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20 15:21 的文章

疫情下的跨职业复工:教师变主播 Tony成外卖小哥

原标题 疫情下复工的人怎样了?Tony老师变外卖小哥打破职业天花板不是梦

来源猎云网

作者 周晓莉

近日,美国五大科技公司都要求员工在家办公,谷歌更是将远程办公范围扩大至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

这场肺炎自春节席卷而来,让原本大多初七复工的职场者们,纷纷接收到公司下发的即时通知,被告知假期延长。如果一开始,大家对突然延长的假期还有种莫名兴奋,而现在,可能只剩焦虑了。

全民宅家,也让很多人关心起中国经济的走势。疫情下,工作还是要稳步推进。于是,截止今天,除已经正常回公司复工的企业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旧实行在家办公。而疫情期间,有关复工、职业的话题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

据领英统计的一组数据,疫情下有7成职场人表示自身职业发展遭受了影响。最普遍的影响方式是因整体行业受损,导致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不明(44%);其次是削减薪资福利(35%);第三是工作量骤减及晋升机会受阻(25%);最为严重的裁员和失去工作机会比例也达到了14%。行业洗牌、公司变动以及办公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职场人职业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

在豆瓣上,也有关于疫情对你所在的行业或工作的影响话题,高达1500多万次浏览。有很多不同行业的人在上面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你大致翻一翻就会发现,今年有多难。

豆瓣关于疫情对行业和工作影响的话题浏览达千万次豆瓣关于疫情对行业和工作影响的话题浏览达千万次

今天我们聊聊那些复工的人,他们怎么样了?

咖啡不是刚需,疫情下只做外卖不过是杯水车薪

讲述人:重庆RandBCafe店长

我们是在2019年7月份才开业的咖啡店,算起来也就营业了小半年。我们开这家咖啡馆的初衷,是想做成让人感到温馨舒适的社区咖啡馆,刚好我们的店也并非开在闹市商圈,而是开在社区街道,环境带来的安宁,让我们更愿意倾注时间出品一杯好咖啡。

开业这半年来,我们对咖啡店用心经营,再加上店内环境符合年轻人的喜好,让我们的小店慢慢开始积累了人气。眼看着店正在朝好的方向驶去,哪晓得2020年刚大年初二,我们就收到街道办事处的通知,因对冠状病毒的防控暂时不能营业,我们也配合疫情选择闭店,然后,就一直闭到3月份。

3月3号,我们总算得到街道办事处的通知,可以复工,但只能以外卖形式。虽然还不能全面恢复店里生意,但外卖总比现在干耗着强。毕竟这段日子,我们的房租水电等开销都还在消耗。我们一开始有在微信联络房东提减免房租的诉求,但没有答复。因为我们这里整条街道的租铺属于同一个房东,这次疫情商铺都开不了工,遭受了很大损失,后面大家就联合一起同房东协商,现在房东同意给减免了一个月房租。

闭店这段时间赚不到钱,2月10号之前,员工工资照常,但从2.10以后,由于那段时间确实也没上班,加之疫情影响,也只能按重庆最低标准的工资进行发放,但有生活补贴。庆幸的是员工能够体谅我们,非常感谢他们。

店里首先恢复外卖生意,两个员工已经复工,介于店内不能堂食,只做外卖的话人手足矣。我们前几天刚去街道办提交了复工手续,现在也就做了一周左右的外卖,客单量也就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一天仅有零星几单,大部分还是老客户上门自提。

毕竟不是星巴克或瑞幸那种连锁品牌,有大量的客源。我们这种独立咖啡馆,本身最大的客源基本来自附近的上班族和住户,但在疫情下,咖啡不像食物有很强的刚需,外卖的自救对于咖啡行业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RandBCafe于近日恢复了外卖生意RandBCafe于近日恢复了外卖生意

其实重庆一些生意比较好的独立咖啡馆,因为在春节前囤了很多咖啡豆和其他材料,疫情下不能营业没有客人,为了不浪费这批豆子,也只能趁它在最佳赏味期间制作成更容易保存的挂耳,送一些给朋友或是老顾客。赔也认了,都是没办法的事。

咖啡店还好一些,我丈母娘开的中餐馆才叫一个惨。按以往饭店会是春节最赚钱的,但疫情下所有聚会团餐取消。仅仅大年30到初五6天的时间里,每天差不多都有60桌取消预订,初二的时候饭店已经选择闭店不做任何接待。唉,这次对餐饮业的打击太大了。

