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4-08 15:00 的文章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西蒙·斯涅克原本是一名普通的作家,后因发现黄金圈法则而名声大噪,这条法则解释了为什么诸多成功人士能够拥有他人无法拥有的感染力。

许多著名的企业家、创业导师都是它的追捧者。比如,乔布斯将黄金圈法则应用到“Apple”上,打造出了一款畅销全球的移动电子产品。

接下来,我们具体了解一下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中的3个要素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01.What:做什么?

当我们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肯定非常清楚自己要去做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知道自己要达到怎样的目的,看到怎样的成果。

02.How:如何做?

我们去完成某件事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去做这件事。比如,核弹工厂拥有专利技术、独特工艺和特殊流程,所以它能够生产出核弹。

03.Why:为什么?

看似我们都知道自己平常所做事情的目的,实则不然。

比如,老师和家长都说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那么“找到好工作”是你要“好好学习”的目的吗?不是,它只是一个成果而已,仅是你“好好学习”之后的成果,而不是你要“好好学习”的目的。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黄金圈法则里的“为什么”是指: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动机是什么?你的信仰是什么?你为何而工作?为什么其他人需要在乎这些?

概括的说,黄金圈法则的核心是发现事物的本质。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小王子》

正如《小王子》中的名言,收集木材是“What”,造船是“How”,对大海的渴望才是“Why”!

“Why”是撬动一切的根基,以“Why”为中心,以3个元素为基石,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黄金圈法则中的两种模式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01.大众模式:由外向内,从做什么开始

这是一个从清晰事件到模糊理念的过程,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我们往往只着眼于“做什么”,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却很少有人能答出来。

比如,你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是水管维修工,如果别人突然问你为什么要当水管维修工时,你会不会很懵。

02.非凡模式:由内而外,从为什么开始

这是一个从模糊理念到清晰事件的过程,只有那些非凡的领袖和企业才会使用这种思考和行为模式。

他们的想法都是从“为什么”开始,向外扩散的。

对比两种思维模式,我们会发现“大众模式”基本不需要思考,直接去做就行。而“非凡模式”却需要深度的思考自己的目的。

比如,世界上第一家发明Mp3播放器的公司是一家总部设于新加坡的科技公司,这项划时代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可是现在的人们只知道苹果公司生产的Mp3最有名,谁还会记得那个新加坡的公司,为什么呢?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来看看他们的广告:新加坡公司说“容量5G的Mp3播放器”,苹果公司说“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两句广告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前者只是告诉大家这产品“是什么”,而苹果却告诉大家“为什么”需要它。一个在What层,一个在Why层,结果不言而喻。

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最擅长做的事情总是看到表面、描绘表面、应付表面、操作表面。

但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从核心出发,使用“非凡模式”来思考问题,由“Why”到“What”,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01.理性的阐述事实更适合解释与说明

当我们由外向内沟通时,人们能理解大量的复杂信息,但不会激发行为。

比如,在这个人人都讲求学习的时代,如果我们想要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第一反应便是多读书。

我们可能会去买一堆书,每天有空就埋头苦读。然而,读书确实能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知识,但是努力读书并不会让我们爱上读书,这只是一个强迫性行为

02.感性的表达想法更适合沟通与说服

当我们由内而外沟通时,我们可以很好的调动情感,直接同大脑负责控制行为的部分进行沟通。

学会从为什么开始,由内而外,改变固有思维。吸引人们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怎么做。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什么时候使用黄金圈法则?

学习、商业、沟通.....你会发现黄金圈法则几乎能够应用到生活的每个场景中,俨然它是一个底层规律。

对比一下可以发现,西蒙总结出的“Why、How、What”三元素竟然能够与中国文化中的“道、法、术”对应起来。

但相比于中国传统的表述,西式模型显得更加具体形象,便于理解应用。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黄金圈法则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时候该使用它呢?

