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1-04-19 16:07 的文章

中青报:“普自信”不该成为挑动性别对立的火

一名高校教师的征婚帖,在网上引发诸多议论。清华大学“姚班”毕业、计算机“天才”、月入5万元……这个名叫张昆玮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身上的种种标签,或许本身就具有一定话题因素。然而,真正令其卷入舆论漩涡的,恐怕还在于其偏胖的身材。在张昆玮发布征婚贴的平台上,一些网友将这个帖子收藏到了“矮矬穷劣质气囊纪实”“中华男性魅力时刻”等带有明显贬低意味的话题中。

有人引用一档脱口秀节目的台词讽刺:男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黑话”之一,“普自信”无疑生动地表达了一种社会观点,让不少人“感同身受”。那么,张昆玮的网络征婚,难道真是一个“普自信”的负面样本吗?

实事求是地说,张昆玮的身材并不理想。放在健康生活的现代视角下,偏胖身材不仅意味着其外形不够帅气,也可能意味着他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这显然是其网络相亲的减分项,对此不必避讳。但是,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对于网络相亲而言,真实地展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显然比有意识地夸大优点、掩饰缺点,来得更加坦率,也更具诚意。互联网征婚的特点,正在于让潜在应征者在有限时间内尽快了解对方。

作为伸张女性权益的口号,“普自信”本有积极意义。现实中,一些男性平时不尊重女性,漠视女性应有的权益,动辄以“大男子主义”的姿态压制女性的合理诉求。这正是“普自信”针对的社会现象。让男性和女性在平等竞争环境中参与社会生活、开展友善的人际交往,是“普自信”应具有的面向。

但是,“普自信”并不是立足于对男性的贬低与嘲讽。对于一个人的缺点,具体地指出其不足即可,扩大到对其品性的全盘否定,恐怕就是情绪宣泄了。虽然那些攻击张昆玮“普自信”的人,可能本就不属于这则征婚帖的潜在应征对象,但这无疑进一步影响了张昆玮的情绪,以至于他在随后的回应中说目前不会再考虑第三次发帖征婚了。

一段时间以来,性别议题似乎成为网络流量的“抽水机”。每每类似话题出现在舆论场上,总会引发站队,总会引起纷争。这当然与人们对性别关系天然的好奇心和关注度有关,但也暴露出某种渐显浮躁的风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网络上诉说的欲望大过倾听的理智,一些人不再理解“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差异,而只在乎自我表达的本能。

其实,作为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市场上都取得认可的佼佼者,除了身材的不利因素,张昆玮有着不少闪光点。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精英人才,在尝试网络相亲时依然遭受不止一次的打击,也让人们反思如何为年轻人达成婚恋关系开拓更理性、更畅通的渠道。诚然,婚恋议题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主观性,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撮合相似的价值取向而不是扩大价值冲突,是相关从业者和组织应当秉持的理念。

从张昆玮的经历来看,究竟是把征友者放在一个仿佛待价而沽的展示台上,被人指指点点直至“体无完肤”;还是搭建相对私密又保证信息真实的平台,让真正有诚意的人参与其中,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正如张昆玮在回应中所说,在性别议题中,男性同样面临着选择压力,性别问题的受害者也包括男性中沉默的大多数。如果讨论性别问题,只是沿袭对立视角,使劲儿地渲染男性与女性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除了增加无用的网络流量,制造口水话题,对真正的性别平等并无裨益。不管怎样,性别只是区分社会群体的一种指标,男性和女性的共同成长、共同成熟,才是社会增加合力的必由之路。

南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