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追梦人】象山“菊”嫂用17年还清40多万
17年前,她从云南嫁过来,新婚时丈夫欠下40多万元外债。她没有退缩,而是告诉债权人:“我既然嫁过来了,我老公欠的钱有我一份,我们一定还!”面对夫家破旧的房屋,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婚床,她安慰丈夫:“没有房子,但我们还有双手。”
17年里,就靠着那双手,他们还清了外债;靠着那双手,种植了葡萄园,建起了120万的别墅;靠着那双手,带领少数民族村民共同致富,书写了奋斗……
“只要你能跟我一起吃苦”
她的名字叫茶光菊,彝族人,家在宁波市象山县晓塘乡西边塘村,出生在离宁波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凤庆县,父亲在她6岁时生病去世,母亲拖着他们兄妹几个改嫁,把她和几个兄妹抚养成人。她在苦水里泡大,从小什么事都靠自己,直到2002年,30岁的茶光菊结识了宁波象山人王岳明。王岳明是转业军人,脊背受伤退伍后,和朋友筹钱拉了一支工程队,到云南做水电工程。他性格好,看到茶光菊干活就过来搭把手。茶光菊泼辣要强惯了,王岳明性格温和、对她无限包容,让这个30岁的姑娘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甜蜜。
可是,一年后,王岳明建设的工程出现意外,不仅工程款收不回来,还欠下了40多万元的外债。他要带着工程队回家了,看着王岳明一蹶不振的样子,茶光菊决定和他一起回家。然而,到了王岳明家里,王家的境况还是让茶光菊大吃一惊:他们家兄妹众多,都分家了,就只有王岳明和父母还住在破旧漏风的老屋里。没有电视,没有冰箱,甚至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这条件比起自己家来差多了,茶光菊刚到的那个晚上,就打了地铺睡在地上。
“玩两天就走吧!”王岳明心里不忍,更不想就此耽误心爱的姑娘一辈子,他劝说茶光菊第二天就买票回云南,但茶光菊还是选择留了下来。第二天,茶光菊拿着兜里仅剩的300多元钱出门,买了张新床回来,向王岳明表明了心迹:“你欠了多少债,我不怕,只要你能跟我一起吃苦,我们一起还!”茶光菊的不离不弃给王岳明打了一剂强心针,可是远在家乡的母亲,听说实情后却大骂女儿是犯傻,把自己一辈子的幸福都给搭进去了。母亲强逼着茶光菊改变主意,否则就断绝母女关系……
电话这头,茶光菊泪流满面,母亲的态度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但她没有妥协,那一年,她在自己的左手臂上,用针刺一个“忍”字,她坚信前路再坎坷,只要昂起头走下去,总会好起来的。
主动上门还债,一点点积攒着信誉
没有掌声,没有祝福,茶光菊和王岳明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结婚了。
婚后没多久,一拨拨债主上门索要欠款。茶光菊把他们一一请进门,坦诚相见:“我既然嫁给了王岳明,以后这些欠款就算我一份。我不敢保证一次性还清,但我保证挣到100就还你们70!如果你们相信我,就把钱数写下来,你们只管来问我要!”借钱给王岳明的都是熟人,大家看到茶光菊如此诚恳,而且他家的现状确实很困难,尽管还有顾虑,但还是选择相信了她。
催债的压力得到缓解,王岳明就去了上海打工,每天60元工资。茶光菊考虑到上海生活成本太高,两人的开销除去所剩无几,还拿什么还钱?她决定留在家里种地,帮人干小工。
早上5点过起床给公婆做好早餐,她就下地了。10点半左右回家烧饭,11点半再去地里,有时忙,中午就带个馒头在地里吃。有不会的她就去问邻居,听不懂方言,她就靠比划着和人交流。每天她都要在地里忙活11个小时左右,到了晚上6点过才回家……
一年下来,茶光菊和丈夫挣的钱并不多,但到过年的时候,她还是按借款数额的高低,给人还账,多则一两千,少则几百。她的一诺千金,在债主和村民心里,积攒了信誉。
“靠一双手能挣出一片天地”
茶光菊生活的象山县晓塘乡是果乡,大多数人家都种植了葡萄。在帮工过程中,她开始留心学艺,基本学会了葡萄的种植方法。一个念头跳出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他们可以,我也可以的。再投点钱,自己种总比帮人打工强!”。新媳妇的付出,人人看在眼里,感念于心。公婆鼎力支持,把自己的两亩自留地给了她栽种,丈夫结束打工从上海回来帮她,兄弟姐妹们也帮她东筹西借,凑了8万元给她,又承包了6亩地,种植葡萄、柑橘。
