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在家期间,我们该如何维护家庭亲密关系
专题:《科学大家》聚焦新型冠状病毒
实时疫情入口
出品:科技《科学大家》
撰文:陈秋燕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院院长,教授
编者按:截止3月4日,新冠肺炎患者已达80422例,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复杂,还有卷土重来的风险。有关省份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时调节应急的响应级别,做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有序复工复产复学。
疫情对青少年带来哪些困扰?
调查显示超过70%学生觉得困扰不是很明显,但是有20%的学生有6个方面的烦恼:第一,担心疫情发展不受控制;第二,春节不能走亲访友。第三,担心家里口罩、消毒用品、生活用品不充足;第四,不能到户外去游戏;第五,担心父母不去工作影响家庭收入 ;第六,父母和自己玩手机的时间都比较多。
在成都市教科院对成都中小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中显示:
第一疫情对中小学生以及家长的影响:90%的家长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小学生和家长比中学生更为担心,90%的都觉得疫情对生活是有影响的。让人欣慰的是,99%的中小学生和家长认为这次疫情的防护措施做得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听从家长的安排。
第二方面是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从他们的作息时间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有规律地作息,能够按时起床、休息,大部分学生的休息时间都在10个小时左右,睡眠也是充足的,小学生比中学生睡眠更长一些。
第三方面是他们的学习情况,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按时地完成作业,不过有将近20%的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由于疫情开学延期了,七成左右的学生和家长都很期待按时开学,小学生和家长更期待。只有40%左右的学生觉得延期开学可以接受。
为什么他们对延期开学有顾虑呢?1/3的学生不会使用网上上课,不太适应这种方式。另外家长很担心孩子是否因此玩手机的时间长,对视力有影响,所以在网上上课这方面,家长比学生更为担心。
第四方面,也是我们最关心的,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怎样?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居家生活中情绪还是比较正常的,也比较乐观。不过同时也存在着三种情绪,最主要的就是焦虑,烦躁和害怕。
疫情期间,父母该如何疏导孩子的焦虑厌学情绪?
接纳并引导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调整自己
先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疏导自己。因为孩子的反应更自然、更直接、更原始、更本能,哭、闹、跑、跳、打这些都是身体对疫情的反应,他身体的能量需要发泄出来,我们大人可能需要稍微指导一下,比如他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放在他的手上,让觉得有人理解他;他在家里面转来转去搬东西,我们可以和他商量怎么应该怎么去动。有些方法很简单,让孩子画画,随便涂鸦,实际上他画出来就是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把身体里面压抑的东西抒发、舒展出来。如果你能够跟孩子一起画画、唱歌、讲笑话、跟他抱一抱,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修复过程。
教导孩子成熟的应对方式
曾经有一个小朋友跟我说,我妈让我学习,她都不学习凭什么让我学习?我妈不让我看电视,我爸我妈天天看电视,凭什么大人可以看我不可以看?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是一个好的父母,首先你要以身作则,你要带孩子,不要刷手机,爸爸一天到晚刷手机,手机不离手,教育的效果影响不可能好。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言传身教。
②父亲要稳,母亲要温和
父亲要稳,就是说带给孩子很安定的感觉,爸爸会说疫情现在开始已经好转了,学校在怎么安排;妈妈脾气温和,会让孩子觉得家里是很舒服的环境。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不要把害怕、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传染给孩子。调研也显示,孩子觉得父母比自己还烦躁,孩子是可以察觉到的。所以说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状态要调整好再去跟他沟通。
③多陪伴,少说多听
让孩子讲一讲开心的事情,想跟爸爸妈妈讲的是什么?多听孩子讲,多讲你就多了解他的状态,他讲出来心里就舒服。比如说这杯水就是孩子心中的压力,压力都装满了,你能够教育什么?你不能再往里面灌水,而是要倾听,听他说实际上就是在宣泄。当你能够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听你说话。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很值得信任,能够理解他,花时间陪伴他。所以当你去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讲一些方法的时候,孩子多多少少会听,不会闭着耳朵。如果我们都不了解孩子,每天都是说教数落,孩子的耳朵是堵着的,杯子是满的,你的教育是无效的。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时间成本要高,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要坐在一起好好沟通;第二要陪伴,多听少说,他说完了你了解大概的情况后,再问孩子你想听爸爸妈妈的看法吗,然后再去讲你的观点。在家庭教育中间大人要有规划,大家共处的时间应该比较有规律,节奏也很重要。
疫情中,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引导学生?