疫情期间做了一个月饭,心情起起伏伏犹如过山车

讲述人:某互联网大厂程序员

我叫吴越,今年29岁,现在是北京某互联网大厂的一名后端开发工程师。这次疫情,让很多人只能被迫在家办公,其他行业我不好说,但我觉得疫情对互联网公司的影响相对可控,主要互联网公司本来的工作内容也大多依靠电脑完成。

做这一行,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加班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也正因如此,效率是大家更看重的,所以有些互联网公司会有就近房补,也是为了节省通勤时间。

我早前有在美国待过四年的一段经历,上了一年半的研究生,剩下两年半的时间在Sony工作,对于远程办公还算适应。相比国内,美国的远程办公已经非常成熟,美国很多科技公司都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自由度还是很OK的。

这次中国很多企业也都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进行协同工作,唯一不同的是,今年疫情来的突然,这次在家办公也属于“偶发事件”,更多的是一种迫于无奈之举。

但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远程办公有很大优势。比如减少了通勤时间,原本我上下班路上就要花费两个小时,而现在这两个小时完全可以节省下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还可以看一些技术类的公众号或书籍,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我平时倾向于看阿里技术,美团技术团队这种,也会看一些私有的公共号比如ImportNew,架构师之路,Java后端技术,Python爱好者社区,InfoQ这种。

也有了时间读和我职业相关的书,偏向于后端服务类书籍,像是Docker,MQ,缓存,分布式架构,网络编程这种领域的数据等。这段时间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去汲取一些精神养分,疫情面前,很多事情变得不可控,但唯一可控的或许就是把把自己的事情规划好,专注做事。

吴越在家办公期间的工位吴越在家办公期间的工位

这阵子思考的东西多了,也会考虑要不要培养一个能够赚钱的副业或兼职,都说程序员35岁是一个分水岭,我虽然还没到,但是人总要有忧虑意识。做技术的要时刻补给新知识,慢一点真的就会面临淘汰。从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讲,想一直能够深耕在技术领域,未来希望做一名优秀的架构师。

个人感觉这次互联网远程办公收益应该还蛮大的,因为和之前的工作性质一样,大家能习惯每天自觉去完成手头工作任务,其实互联网行业还挺有助于对自律培养的。同时因为公司技术给到蛮好的支持,工作交流通过内部的沟通软件电话文字也能够很顺畅,多人会议也支持的比较好。

总而言之这次经历挺难忘的,第一次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优势。疫情结束后我觉得远程办公应该会作为一个工作选项,对于有临时事情特殊需求的员工可以使用。

另外这次疫情有种“全民变大厨”的感觉,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做饭,现在我已经连续做饭一个月了,从最开始的瞎鼓捣,到有热情去研究一些创新菜,再到现在又做腻了,感觉像是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好的一点是我平时下班比较晚,基本是早10晚10,到家通常都晚上11点,和老婆也就晚上到家待1-2小时。这次疫情两个人都在家办公,相处时间多了也能相互体谅,一个月也没吵过架,过得还是很和谐开心的。

春节过后6个人的创业公司,一下走了三

讲述人:自主创业珠宝博主

我叫一驰,今年30岁,目前是一位珠宝VLOG创作博主。我是在2019年从VLOG博主转型成珠宝种草博主的,一是我们家里是做珠宝零售的,是中国百强金店;另外我本身会视频剪辑之前也一直在拍摄VLOG,就想何不把它变成珠宝种草,现在VLOG博主大多拍摄的是美妆服饰类,珠宝垂直类账号还比较少,也是我想要做这个的契机。

一驰在工作台为拍摄VLOG做准备一驰在工作台为拍摄VLOG做准备

我在美国读的大学和硕士,在美10年,2017 年在北京成立我自己的工作室,主营品牌咨询,广告创意。2019年拍过一些人物型的短视频纪录片。今年对于我来讲,尤其艰难。像我这种小的创业公司,业务本身不多,人员也少,我们本来有6个成员,疫情下,接不到活的情况下房租水电硬性大头还再支出。

本来春节前有两个年框项目,公司上下都盼着年后复工和甲方签合同,但受疫情影响,年前谈妥的项目都黄了。受现金流的影响,一下子压力很大,我也只能把工资折半来应对“寒冬”。

后面3个人提出离职,其实我能理解,北京房租生活压力大,工资折半对大家来讲难上加难。大家提出离职后,我和他们讲,以后有好的项目还是希望找他们一起合作,毕竟都是彼此信任的伙伴一起工作也都有了默契。

