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苏30,让中国吃透苏27系列战力大增!更强的
在中俄两国的军事贸易历史上,我国从俄罗斯引进苏-30MKK型多用途战斗机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交易。通过引进苏-30MKK型战斗机,我国航空工业彻底吃透了苏-27系列战斗机的设计思路和机身结构特点,并最终在苏-30MKK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先进的歼-16重型双发多用途战斗机。
不过和中国不同的是,俄罗斯军方在当时并未对苏-30MK系列战斗机产生多大兴趣,大量的苏-30系列战斗机被用于出口。这里补充一点小知识:苏-30MK是俄罗斯出口用苏-30战斗机的代号,而最后一个字母,则代表了出口的国家,例如苏-30MKI表示出口印度的苏-30战斗机;苏-30MKV是出口越南的苏-30战斗机;苏-30MKM则是出口马来西亚的苏-30战斗机。而出口中国的苏-30之所以编号苏-30MKK是因为俄语中称我国为“китай”,首字母为"K"。
(苏-30MK系列是俄罗斯在1990~2010年之间出口成绩最优的多用途战斗机,根据统计其总计出口超过500架,正是依靠着苏-30MK系列的出口,苏霍伊设计局渡过苏联解体时的困难,并且成长为如今俄罗斯航空巨头)
在中俄的军售贸易中,俄罗斯的苏-27、苏-30都曾经在中国得到大笔的订单,尤其是强化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的苏-30,亦被称作战斗轰炸机,更是大受我军的欢迎。但是在苏-30MKK型战斗机之后,中国却并未进一步订购当时俄军最先进的苏-34专业战斗轰炸机,而一直到2016年时才又采购了一批24架苏-35型战斗机。那么,为什么功能强大的苏-34最终并未列入中国空军的采购名单呢?这就要从中俄两国不同的空军战术思想说起了。
战斗轰炸机的崛起
要想了解苏-34战斗轰炸机的发展过程,就必须从它之前的苏-24战斗轰炸机说起。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的空军早已进入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时代,当时米格-21、F-104等一大批先进的2倍音速战斗机相继问世服役,但是同样受当时各国喷气式发动机性能的限制,战斗机要进行空优作战,那么飞机就要尽可能做得轻一点、小一点,这样才能满足当时空战"高空高速"的要求。但是如果飞机做得轻、小,就意味着飞机载荷不足,难以携带足够的对地对海攻击弹药。所以在当时各国都开发并装备了专门的"战斗轰炸机"。
当时各国对于"战斗轰炸机"的要求首先是可以携带足够的、可以用于对地对海攻击的武器弹药,而"战斗"的能力仅限于挂上两枚格斗导弹,用于自保。所以按照当时的标准,"战斗轰炸机"实际上是一种以对地对海打击为主,并且具备一定自卫能力的攻击机。之所以说是攻击机,是因为和当时的轰炸机比,这些飞机的载弹量明显不足,但是这些飞机大多采用和当时战斗机相似的气动布局,又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因此战场生存性能要高于传统意义上的轰炸机。正因为这种飞机载荷大,具备近距离支援和基本的对空自卫能力,因此在问世后就得到了各方的重视。
在冷战时期,有3种著名的战斗轰炸机分别列装,而有趣的是,这三种飞机所采用的气动外形设计几乎如出一辙。这三种飞机分别是美国的F-111"土豚"、欧洲的"狂风"和苏联的苏-24战斗轰炸机。这三种飞机都采用了双发、双座、单垂尾、可变后掠翼的设计。在这三种飞机中的欧洲"狂风"战斗机由于采用串列式座舱布局,和其他二者还有一定的差异;美军的F-111和苏联的苏-24如出一辙,都采用了并列式座舱设计,两名飞行员并排坐在驾驶舱内。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确保部分航电仪表可以相互通用,同时两名飞行员并列乘坐,可以方便相互交流,更好的驾驶飞机。
苏-24战斗轰炸机可以算是苏联在冷战时期设计并生产的技术水平最高的战斗轰炸机,其载弹量大、航程远且相对机载设备先进等特点让其足以和当时的美制F-111相抗衡。因此苏联前后总共生产了超过1500架的苏-24战斗轰炸机,即使在冷战结束近30年的今天,依然有大量的苏-24战斗轰炸机翱翔在世界的天空之中,例如一直绵延至今的叙利亚内战,苏-24战斗轰炸机就被俄军和叙利亚军队广泛使用。
不仅如此,在2000年、2008年和2014年,由苏-24战斗轰炸机改装的苏-24MR电子对抗侦察机曾经多次飞越美军航母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外网曾经有文章声称在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后美军派往黑海地区的伯克级驱逐舰遭到苏-24MR的电子干扰,导致舰载雷达和电子系统一度瘫痪,虽然这种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但是时至今日,美军军舰进入黑海依然小心翼翼,似乎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苏-34:苏俄独特的航空兵作战体制诞生的"炸弹卡车"