老师的肯定和欣赏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怀,他会觉得很惊喜,感觉受到肯定。所以比如说上课的时候点他的名,请他起来发言,问问他假期过得怎么样,多关心注重这种细节,而不是空洞地说你要成为一个好学生。比如说今天来上网课,坐得很端正,上课很认真,穿衣服很整齐等等,要对学生好的行为给予反馈,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很在乎老师眼中的自己是什么。
有些老师会说优点都在学生身上也不会跑,所以我就多说缺点会对他更好。实际上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以肯定他为前提,心理学有一个说法叫5:1,你要让一个人改变一个缺点,需要在他身上找出五个优点,要让他看到自己是一个有潜质、有能力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实事求是地告诉他,而不是没有根据,说你是很乖的,这就有点空洞。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欣赏是学生成长很宝贵的东西。而且要指导到位,仅仅说你要用功学习太空洞了。比如说学生英语、数学有点弱,你要给他具体的方法,具体地指导他在这个事情上要怎么样做,要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
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无论学生在学习、行为还是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取得进步,老师一定要当众表扬, 让学生看到老师是对我很关注的。可能他原来是一个喜欢迟到的、学习成绩很普通的学生,普通同学取得进步很不容易,他有一分就表扬一分,有两分就表扬两分,给他加油。一个学生有一点进步老师都看到了,当我们很尊重学生的时候,他也会很尊重自己。老师是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可贵之处,可能学业并不突出,但其他方面就会有闪光点。所以老师不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一旦学生有进步,无论美术、体育或者生物等等,每有一个进步,我们就一定要肯定,因为这样的学生十分渴望老师正向的肯定。老师要有慧眼,有方法,要学会欣赏,特别是具体、细小的部分。
警惕创伤后应激障碍
从1月23日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时间,可能有一些个体可能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主要有三种表现:第一种,小孩子他会反复体验恐惧害怕,不敢一个人待着,那种体验会反复出现,比如吃着饭就会突然出现;第二种,有些孩子会非常敏感,一听到某种声音、数字,或者疫情这两个字他就会哭,无缘无故地哭,就非常敏感,如惊弓之鸟。第三种,有些人会变得很木。一个人如果处于这种情况,他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PTSD,普通人没办法直接判断,一定是要到精神科医院去做一个检查。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重大舆情期间,5%~9%左右的群体会有PTSD的精神障碍,这部分学生需要家长和社会特别的关心和关注,而且要加以科学的治疗。
疫情就像风浪,将我们拍在了地上,身体会疼,心里会疼,这是本能、自然、正常反应,但是他们平常没有这样,平常会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去学校,现在变得跟平常不一样,所以我们家长就会有一些不理解,觉得孩子出了问题。我也很想告诉家长朋友,当孩子出现跟平常不一样的行为,只要不是太过分,你要去理解他,就好像我们大人也变得很焦虑一样,都是身心反应。因为疫情对我们有影响和冲击,这就是我们对冲击的一个回应。
灾难面前,自责与内疚情绪伤害特别大
灾难面前愤怒、焦虑、紧张的情绪都很正常,但是有两种情绪特别伤害我们自身,一个是自责,一个是内疚。
在汶川做援助的时候,我们有一次跟一个中学生交流,他是班上一个学习成绩很普通的孩子,他说陈老师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当时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懂事,他说我要为我的班长而学习,因为班长当时推了他一把,他活下来了,班长遇难了。我当时听到以后心里很疼,我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说我想成为我班长想成为的人,他就是要为他班长活一辈子。