剩下的三个,其实包括了我和我妻子,另外一个员工疫情期间还生病了,所以公司大部分事宜是由我妻子抗了下来。这期间她给了我很大帮衬,既要管理公司的财务、合同、法务这些,又要帮我拍摄、还要担任我的造型师、化妆师、以及厨师。

我妻子从事的是电影制片,疫情下影视、文化行业只有更惨,其实这一行特别脆弱,很大程度依赖国运和环境。像是国泰民安时大家看《战狼》,瘟疫肆虐下谁还会看那些,看的都是《新冠肺炎》纪录片。

我妻子本来年前见了一个制片公司,她打算担任一个长期制片人的职位,原本按既定节奏,1月31号就能顺利入职,然后突然赶上了疫情,那边的CEO很遗憾的给她说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暂缓,我妻子表示理解。

她的圈子里,很多做影视相关的人,比如制片人导演、助理什么的现在都开始每天在朋友圈发做饭了,电影行业有太多人根本就复不了工。

像是剧组基本都处于停滞状态,我妻子朋友在横店的剧组,因为疫情突然,很多东西根本来不及撤棚,到现在全组还滞留在横店,也开不了工,只能在当地隔离。

还有武汉的剧组,更是赶上了这次疫情的中心轴,毕竟武汉封城了,也只能被迫滞留。前些天网上比较火的关于武汉的几组空镜素材,就是我妻子朋友的那个剧组拍摄的。大家现在既然走也走不了,干脆就用自己擅长的东西做点事情。

疫情间我也在自我反思,作为像我们这样的小规模创业者,目前可谓困难重重,人员流动也比较大。但这些天我想通了一件事,曾经我们团队6个人做的事,现在我和我妻子两个人似乎也能扛下来,虽然个中艰辛自己知。像以前我们有策划、美术、拍摄剪辑,他们离职后,我也只能把这些活都揽了。

疫情前,一驰的工作团队成员疫情前,一驰的工作团队成员

我目前每周都需要去公司拍摄,这个还相对简单,其实难的全在后期上,像是后期剪辑、加字幕、找音乐都是我一个人来完成,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APP使用场景做差异化处理,像抖音、小红书是竖屏习惯,B站、知乎又是横屏习惯,这些都要考虑。

这些天我也在思索生产效率概念,为何以前我们6个人做事还会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会对自己有新的反思,比如疫情结束后,是不是部分业务可以采取兼职或外包形式。以及这次疫情让我看到,对于小公司来讲,你的执行性业务扎不扎实,这个非常关键。

现在我拍摄珠宝类视频,有些珠宝厂商或企业看见,也会来找我拍一些珠宝类的测评视频。我最近都在线上学习珠宝课程,怎么讲,我深知做视频并不容易,这本身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沉淀,像是李佳琦做到这么好,这并不是偶发事件,前提是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春节期间团队4天上线了公益项目,疫情下对聪明的企业来说是机遇

讲述人:天津云顶云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

我叫黄军雷,是一名IT从业者同时也是创业者。春节期间,我和我的团队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公益项目上线。当时我们接到了合作伙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电话,他们决定将旗下的《新概念英语》免费向社会开放,希望我们给予技术支持能尽早上线,让广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依然能学到知识。

在进行多方评估后,我们决定去完成这个公益项目上线。其实这期间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来自环境的挑战,春节期间大家分散在各个城市,家里的网络也是参差不齐,以前走到彼此工位就能解决的事,现在就会麻烦许多。

像是项目拆分、任务分配、逻辑跟踪,问题处理等现在都得去摸索。说一个非常小的场景,我们在技术讨论的时候,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白板,大家在上面画一些业务分析、架构处理等,会非常直观。现在虽然可以用画图软件代替,但效率远不是线下可以比的。

庆幸的是,我们团队成员虽年轻,骨干90后居多,核心为80后,但大家责任心都很强。这期间持续苦战4天4夜,发布了7版迭代完善,钉钉会议达到30+次,项目参与同学20+名。配合非常默契,让这次项目进行的很顺利。

疫情期间,我个人的时间分配还是工作为主,其余时间就是陪孩子以及自我学习。通常是早上7点起床,1小时健身时间,接着吃完早饭就开始工作。

我们从2月1号开始线上办公,虽还没正式复工,但已经开始进入到工作状态。线上办公以后,每天早上9点准时的线上视频会议,讨论今天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制定目标;到下午5点多是我们的晚会,来沟通当天的进展、碰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案;晚上9——11点之间,这两个小时是我陪孩子的时间;之后自己再有1个小时自主处理些其他事情。