我们先要了解思考陷入表层的特点。

特点一:焦点外控

高露洁是我们都熟悉的牙膏生产企业。20世纪70年代,它只生产两种牙膏。靠这两种牙膏,公司利润就高得吓人。

然而,到了2011年,它的牙膏品类暴增到了32种。引起变化的原因并不是人们真的需要这种牙膏,而是因为外界巨大的竞争压力。

同样,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手机行业,各大品牌都在不断地推出新品,但这些新品“换汤不换药”,只是在样式、配置、性能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唯独苹果公司不为所动,它的焦点始终在自己的产品身上,并且只有一款手机,一旦推出就颠覆行业,从而久久维持自身在行业的优势位置。(乔布斯出走后,苹果公司的“Why"也淡化了)

总而言之,一定要保持定力,不要轻易地将精力投入到应付表层的变化上去,而要放到里层稳固核心能力,把焦点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

特点二:表面安好

如果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或背后的原因,我们就会把焦点放在最表层的麻烦上。只要消除麻烦,表面看起来安好,就相当于把问题解决了,但是从长远看问题会越来越多。

比如,老师治理学生抄作业这件事就很典型。每次抓到学生抄作业,老师便会火冒三丈,叫家长、体罚、作业加量等处罚措施层出不穷。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将学生处罚完了,学生确实不敢再抄作业。看上去表面安置好了,但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

老师只是不让学生去抄作业了,她却并没有帮助学生掌握不会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学生虽然不抄了,成绩仍然上不去。

消除表面的麻烦,往往直接简单、见效快,但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暂时掩盖问题罢了。

特点三:路径单一

通过表层向里层看,往往只能看到单一的路径,而通过里层往表层看,就是另外一番风景。

比如,《好好学习》中出现过一个案例:公司要在一个高校招聘,派一名实习生到该校去发宣传海报。

从表层看,实习生只需要把海报发到学生手里就可以了,这是最为直接单一的路径。但是这名实习生很聪明,他认为发海报不是为了发完,而是为了宣传招聘。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所以他做了以下三件事:

1.到教务处找老师帮忙,把通知发到学校官方QQ群里。

2.找到学生会相关的负责部门,得到许可后把海报放到了一楼展板上。

3.经过老师同意,把海报贴到了主楼宣传栏上。

他从“Why”的角度出发,立即得到好几条新的途径。事实证明,他们公司的校园招聘会现场确实很火爆。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得到:凡是开始追求“表面安好”,只能看到“一条路径”,或是被外界耍得团团转,就应该提醒自己启用“黄金圈法则”了。

使用“黄金圈法则”从”Why“开始

对于某些事,我们只需要想通一次就可以了,但对于那些需要长久坚持做的事情可能就行不通了。

比如,你想要养成的习惯或想要熟练使用的技能。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突然想明白了某件事的意义(Why),然后我们激动地制定计划,准备大干一场。但没有几天,我们的激情褪去,慢慢走向懈怠。

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正是因为看到了意义,我们才开始充满激情地行动,但是为何过一段时间,人们的激情就开始减退了呢?

原因是: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做一样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大脑会不自觉地把行动的意义进行简化,从而减轻认知负担。

但后果就是,大脑关注的焦点从“Why”层转变到了“How”层或“What”层,行为动机被偷偷换掉了。有句励志名言说得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里的“不忘初心”其实就是“Why”层。

比如,我曾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个打卡群。本来我的初衷是提高英语水平,结果却简化成了每天往群里打卡。为了完成而完成,怎么会有动力?

黄金圈法则:教会你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绝大多数人每天一睁眼就一头扎到具体的“How”和“What”中去了,顺从习惯、思维定式,沿着别人设定好的路线走,浑浑噩噩地了却一生,却很少思考“Why”。

你要知道,大脑为了回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这是最根本的天性,而我们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天性的过程。

所以,现在从“Why”开始,找到新的自己,从平庸走向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