后面我跟他聊得比较多,我说如果班长听到你话他会怎么跟你说?他说我不知道班长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我成绩不是很好,我是一个很憨的人。我说所以班长跟你交朋友就是因为你有很好的美德,并不是因为你的成绩,你在学习方面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每次灾后现场都会看到,很多人会有一种想法:什么是他遇难了?我活下来了?自责本身是一种爱,但对人是一种精神枷锁,无法挣脱出来。所以在重大灾难中间,对有精神障碍的、情绪障碍的人,我们要去理解接纳他。我们不要简单地去教育孩子你要坚强,你要感恩,现在孩子还小听不懂。比如说有时候小孩子发脾气,有的家长就会说你看武汉的人现在都这样了你还发脾气。实际上这会让孩子很困惑,他犯点错误,有一点不懂事情,我们不要上纲上线,否则他精神上紧绷的弦就会一直悬着。
孩子会有他们年龄阶段的一些行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家长不要用太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因为孩子的人生经验不够,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内化家长的观点,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吃力的要求。
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我们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只要他能够符合一般的行为规范就可以,不要太过要求,否则孩子会产生很多自我批判,觉得自己不是爸爸妈妈喜欢的,没有做到那么优秀,他就会很不喜欢自己,所有希望家长朋友对孩子能够多一点理解。
自责的背后是一种责任,觉得有些事情没做好,怪自己不尽力,能力不够。实际上我们要客观一点,如果真的是能力不够没有做好,我觉得这是有情可原的。如说本来我的能力只有80分,但是领导或者父母要求你做95分,常常会失败,我们会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待。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潜能是什么?你要给他一个实事求是的期待,而不能说你一定要考北大,一定要出国,一定要出人头地。有些孩子的资质、自身状况就只到这个程度,如果家长有过高的期待,而他没有达到,有些孩子就会产生自责的情绪。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要做到什么就带你出国,带你买东西,这个在教育中间应该去避免,孩子做好了我才会对你好;而孩子对父母的爱要更真实更自然一点,因为你是爸爸妈妈所以我爱你。
所以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需要、爱好、能力,对孩子提合适的要求。很多人长大了以后还是容易产生自责的情绪,就是因为小时候那种失败的感觉太深了,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无论做了什么,人家还是比我好,一直无法肯定自己,所以父母要多肯定孩子给他自信。
如果的确是自己做错了产生了内疚的情绪,这是一个健康的情绪,因为内疚,你去修正它,去改变它,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经过反思、修正,会让你变好。但有些内疚是不必要的,是替人受过的内疚,有时候事情本身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比如说看爸爸妈妈吵架,就会觉得是因为我成绩不好他们才吵架,我们把别人的错误背到了自己的身上,这个是对自己很大的惩罚,它会约束一个人生命的光芒。
所以要看你为什么而内疚,你为什么会自责?这个原因是跟你有多大的关系?如果有关系,有不好的地方就改;如果跟我没关系,咱们就不背这个锅。心里面要过这个坎,我有这个权利。第一,我可以变得更好,我做的不好的时候可以去进步;第二,我可以犯错误,要原谅自己。
在成长过程有一个成本叫错误成本,生活中我们是会犯错误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可以允许自己、允许别人犯这种错误,这样才能让大家生活得比较松弛。如果说每件事情都要做到百分之百,那种生活太恐怖了,没有错误的生活不可想象,生活中很多错误是很可爱的。将来的生活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我们是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人生的经验,所以一定要有一些错误成本,当然在错误中一定要去成长,要总结经验,哪些是可以改进的,一定不要有借口。而和自己没有关系的部分一定不要去背锅,要让自己生活得更真实、更轻松一些。
普通人如何调节心理创伤及负面情绪?
