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张艺谋看中的“奥运女孩”林妙可,12年过
2008的北京奥运会,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亿里挑一被幸运的选中,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着几万人和无数台全球直播的摄像机演唱了《歌唱祖国》。圆圆的脸蛋,天籁的童声,落落大方的表演让大家不得不记住这个动人的小女孩。
与同龄人相比,林妙可的起跑线不是一般的高,可以说,她是在人们的瞩目下长大。但现在的她却被网友吐槽的一无是处,很多网友评价林妙可称,“拿了一手好牌,却偏偏打得奇烂无比。”
01林妙可1999年,林妙可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北京《法制晚报》的一名摄影记者,母亲刘喆平是一位大学教授,爷爷曾是名老革命军人。
姣好的家境让她从小就接受着优质的教育,唱歌、跳舞样样在行,还在北京各大比赛中频频获奖,那时候的林妙可自信满满。
后来,林妙可得到一个接广告的机会,那是林妙可第一次上电视,表现的非常好。这一次成功的表演,让她获得了与刘翔,濮存昕等多位知名大咖合作的机会,甚至还为中国人寿保险,丰田汽车,汇源果汁等拍摄了几十条广告。
一时间人气十足,这样的她很快被张艺谋发掘,登上了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上,真正的让林妙可走向爆红。
不过在奥运会开幕式的第三天,当时的音乐总监就对外曝光称,当时的林妙可只是露了脸,而真正的演唱者是后台的杨沛宜,这件AB角演唱事件让驰骋在巅峰的林妙可一下跌落到谷底。
这样“过山车”般的体验,让小小年纪的林妙可就感受到了舆论的压力,这也成为她一生都撕不掉的标签。
对于这件事情,当时的总导演张艺谋在奥运会十年之际,在公开场合谈起称,“我一直就后悔,要是当时我就用她(林妙可)的声音,又有合唱衬着,能不准到哪儿去?”他表示在事情发生很长时间,他都很愧疚自责。
林妙可母亲也说:“你要是提前让我们知道,我们绝对不会让妙可参与假唱……你觉得我们声音不好可以一开始就不用我们。”
02但无论如何,“林妙可”俨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小小年纪的她热度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商演通告、综艺节目、广告戏约都接踵而至,那几年,她是忙碌的,可能算的上是全中国最忙碌的孩子。
她是2009年“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年度最具人气童星”,也是“北京市花形象大使”。在2010年、2011年,她还连续两次登上春晚。
接连参演了4部电影和8部电视剧,包括很多热播剧如《美人心计》、《太平公主秘史》和新版《红楼梦》等。其中在《红楼梦》中饰演的小林黛玉是观众最为熟知的角色,但却被网友吐槽说,“可爱有余而孤清不足”。
按道理讲,参与了这么多影视剧的拍摄,早已积累了不少演艺经验,纵观娱乐圈那么多小童星,都有着姣好的发展,但林妙可并不一样。虽然从小就参加了很多演出,和很多大牌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合作过,但她在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初赛就被淘汰了。
与此同时,父母还把她送去学习各种技艺,唱歌、跳舞、书法等,但她学了三年声乐表演,初试就被中央音乐学院刷了下来。她在网上发表的歌曲,也被网友评价“声线一般”。
林妙可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道:“奥运结束后,找上来的特别特别多,加上妙可本身还是喜欢表演、拍广告这些,我们也就没有完全推掉。她到了拍摄现场,都是特别开心,特别兴奋。”
为了可以女儿,她她辞掉了工作,全职照顾女儿,以及担任女儿经纪人。“一炮而红”的林妙可在父母的安排下在名利场上尽力驰骋,过上了并不普通的生活。我们无法不怀疑是因为父母在巨大商业利益面前无法把持。
外人看来风光无比的林妙可也不过是家长的一个“木偶”,任其摆布,上网时间严格要求,任何事情都依赖于父母,直到初三还不敢一个人过马路,让人惊叹!
说起来,“假唱事件”的当事人林妙可,又有什么错呢?当时的她也仅仅只有9岁,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年纪。那时的她只不过是听从大人的摆布,按照他们的想法站在了舞台上。
如果她的父母有些远见,大概应该在“假唱风波”之后就该体会到娱乐圈的风浪,让一个9岁的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学生生活,之后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03现在的林妙可是网友吐槽的对象,先是吐槽其说话太嗲、矫揉造作、摇头晃脑的,一点也不像是个孩子。
其实,之前与林妙可合作过的前辈就陈小艺就曾告诉她:“不要那样说话,但是她改不过来。”
后来濮存昕和林妙可一起参加过节目,他也对林妙可提建议:“说话要自然点,不要摇头晃脑的。”
对于这样与年纪不符的老练,濮存昕在采访中曾直言:“这个孩子应该停一停,把她已经会的那一套忘掉,真正像一个孩子一样去上学和成长。”
后又质疑其衣品眼光,她的长相,不少人说她长残了,“穿的像个大妈”“没有灵气了”,每一次出席活动,林妙可的装扮总会引起一阵群嘲。对于外界的这种声音,林妙可的妈妈也表示说,自己生林妙可的时候已经39岁了,等林妙可进入青春期以后,她确实不知道该怎么打扮女儿。
作为父母,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明白她真正喜欢的东西,引导她可以更好的去成长,而不是一味的让她按照父母的想法负重前行。
结语但实际上,林妙可不是个例,有很多孩子在人生某些阶段里,都是成年人的“工具人”,把父母的期待、使命,当做自己“想要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