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10-17 14:06 的文章

东莞佛山双城记:谁是广东第三城?

优秀的城市总是成双成对,也就是俗称的“双城记”或“双子星”,比如京沪、成渝、广深、宁杭等就是典型。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除了拥有深圳、广州这两座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的一线城市,还拥有佛山和东莞这对齐头并进的城市。

莞佛都是普通地级市,但也是制造业大市,一个位居珠江东岸,一个位居西岸。佛山和东莞去年GDP总量分别位列全国第17位和第21位,若是在其他省份中更能排上数一数二的位置。

11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在北京作投资环境专题推介。他说,作为以制造业起家的城市,东莞面临着发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的迫切任务。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壮大,东莞对工业设计、工业软件、创意文化、科技服务、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东莞进京“路演”吸引人气和财气,佛山则在去年GDP达9935.88亿元的基础上,努力向GDP万亿俱乐部冲刺。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未来这两座城市谁能成为广东的第三城呢?

东莞佛山双城记:谁是广东第三城?

经济结构差异大佛山略占优势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两市的差距不大。佛山在经济总量、人均GDP、社消总额、财政收入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东莞在进出口、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优势明显

佛山市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9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6.3%。也就是说,2019年佛山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基本已无悬念。相比之下,2018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4%。

此外,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对很多二线城市来说,要加快自身发展,需要将区域内外最好的要素积极吸附进来,这其中就包括人口和人才。年轻人是消费、创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主体,得年轻人得未来。

去年东莞的常住人口达到839.22万人,佛山为790.57万人。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两市都发布了新的人口规划。《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显示,东莞将实施积极的人口调控政策,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960万人;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020万人;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1080万人。

《佛山市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预计,2030年,佛山全市常住人口规模将超过850万人,户籍人口达570万人左右。总体上看,佛山的“口径”要小很多。

在外贸进出口方面,2018年,“世界工厂”东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418.7亿元,是佛山的近三倍。而这也正是两市经济结构的最大差异所在。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东莞和佛山都是制造业大市,但两者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不同。佛山以本土企业为主,包括家电、金属制品、家具等,内生性更强。东莞则以“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为主,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金融危机之后,东莞和佛山的经济运行轨迹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其中东莞经济一度受到较大冲击。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东莞GDP同比下降2.5%,这是东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之后,东莞GDP也逐渐被武汉、长沙等内陆城市超越。

2009年全年,东莞GDP增速仅为5.3%,而以内源性经济为主的佛山当年增速高达13.5%。尤其是随着扩大内需、城镇化的加速,此后几年,佛山经济增速相对更为平稳,而东莞则处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经济增长表现弱于佛山。

斗转星移,十年过去了,制造业重镇佛山开始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2018年初,佛山同郑州、宁波一样,都是GDP万亿俱乐部的种子选手,但到了当年末,唯独佛山差这“临门一脚”,GDP为9935.88亿元,增速6.3%,比同期东莞低了1.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佛山的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尚未转型成功。

相比之下,东莞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出现成效,智能手机产业已经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全球知名的华为、OPPO、vivo等大牌手机均产自东莞。此外,东莞还拥有宇龙、金铭、金卓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华贝电子、航天电子等大型整机代工企业,以及三星视界、迈科、海科泰、劲胜精密等一批配套企业。

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了5798家,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二线城市之首。同期佛山达3949家,为东莞的68%。

东莞佛山双城记:谁是广东第三城?

11月13日,广东省制造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与2018年相比,广州、深圳、佛山的制造业前500强企业共计减少87家,而东莞增长36家,并超越原本排名在其之前的佛山。

在彭澎看来,东莞与佛山近几年产业结构都经历了明显的调整,但两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同的走势。东莞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尤其是智能手机,与世界先进技术的接轨更加密切,生产与消费都更加国际化,外向型更多。并且电子产品颠覆性的技术更多,更新换代更快一些,比如两三年就要换一部手机。相比之下,佛山以家电产业为代表,空调、冰箱等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之后就进入到饱和期,而且更新换代没有那么快,因此需求也明显放缓。

小马拉大车背靠大哥好乘凉

作为制造业大市和普通地级市,东莞和佛山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城市也需要加快转型。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东莞和佛山,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主要分布在镇域、县域,主体架构比较分散,主城区较弱,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在过去经济崛起阶段,发达的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后,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方面较弱的弊端不断凸显,比如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对佛山、东莞来说,做大做强主城区,加快集聚人才,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另一方面,背靠大树好乘凉,如何与邻近的中心大城市形成分工互补亦十分关键。

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通过做大做强主城区,把市域的基础设施搞上去,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但作为普通地级市和制造业大市,未来莞佛的发展还是应该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因为其服务业再怎么发展,也很难达到旁边的一线城市的水平。

尤其,东莞和佛山虽然都是经济大市,但这两个城市也是我国最缺大学的城市,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城市要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就必须充分借助身边“大哥”的力量。

从地理区位来看,东莞和佛山背后都站着一位“大哥”,分别是深圳和广州。但从产业结构紧密度来看,东莞与深圳的关系,要比广州与佛山之间更为紧密。

由于历史原因,深圳是目前城区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主要一二线城市中,面积最小的。在不计算深汕合作区的情况下,深圳的土地面积为1990多平方公里。同为一线城市,北京为16800多平方公里、上海为6300多平方公里、广州为7300多平方公里。这样狭小的土地空间目前已日趋饱和,因此深圳的很多产业外溢到周边,东莞近水楼台先得月受益最大。

典型的如1993年和1994年,深圳的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往东莞转移,由此成就了东莞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深圳也开始了转型升级之路。近年来,深圳的电子信息等产业向东莞转移,如华为选择性迁移部分业务到东莞松山湖,这也是东莞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东莞与深圳之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互补协作体系。与此同时,随着广州向东向南发展,东莞与另外一位“大哥”广州的融合度也越来越紧密,可谓是“左右逢源”。

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东莞与深圳之间的产业联系更为紧密,流动融合度更强。相比之下,广佛之间的居住联系十分紧密,但产业融合比深莞之间要淡得多。广州的产业转移中,钢铁、石化这两大项目都直接转移到了湛江,而非周边地区。

另一方面,广州的土地面积是深圳的三倍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城市东边和南边,可以布局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因此,尽管广佛同城化发展已经十年,但广州还是在不断地向东向南发展。

不过,未来广州和佛山的产业互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去年,佛山三次产业结构为1.5:56.5:42.0,工业制造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包括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陶瓷建材、金属制品等工业经济实力突出。当前,佛山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科教和创新资源的支持。而邻近佛山的广州,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1.7%,位居全国第二。目前,广州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商贸会展、港口航运、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科技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经济优势明显。发达的第三产业也需要有服务的对象。

彭澎说,广州的服务业应该为佛山的发展多做一些贡献,广州的科教实力很强,佛山的制造业发展可以借助广州的科教力量。

按照规划,未来广佛将共建“1+4”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总面积629平方公里,涉及广佛边界10个区镇。广州占275平方公里,佛山354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