因为苏-24在苏军中表现出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24的各项技术水平也开始逐渐落伍。所以苏联空军在在1986年时向当时的苏霍伊设计局下达命令,要求苏霍伊设计局开始设计下一代战斗轰炸机,以取代已经开始落后的苏-24战斗轰炸机。
苏霍伊设计局在冷战时期主要承担苏联空军各类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的设计制造任务,其经典作品:苏-7、苏-17、苏-22、苏-24、苏-25等都是清一色的战斗轰炸机或者干脆就是单纯的攻击机,因此对于苏霍伊而言,研制新式的战斗轰炸机可以说是轻车熟路,而且在当时苏霍伊最成功的战斗机——苏-27已经研制定型并量产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
苏霍伊设计局随后就在其最新型的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同样放宽了飞机驾驶舱,将原先单座战斗机改装为并列式双座战斗轰炸机。这种全新设计的战斗轰炸机最初称为苏-27IB,苏霍伊原本计划在1990年左右设计定型,并在1995年左右装备苏联空军,但是由于苏联在1991年时突然解体,新生的俄罗斯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所有的新式战斗机研发项目,包括苏-27IB在内全部停滞。最终一直到2007年7月,苏-27IB项目才正式完成,并通过了俄罗斯国防部的验收,并被正式命名为苏-34战斗轰炸机。
平心而论,苏-34战斗轰炸机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先进性。该机采用了当时俄罗斯最先进的电扫相控阵机载雷达,这在当时堪称世界领先。同时该机采用双座并列式布局,加大了飞机的驾驶舱,虽然这导致飞机正面风阻加大,但是苏-34增加了一对鸭翼,从而将飞机的气动设计变更为三翼面设计,增大了飞机的升力,保障了在修改之后苏-34战斗轰炸机的机动性不会下降太多。
同时苏-34战斗轰炸机可以兼容俄罗斯各种最新式的空对地和空对舰弹药。为了确保该机能够有足够载荷挂载大质量的空对地弹药,尽管苏-34在外形上和苏-27基本相当,但是却采用了全新内部结构设计,特别是加强了飞机机翼的强度,以适应挂载大型空对地武器弹药。有一个对比就是,原版的苏-27SK型战斗机由于是纯空优战斗机,因此其有效载荷实际上不到5吨,只是略高于我国当时的歼-8II型战斗机的水平。而苏-34型战斗轰炸机一下子把载荷从不到5吨提升到了8吨,不仅如此,苏-34还安装了空中加油管,可以通过空中加油大幅增加其作战半径和航程。
更有趣的是,苏-34战斗轰炸机还设计了微型厨房和厕所(其实就是饮料杯架和尿壶),而且飞行员的座椅可以放倒当床躺着休息。所有这些特点都体现出苏-34的设计方针依然是优先考虑对海对地攻击,而空战能力依然仅限于最基本的自卫能力。而苏-34的这种设计很快就败给了另外一个全新的概念——多用途战斗机。
攻击鹰斯基:苏-30MKK战斗机
其实详细而言,"多用途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这两个概念是非常接近的,以至于很多人区分不清。但是如果严格来说,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多用途战斗机"是具备轰炸功能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是具备空战功能的轰炸机。这大概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所谓的"多用途战斗机"核心是战斗机,但是增加了对地对海攻击能力;而"战斗轰炸机"本质上是能够"战斗"的轰炸机,核心依然是落在"轰炸机"上。正因为这种细微的差异,在多用途战斗机崛起后,战斗轰炸机一下子就变得过时了。
多用途战斗机首次亮相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当时美军将其最新的双座版F-15E投入战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由于F-15E型战斗机是由纯空优的F-15战斗机升级而来,在当年麦克唐纳公司曾经骄傲地宣称F-15战斗机是"没有一磅重量是用于对地攻击的",这保证了F-15战斗机有着极为优越的空优作战能力,而且一直到今天,尽管F-35已经开始量产,但是在目前F-15依然是美国空军的核心主力制空战斗机。
美军将F-15卓越的空优作战性能和其大载荷、大航程的特点相结合,开发出的F-15E型战斗机,采用了双人串列式座舱布局,前座的驾驶员负责驾驶飞机并进行空战,后座的武器操作员则专门负责操作对地对海攻击的各种武器,两人分工明确,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卓越效果。
在海湾战争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开始开发自己的"多用途战斗机"。俄罗斯也不例外,而且当时由于俄罗斯经济困难,大批的军工企业不得不把眼光转向国外,通过争取海外订单来找饭吃。在这种情况下苏霍伊设计局推出了堪称经典的苏-30MK系列多用途战斗机。
