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9-10 16:30 的文章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传媒内参导读: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律师来了》栏目播出的《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民法篇”节目中,主持人屠化邀请“法理翻译官”——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伟,与来自各行各业的18位在线观众以“云录制”的形式连线互动,以生动的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形式阐述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朝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施行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民法典涉及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之为鲜活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它对百姓生活来说有哪些实际意义?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与保护理念又落实在哪些方面?一个人生活中很多的难题和琐事,民法典又可以给出哪些解决方案?

围绕民法典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律师来了》栏目播出的《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民法篇”节目中,主持人屠化邀请“法理翻译官”——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伟,与来自各行各业的18位在线观众以“云录制”的形式连线互动,针对民法典中社会关注度高的离婚、名誉权、财产继承等话题,以生动的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形式阐述民法典的意义,以小的切口,及时有效的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推动全民遵守民法典,并以新颖的电视互动形式强化着民法典的普法宣传力度。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比如在本期的案例故事中,主人公叫杜不赢,赌博成瘾,但总是“手气不佳”“十赌九输”。在节目进行当中,主持人屠化抛出“赌债是否需要偿还?”的投票互动,与18位在线观众互动答题。有观众表示,赌债需要偿还,因为涉及到金钱交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同时,在节目录制进行中,节目也开启实时弹幕互动,有73%的网友认为需要偿还,27%的网友认为不需要偿还。

在“法理翻译官”李建伟看来,观众与网友的答案代表着大家对“愿赌服输”朴素的认识,但是法律层面,对于赌债有着明确的定位,比如民法上将赌债称之为自然之债。何为“自然之债”?李建伟进一步解释道:自然之债是指虽为法律所认可,但却不受强制执行力保护的债,对于自然之债,债务人不履行时,债权人不能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债务人自愿履行,则履行有效。通俗来讲,法律对于赌债是不保护、不支持、不干预也不反对。

类似于这样的法律知识点,《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观众进行强互动,“沉浸式”参与其中,提高着大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而通过“云录制”视频技术与观众和网友连线互动交流的形式创新着制作与传播路径。这种“云录制”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性,节约了时间成本,增强了大家的“共同体意识”,带来了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和需求的普法理念。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正如有网友所言:“节目有创新,有意思,把故事拆分来讲述,随时让大家发表看法和见解,参与感很强,而且还有专家的讲解分析,有理有据,这样的普法形式特别高效。”

突破场景、距离的阻碍

“云上见” 互动性、参与感更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各大电视节目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迅速反应,纷纷采用“云录制”的新颖方式以及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融媒体形式,既保证节目的持续播出,也实现了防疫、生产、创新 “三不误”。

《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大型法律公益援助节目《律师来了》在疫情防控之下,锐意创新,精心策划推出的一档全民参与、全民学习的模拟课堂式节目,该节目以“云录制”的方式,通过在线出题、案例分享、专家点评、观众云端问答挑战环节,紧扣社会热点,拆解法律难题,传播法律知识,探寻法律背后的道理,让法律深入生活的每一寸土地。

从创作手法上看,“云端对话”的形式能够突破场景、距离的阻碍,不仅是一次新的尝试,也将给普法带来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如今,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不断走向成熟,人民群众的接纳程度不断提升,愈发习以为常,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云录制”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云”思维,打破节目录制的时空限制,实现“足不出户,照录节目”,也体现着节目制作团队的应变能力与创新精神。

大主题,小切口,听得懂,有意思

“故事化”普法更加通俗易懂、入脑走心

如果把法治比作一粒种子,那么全民普法工作就如同源源不断的阳光雨露,让这粒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汇聚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之光。

而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法治素养成为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么,如何才能让普法更加通俗易懂、入脑走心?面对晦涩难懂的专业法律、法理知识,法治类节目抓住亮点、准确阐释,同时还要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在形式上活泼生动,这并非易事,《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交出的答卷做到了有意思也有意义。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新颖的“云录制”模式可以产生强互动、参与感,“入心”内容才是“圈粉”关键。《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推出以来,关注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离婚”“名誉权”“财产继承”以及刑事犯罪等涉及不同领域的热点法律话题,而每期节目出题的方向都是根据近期网络热点大数据统计而来。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在热点捕捉、难点解读、话题点讨论上,《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不断贴近大众、紧跟前沿,解读法律知识,更添亲切之感,既让观众轻松读懂了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 也让更多观众参与进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更好地发挥节目承载的普法作用。

一提到刑法总让人望而生畏。在刑事审判中,经常可以看到被告人的痛哭流涕和真心忏悔,而在旁听席上总是坐着惴惴不安的人。当法官法槌落下,一纸判决书就将被告人的命运定格。可见,刑法它具有一定的震慑能力,在抵制大部分犯罪行为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社会的发展。

近期,根据新浪微博热点大数据研究院对犯罪行为网络传播数据量的统计,大众对于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罪、绑架罪、强奸罪等刑法罪名的讨论量占比较高,《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刑法篇”节目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志远参与节目录制,以案释法。节目通过《艳红这辈子》的故事,从主人公艳红身上,分享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刑法罪名。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该故事是根据一些真实案例改编汇集而成,其中涉及到婚内强制性行为是否成立强奸罪?猥亵儿童罪有何成立条件?醉酒驾车撞人致重伤残,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未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何最终定罪量刑?等法律知识点得到了在线观众和弹幕网友的积极讨论。

《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每期在45分钟的节目里围绕一个故事题展开“云”讨论,故事里的案情及法律知识点更加细化,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故事中的案情都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汇集成一个故事,其中,案情的来龙去脉、故事层次、编剧逻辑以及法理知识点、观众互动点、专家解答点都需要精心策划,而借助新媒体表达形式,将法律生活化,生活法律化,加大全民普法的参与度,提高观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为推动大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贡献媒体力量。

邀请律师做“主播”

紧扣社会热点以短视频宣讲法律知识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社会热点,《法律的道理》还推出了一系列实用的短视频,邀请律师做“主播”,解读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彰显人文关怀。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比如在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之际,《法律的道理》推出了《熟知旅游者悬疑保护,为旅行保驾护航》短视频,法律如何具体保护旅游者权益?在周旭亮律师的解答中,让我们通过法律多了一份安心与守护;在世界博物馆日,邓高静律师通过短视频提醒我们,不文明行为将会承担法律后果;在全国助残日,邓利强律师通过微信语音向我们介绍了扶残助残,决胜小康的意义,彰显公益感。

无论是节目中手机小屏和电视大屏的融合破壁,还是弹幕上网友的实时参与,《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挑战以故事化的思路,以“云录制”汇聚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形态相融合并充分发挥其效果,真正实现了节目内容的创新和突破,在全民普法实践中,始终肩负着传播法治文明、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做到了关键时期不缺位、能补位,使普法内容与电视手法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做出色香味俱佳的法治大餐。

近期热文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


《民法典》通过!在《法律的道理》全民普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