大家的认可给了茶光菊无限信心,她更是没日没夜地泡在地里。丈夫的腰伤不能干重活,于是,搭大棚、选种、嫁接、插枝、施肥、治虫、采收等等,她几乎都是亲力亲为。每年七八月份最忙的葡萄采摘季节,她总有几天在挂吊针。家里人心疼的说:“她有低血压,有时因为劳累过度手脚无力,只能靠吊吊盐水恢复体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茶光菊每年的收入从一开始的几万元,到10多万、20多万,再到2013年的40多万……十几年的时间,茶光菊不仅还完了婚前丈夫的所有欠款,还花了120万盖起了小别墅。十几年的时间,茶光菊完全融入了夫家的生活,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的爱与坚持,把这桩跨越千里、看似不可能、负重累累的婚姻穿针引线,绣得栩栩如生,就连每次回云南老家探亲,对她和丈夫都没有好脸色的母亲也终于被暖化了。
茶光菊永远都不会忘记,2009年8月,病入膏肓的母亲临终前,还记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她。当她带着5个多月的女儿乘飞机匆匆赶回去探望时,母亲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竟是:“阿妹,妈妈错了,妈妈当年逼你,是不想你嫁这么远,受这多苦,你别怪我……”
带着姐妹一起奋斗
茶光菊的生活开启了新篇章,但是她始终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们。
茶光菊记得,刚刚开始种葡萄的时候,因为学艺不精,葡萄收成不好,损失惨重。村里和乡里请来了技术专家,到她葡萄园里专门给她指导,有培训课的时候,也让她去学习,还专门给她订阅了种植技术的杂志,让她加强学习。
有一次中午11点过,县里有关部门的领导到她家探望。看到她刚从地里回来,煮了水泡饭,就着一点咸菜吃,被她的创业精神所打动,特地留下2000元钱,给她改善生活,加强营养。
还有一年,眼看着葡萄成熟即将丰收,却遭遇几十年不遇的超强台风袭击,茶光菊用竹子扎的大棚被打翻在地,葡萄被水浸泡,损失惨重。在县、乡有关部门和少数民族联谊会的支持下,茶光菊在县妇联贷到了无息贷款,还得到了宁波市光彩事业基金的支持,基金会斥资12万元,专门给她重新搭建了可以抵御台风的钢架大棚。后来,有关部门还将她的葡萄园列为少数民族创业致富的基地,牵线搭桥,帮助她扩大种植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30多亩,现在也有20余亩,成了乡里名副其实的种植大户……
“要不是政府的保驾护航,我的致富之路不会这么顺畅。我特别感恩。”
茶光菊的感恩可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变成了行动。晓塘乡有50多个从外地嫁来的少数民族妇女,大多经济条件不好,她就经常和这些姐妹联系,交流经验,带动大家一起谋划致富。看到有的家庭葡萄滞销,她就会把自己联系的温州客户分享给大家,帮大家带货;看到有的农户和她一样,葡萄被台风打掉后,损失较大,她就把自己刚学会的用葡萄酿酒的配方传到群里,让大家一起酿制葡萄酒,减少损失,增加收入;有时,自己家的事忙完,别人需要帮忙,她二话不说,立马赶去伸出援手;谁家有个大灾小难,她就组织大家捐款互助。上级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采摘一体游”、“民族特色菜+农耕体验游”的精准扶贫项目,她就张罗着大家积极参与,出谋划策……
晓塘乡柑橘小镇的形象代言人
她的人品,让她深得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如今,她多了很多身份:“创业脱贫致富的种植能手”“象山县少数民族联谊会副会长”“晓塘乡少数民族联谊小组组长”…… 这个当时连本地话也听不懂、只能比划着和人交流的外来媳妇,如今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茶光菊说,无论身份怎样变换,她会一直奋斗下去,带着姐妹们往致富的路上走下去。(报送单位:象山县委网信办 作者:张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