苏-30MK系列战斗机采用了苏-27UBK型双座教练机的串列式座舱布局,同时借鉴了当初苏-27IB战斗轰炸机的设计思路,对机体进行了全面加强。这样双座版苏-30MK型战斗机不但保持了苏-27战斗机卓越的空战性能,同时还整合了苏-34战斗机强大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可以说是集合了苏-27和苏-34的全部优点,并加以融合,这种对空对地全能型战斗机是当时我国空军所能接触到的最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也是整个90年代性能最接近美军F-15E的多用途战斗机。
我国空军正是看中了苏-30MK战斗机这种卓越的多用途性能,因此在原本采购200架苏-27SK的计划执行时,在采购了95架苏-27SK后就直接改为采购全新的苏-30MKK系列战斗机。很多人说我国当时和俄罗斯签订的合同是采购200架苏-27SK,但是我国方面实际只采购了95架苏-27SK就终止了后续的采购工作,而后续的105架配额最终以苏-30MKK的方式交付给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
要苏-30不要苏-34,这是中国空军的战略需求
尽管在2000年前后时,苏-30MK和苏-34对于我国而言都是先进的战斗机,但是在这两者之间如何选择,确实是一个体现高层智慧的关键点。在当时我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已经开始陆续装备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而"飞豹"大体上可以看作是中国版的苏-24战斗轰炸机。这是因为飞豹的设计年代较早,而且其配套使用的英国"斯贝MK202"型发动机虽然油耗很低,可靠性也不错,但是推力和推比都很不理想,只能达到美标第二代战斗机的水平,英国曾经将这种发动机装备在英国皇家海军的F-4K鬼怪式战斗机上。
进入新世纪后,得益于我国航空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飞豹战斗轰炸机得以全面升级自身的雷达、火控和武器系统,而且早在2005年左右,我国就已经在机载精确制导武器方面超越了俄罗斯,换句话说,我国当时国产的飞豹战斗轰炸机虽然载弹量略差一点,但是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和武器携带种类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苏-34战斗轰炸机。因此,苏-34战斗机对于我国空军基本失去了吸引力。
但是苏-30MKK战斗机却有着大大的不同。在当时中国空军甚至还没有"多用途战斗机"的概念,引进苏-30MKK战斗机正好可以认真研究这一概念。不仅如此,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虽然我国自研的飞豹战斗轰炸机已经定型量产,但是该机依然沿用的是F-111和苏-24的概念,其空战性能仅限于"自保",所以面对当时东南沿海的严重局势,我国确实迫切需要一款兼顾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所以在战术需求和技术需求双重作用下,我国采购了大批的苏-30MKK系列多用途战斗机。
根据记录,我国前后分3批采购了苏-30MKK系列战斗机,其中还专门有24架是为海军航空兵购置,用于东海的防空巡逻作战使用。在21世纪的前10年中,苏-30MKK无疑是我国最强大的多用途战斗机,它有着不输于苏-27SK的空战能力,同时又具备超过飞豹的强大载荷能力,而且后期我国航空技术部门甚至还给苏-30MKK整合了国产的各种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让苏-30MKK具备了和歼-16基本相当的作战能力。一直到今天,空军和海军的苏-30MKK型战斗机依然保持服役状态,无论是东海防空识别圈的巡逻还是偶尔执行的环岛飞行,苏-30MKK都是重要的成员之一。
总体上说,我国采购大批的苏-30MKK开启了我国战斗机发展的一条全新的科技树,如今苏-30MKK在我国开花结果的典型就是歼-16多用途战斗机。歼-16虽然和苏-30MKK在外形上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其内部进行了全新设计,装备了我国最先进的AESA主动相控阵雷达,同时可以兼容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各种国产精确制导武器,因此多用途作战性能要远超过原版的苏-30MKK战斗机。
而如果当年引进的是苏-34战斗轰炸机的话,我国空军则很难在当前研制出歼-16这种堪称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自然也无法有效促进中国航空工业和技术的大发展。因此,尽管苏-34也是一款相当先进的战斗轰炸机,但是因为它不符合我国空军的战术和技术需求,所以注定不会得到中国空军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