当下全国疫情已经进入下半场,我也已经回到公司复工。

黄军雷在公司处理工作事务黄军雷在公司处理工作事务

我认为互联网行业在这次疫情中,整体机遇大于挑战,涵盖生活及工作层面。比如生活上以前大家有很多需求出口,吃饭、娱乐、旅行等。但现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发现,所有的出口都只能通过互联网这一个渠道出去,大量的时间和流量都统一集中在互联网上,也让很多产品在这段时间内,得到很大化的渗透体验。所以这个时候,非常考验企业的反应机制。

拿我这边一个小区举例,典型的两个企业反应机制不同决定了成败。一个企业就是平常的小超市,在疫情中发现了商机,和物业建立联系通过微信群给小区住户提供送菜服务,生意非常火;另一个在同一地段同一小区里的苏宁小店,本来有自己的App,也有送货服务,但因为体制原因,让它反应迟缓,前两天发现已经撤店了。

其实有不少企业在疫情下反应是相对滞后的,只有无尽的等待,最后就变成等不下去了。

所以当流量集中在互联网上,这里面能催生巨大红利,大家时间富余之后,能够体验大量的产品。比如武汉的“火神山”,全国人民都在云监工。其实每次重大的变革都会催生新机遇,03年非典虽还没有现在的技术,但当时催生了电商行业像是淘宝,技术都是一点点迭代的。

而今年的疫情,让免接触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有些企业就做了非常好的广告,比如瑞幸的无人货架无人咖啡,还有的企业很聪明,做了很多送药或送物资的样机送到武汉去,如无人机、机器人等。虽然短期可能成不了一个消费习惯,但能让大家看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

一个技术最大的问题在于从0到1的时候,大家不理解它的价值,当把它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里去,大家就理解。这次疫情有大量不成熟的技术,通过特定场景展示,再做完减法之后,反而觉得这个技术是有价值的。

另外这次疫情,出现全国几亿人在家办公的奇观,让钉钉、腾讯会议等用户激增。像我同时是钉钉和和企业微信的用户,我发现疫情期间这两款产品迭代非常快,企业微信几乎天天在升级,前些天我看钉钉更新还略慢,但在竞争之下最近也频繁更新,做了很多大版本的升级。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国内两个SaaS巨头做了快速的迭代。

拿我自己的领域来说,我认为对云计算也是利好的消息。像是之前我要上线一个系统,很多企业都做出了一个快速响应,这个时候不管是采购服务器还是其他效率远远跟不上,就需要快速的基础设施来支撑,云计算就会非常适合,让成本大幅度减少。疫情下大家都在缩减成本,现在能够以租代购,也少了很多人力成本。

云计算现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每年的增长数据是远超GDP,从我的技术路线来说,云计算就是最好的行业。

结语

以上4名采访者只是广大复工中的沧海一粟,疫情下每个人对复工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体会到在家办公,多少有种自由职业的意味,一切是否如你想象呢?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自身定力强的人来说,在家办公也能保证状态在线,但同样对部分人来说,在家办公也受制与场地及琐事干扰。

一直以来,中国对于弹性工作制的重视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疫情期间加速了职场人对于弹性工作制的思考和探索。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超过六成职场人有远程办公的经历,领英平台关于“远程办公”的搜索次数在过去2个月间增长了260%。

疫情也让很多小企业遭遇频临破产的危机,于是用降薪、裁员等手段开源节流。这也让很多职场人在这当下,重新考量起自身的职业规划。

疫情延期复工或在家办公期间,有超过六成职场人开展了或计划开展副业和兼职,除增加收入的目的外,考虑到公司和岗位的不确定风险,为自身拓展更多元的职业选择成为最重要的原因,比例高达56%。并且78%的人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在本职工作外继续兼顾副业和兼职。领英机会信心指数更是显示,亚太地区在全球范围内零工经济的发展最为旺盛,而中国高居全球第二的位置。

时至春分,疫情尚未全面结束,想要恢复到疫情前的办公状态,也还需要时间去调节。2020注定不平凡,在网上看到一个真实今年高考生的帖子写着:生于非典,考于肺炎。无奈的2020届高考生,不禁感到唏嘘。

但反过来讲,逆境总是比顺境更促使人反思。这期间也让很多人突破自身职业天花板,比如教师变主播,Tony老师变外卖小哥,全民成大厨,各路行业变微商等等。

大概不少人意识到,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可以被替代,工作没有你照样能开展。这个时候,我们多了与自己对话的时间,也会带来顿悟和成长,这或许就是灾难存在的意义。如此看来,或许会是塞翁失马。

(应部分采访者要求,本文吴越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