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个“巨无霸”交易平台是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河神
7年前,支付宝上一款名为“余额宝”的业务悄然上线,以7-8%的利率极大的吸引了大量的小额存款。通过简单清晰地带给用户利益,借此打开了移动支付端的流量入口,让支付宝一度统治了中国支付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淘宝平台和支付宝后面的逻辑,就是打破信息不对称性,让大家公平竞争。这种模式在拼多多也验证了一次。拼多多投入大量的补贴做爆品,通过
模式创新的背后是技术驱动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或许能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改革的借鉴。
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的电量占全社会用电的30.1%,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这种中长期是不带曲线的交易,属于“电量交易”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电力交易”。
单边的降价市场,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商业的用电成本,却不能降低电力设备投资和电量运行成本,导致降价有限而且难以持续。另外,由于缺少电力现货市场信号,中长期交易的标的物,成了市场化下本应退出历史舞台的上网基准电价,没有建立起来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市场参与者也是以五大发电集团、省投、电网等国有资本为主。
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业出现了一个“支付宝”的创新者,那么电力行业是否也在呼唤一位“挑战者”?
依据互联网公司采用 ”爆款 –> 流量 –> 平台 –> 变现“的方法论, 让我们畅想一下,电力行业的挑战者是否能通过打造”余额宝“类的产品,从而转型成平台型企业。
对于大部分购电企业,电是一个标准商品,足够低的电价是有吸引力的。 假如成立一家售电公司,初期采用补贴等手段来获客,当签署下来的客户的用电量达到足够大的规模,售电公司就拥有了和发电企业在中长期合约的议价能力。同时通过物联网、数据、算法等技术,搭配成更合理的用户用电曲线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时竞价策略,在现货市场获得更大的收益。
当这家售电公司,抛弃如今大部分同业者黑箱操作的方法, 将这部分收益像货币基金那样,通过”分红“的方式标准化的返回给用户,参考基金运作只收取少量的管理费,做到足够透明和收益率足够高,就能成为行业的标杆,用户也会像对“余额宝”那样趋之若鹜。这样,售电公司的规模就会越做越大,规模越大收益率越高, 用户也会越来越多。
这时,售电公司的母公司,如果能像支付宝纳入其他基金那样,通过巨大的流量,适时吸引其他售电公司加入到同一个平台上,参考货币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等指标,公开透明的对比各售电公司带给客户的收益率,让客户在平台上自由选择售电公司,那么整个电力市场就真正活了起来。
技术手段多、经营效益好的售电公司,头部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形成几家巨无霸型的格局。而平台本身通过提供客户的设备信息、用电行为、电价预测等技术服务到售电公司来变现,或者通过其他高附加值应用,包括节能、绿证、电网服务等来承接客户流量实现营收。
畅想到此,令人振奋,但是我不得不提一下这个畅想和支付宝的区别。
首先,中国电力市场现在只对工商业开放,居民用电还是电网直接按照目录电价售电,不像美国那样允许居民用户选择售电公司,所以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To B的业务。然而支付宝、拼多多这种To C的业务,目标客户庞大,对于价格和服务质量敏感。
另外,电力市场是一个单商品市场,虽然强调实时性和安全性,但是商品本身除了价格之外,没有差异化。用电量小的工商业,单位价格上的优势受益不明显,而用电大户,很多时候是看附加值服务、品牌和未来的合作机会,对一开始通过补贴拿到低价并不敏感。
最后,现在的电力市场只允许电力用户一年最多更换一次售电公司,所以通过竞争手段抢客户本身就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更换频率也不够高。
一个行业的真正市场化,不但依赖政府的政策和规则,还需要挑战者的出现。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探索,以及能源行业和互联网的实践不断结合,我相信中国会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电力市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