桥飞架,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动起来了,动得更快了。“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有的客商想来投资,走到半路,就掉头回去了。”嘉陵江北岸,两江新区一名干部感慨。现在,大江不再是阻隔,荒地变闹市,工业园、写字楼从无到有,日渐喧腾。
城市迅速发展,带来更多货运客运,高峰期过江还是堵。去市车渡管理站开会,王志华从来不敢开车,“提前1个小时走都可能迟到呢。不多修几座大桥,行吗?”
2019年,重庆主城区包括跨江大桥在内的城市道路建设计划项目共100项,计划年度完成投资约310.1亿元。
“虽然桥梁建设速度一直在加快,但车辆出行和运输的需求增长太快了。”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说,等到曾家岩和红岩村的嘉陵江大桥建成,会把重点放在建设轨道专用桥梁和路轨共用桥梁上。
内环以里,未来要建5座左右以轨道为主的跨江桥梁。内环以外区域,规划建设的还有18座左右。
不少人念旧:车渡呢?就这样消失了?
“当然不会。三土渡口以后要走交旅融合的路子,说不定就是下一个网红景点呢。”重庆车渡管理站党委书记刘发文说。
岸边日新月异,江上更显繁华。桥头与渡口,静静相望,江流有声。
园区创业者:
市场变了
换思路
下午4点刚过,一辆银色面包车开到厂房门口。齐金芝抬头看了一眼,继续飞速贴着手里的标签。她知道,快递员小邓又来取货了。
这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家环保科技公司。跑了两年,邓书杰眼瞅着发货量从日单十几件到三四百件,旺季七八百件,一辆车不够,又叫着同事加开一辆。
“不知不觉间,普通客户成了我们的大客户。”小邓说,一个小公司眼看着就这么迅速成长起来了。
以前,齐大姐每天在缝纫机前,等着给过滤袋封口。“那时候,一天没多少活儿,坐得发慌。”一到5点半,公司就没人了,“到点就走人。”
过去,制造业高速发展,工业除尘过滤袋需求量大,卖得好。现在,不少客户转型升级,还有的直接退出市场。公司这款主打产品销路窄了。
“要么停产歇业,要么适应变化。”产品工程师、运营人员都期待公司更换产品。毕竟,市场变了。
从工业用品转向民用品,生产甲醛净化布——几经商议,大家达成共识。理由很简单,可以利用现有生产线,成本增幅不大。
“瓶颈期确实很难,账上余钱只够维持几个月。”公司负责人杜川直言。
适应不易,更要鼓舞士气。“杜总让俺们别着急,新产品马上就出来了。”齐大姐说,终于看到希望了。
第一个产品,业绩平平。但给公司带来启发,越来越多消费者看中室内环保,这么干对路。于是,室内除甲醛第二款产品变色球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