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4-08 15:03 的文章

成大事的人,从突破自身的认识极限,开启进化

冰岛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这些火山灰随着大风到处弥漫,飘到了欧洲的很多地方。这也迫使欧洲很多航空公司停止飞行,给欧洲航空界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保守估计,每天的损失至少两亿欧元。

索菲斯·卡斯塔是冰岛当地的一家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负责人。这天,他看到漫天飘舞的火山灰的时候,心里也像很多一样烦闷不已,但是,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百年一遇的火山爆发,如果把这些火山灰收集起来,通过网络卖给全球的收藏爱好者,这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意。

很快,他就在自己的网站发布了信息:本网站出售正宗的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的火山灰,每份售价108美元。这个价格可以说已经比较高了,不过,他的创意引起了很多爱好者的关注,很快,世界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的涌来,而他的网站也从默默无闻,瞬间被人所熟知。在通过销售火山灰,获得大量收入以后,他捐出了一部分,用于火山喷发后遗留的环境清洁的工作,卡斯塔可谓是名利双收。

成大事的人,从突破自身的认识极限,开启进化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故事,或者类似的故事,总是会很简单的归结为别人运气好,甚至是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实际上,很多事情的复杂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而是我们觉得它不符合我们认同的逻辑,我们在自己无法用自己的逻辑去验证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三种心理

一种是盲目排斥,也就是觉得是荒诞不经、天方夜谭;第二种是盲目崇拜,把原因归结为一种神秘力量,对当事人或事件背后的某个要素盲目崇拜;第三种是理性的排斥,和前面两种不同,这种人是用理性去分析,试图去还原事情发生、发展的逻辑,但是因为这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他用较低层面的逻辑去思考高维度的现象的时候,发现很多环节是不能用他的理性和逻辑去验证的,这时候他会”理性“的排斥,这个理性要加个引号。

我们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们绝大多数人认同的逻辑是我们的成果和努力之间成正比,也就是有人说的,越努力越成功。如果我们放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维度上,一群其他条件都一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个体,他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他的努力确实会带来一定的成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成正比的。

我们可以换一个情境,比如说某些人的资产可能是我们普通人的几万倍甚至是上亿倍,难道他们的努力就是我们的几万倍甚至是上亿倍?这肯定不是,有些人就会盲目的崇拜,觉得他说的什么都是对的,有些人会盲目或者理性的排斥,把原因归结为他们有更多的关系、更多的资源,有什么特殊的背景,然后开始痛骂这个社会的不公平。这基本上都是我们在面对超出我们认知的情况下,常见的几种反应。

那如果我们碰到了超出我们认知能力的事情,应该如何去面对呢?

我们这里先说逻辑,后边会专门再写具体的方法。首先,不要盲目的崇拜,也不要盲目的排斥,用理性去分析、还原,但是,这时候也要谨记,我们使用的理性、逻辑也是有局限的,不能因为不能用我们的理性和逻辑去印证就做出”理性“的排斥的决定,而是要学会反思我们用于理性分析的逻辑工具、思维工具所隐含的以及我们所预设的前提条件,比如很多事情的时间条件、空间条件,还有一些比如化学反应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里其实就隐藏着我们能够突破我们的认知极限的方法和机会。

成大事的人,从突破自身的认识极限,开启进化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你不能赚到超出你认知水平的钱,这个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你无法掌握超出你认知极限之外的逻辑,我们现代很多人喜欢谈闭环思维,闭环思维说到底就是一种理性思维,是我们把一件事情从投入到产出之间的一个循环,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高深的。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你能在什么样的格局和层面上形成什么样的闭环。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做的,一个是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尽量形成闭环,让每个环节是可验证、可重复的,形成这个闭环以后,并尝试提升闭环内的效率,然后,在思维上突破这个认知的层级,在更高的思维层面上,用理性推演出更高一层的闭环,这个可以从超出我们认知的地方入手,也可以从我们可见的人或者事上入手,比如像比我们水平高的人去请教、学习等等,在思维上完成更高层级的闭环之后,拿到实践中去验证这个闭环是不是成立,以此类推,不断提升我们认知的极限和闭环的能力。

我经常给我的朋友们讲一个《庄子·逍遥游》里的故事,今天就分享着一段的完整内容吧:

《庄子·逍遥游》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 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 之曰:‘我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 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 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这一段是说,惠施跟庄子说,魏王给我了一个大葫芦的种子,这里的这个大瓠之种的瓠跟户口的户是一个读音,指的就是大葫芦,这个颗种子结出葫芦以后,有装满五石的容量那么大,这个石我们要注意一下,我们平常一说到石,总感觉是重量单位,其实它是一个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关于这些计量单位,我们在讲《管子》的时候也提到过,这里只说大致吧,一石的粟米大致有现在的27斤,五石的粟米就是135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100多斤的粟米大概是多大的体积。

虽然这个葫芦体积很大,但是它特别虚脆,往它里面灌水都没办法承受住水的重量,它就碎了。把它切开做瓢,又太浅太平,也太大,宽大到都没有缸能容得下它,其实就是像个平的大木板一样,盛不了水。惠施觉得这样的葫芦虽然确实很大,但是,实在是没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回答他说: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就是说,惠施你不懂得如何使用大的东西。庄子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举了一个例子,很多朋友都知道,这也就是我经常讲的一个故事,也让我形成了对格局、智慧的看法和定义,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简单的说,就是宋国有一家人善于制造让手不会龟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有这种药膏,愿意出一百斤黄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这个宋国人就叫全家一起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以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客人得到了这个药方,便去游说吴王。这个时候,越国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带兵应战,正值冬天,吴军与越军水战,因为吴国的士兵使用了这种能够使手脚不被冻裂的药,而打败越国。吴王割地封赏了这位进献药方的客人。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过程中,这个药方在不同的人手里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同样一个药方,有的人因此裂土封王,有的人却只是用来为别人漂洗丝絮,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吴王,因为他不仅打败了越国,而且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同样的一件东西,在不同的人的手里,价值完全不同,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就是格局

格局就是,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就是格局的价值。

同样的道理,同样一个东西,把它放在不同的地方,价值完全不一样。升维思考,发现我们本来认为互相没有关系的人和物,物与物之间的关联的能力,并让他们互相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从而突破性的解决问题。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前边专门讲过这里的息是一种能量,或者是驱动能量发挥作用的一种方式。

这一段的最后,庄子就开始揶揄惠施了,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意思是说,如果你把这个大葫芦弄干了,剖开,放到大江大湖里,就像船一样,悠哉悠哉,无所牵挂,随着波浪悠游水上。惠施你这颗心啊,就像一堆蓬草,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草包,大家如果在别的地方看到蓬心,其实意思和典故都是从这里来的。


成大事的人,从突破自身的认识极限,开启进化


一个人不仅不能赚到超出他认知水平的钱,也无法理解超出他认知水平的高维逻辑,人要想成事,首先是要不断的极力突破自己的认知极限,提升认知水平,而影响我们认知水平的,对我们造成局限的,一般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理性“,也就是逻辑分析,在遇到认知瓶颈的时候,先不要盲目的排斥和否定,而是去找到他在高维度的合理性,并逐步完成这个高维逻辑的逻辑链的还原和验证。这样我们才能逐步的提升我们的闭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人读《庄子》,读到了物化,也就是物的化生,是从一种物进化成另外一种物,就像《逍遥游》开始讲的鲲化而为鹏,而很少有人能够读到《庄子》里讲的人的自化,也就是人的自我进化,而人的自我进化之路,最少有9个层级。我们在后边的文章里,可以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