自助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应对的办法,因为身心反应是人进化的过程中跟环境适应的一种本能回应,例如一个刺激打到手掌上,手掌会疼,这个就叫身心反应。面对这个疼痛,我们会怎么让自己舒服?我们有很多本能的适应环境的行为。比如小孩子遇到不舒服就哭,他很自然,但是大人就不太好意思,觉得哭是懦弱,是胆小,实际上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哭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深呼吸向外嚎啕大哭,破涕而笑,而不是那种哽咽的哭,默默的流泪,那只会使得身心更加紧绷。比如说我们会做一些运动,不舒服的时候你走来走去,让自己身体松弛。孩子在这些方面比我们做得更自然,因为大人有很多条条框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让你身体舒服起来的方法,这个叫自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对自己很好的一个平衡,因为现在我们情绪处在一个高昂的阶段,很多人的情绪一点就燃,这个时候我们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身心放松一点,每个人都有这种方法。在生活中间,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来,这个就是自己可以帮助自己的部分。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比如我很喜欢上网,我可不可以三天三夜上网;或者说我睡不着就喝酒,这个是不可取的。在压力之下我们要尽量去减少物质成瘾。因为有失眠、睡眠困难,有些人就靠酒精喝酒、吃药来让自己入睡,这个时候容易产生物质依赖。另外,比如说我脾气不好我就去打人,有些家长在家里脾气暴躁就打孩子,这也是不可取的。让自己舒服的事情就是说不伤己不伤人,又合乎社会规范。
玉树地震的时候有些伤员到华西来治疗,我们有些学生就去做翻译。我们给学生做训练的时候,他们问陈老师我们怎么样可以帮到他?我说你们平时的生活中什么事情可以让你们安心的?他们说诵经,或者说一些生活习俗,我说可以。他们就会放一些经书在那些藏民病人床边,也请喇嘛诵经。
所以每个人都有这种身体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好一点,只要我们接受自己暂时不舒服的状态,然后用舒服的方式调整自身。
求助
如果说有的人的确是没有办法自我调适,那就需要求助。求助的对象要选择平时联系很紧密的朋友,他也愿意帮助你。中国人内敛害羞,有些人觉得求助会给朋友添麻烦。如果他真的是你的朋友,你去求助,他会觉得你很信任他。请放下这个顾虑,当我们不能帮自己的时候,跟自己信任的人去求助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
专助
如果说朋友也帮不了我,最后一条路就是要求助心理专家。可以打心理热线、网络咨询,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全国各地开了很多心理咨询的热线,网络服务的公益平台,可以在这些渠道得到专业的帮助。
北京大学的教授专门做了一个专题:怎么样让自己舒服地哭,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觉得从创伤心理学来讲这是一个身心康复的阶段,是我们的本能,只不过大人忘记了怎么做。我们可以用这种很简单的方法突破,而且在你哭的时候,有人在旁边理解你、陪伴你,有人在陪伴你度过这个难关,这会让你感到很舒服。去求助你的朋友,他是很有价值感的,所以说大家要大方地求助。
如何实现创伤后成长?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能生活会有一些不方便,无法正常地交往、学习、工作。但是心理学有一个词语叫创伤后成长,我们在挫折和压力之下会获得一个正向的改变,有建设性的变化就叫成长。比如爸爸妈妈更理解孩子,这是大人的成长;孩子学习更自律,这是孩子的成长,这是一个正向的改变。
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挫折,都有会有所成长,只不过改变不是那么明显往往被忽视了。
心理学中这个概念包括五个方面,一个人能够从灾难中间得到成长,我们称之为浴火重生。第一,变得更有力量,应对困难的方法更好;第二,更加珍惜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变得更亲近;第三,珍惜生活,现在大家说活着就很好,平安就很好;第四,个人会有一种新的可能;第五,精神世界会有所改变。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更新、成长。
当然不是每个方面的表现都会那么突出,但总体来看我们活下来了,会重新去思考生活中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如果我的生命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要怎么去生活,平时追求的东西可能并不是真正想要的,以后需要去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这个就是精神变化。经历过灾难之后,有些孩子会发现原来我为什么要认真学习,为什么要对别人善良。这些可能都是我本来就拥有的特点,只是因为忙忙碌碌,有了一些遗忘。所以说灾难来了会给我们AB面,A面是创伤,B面是成长。A面会给每个人带来伤痛,但是一个人的心理是很强大的,我们通过自我帮助、向别人求助等等,我们可以转到B面。
首先要自己照顾自己,平常遇到压力你有些什么方法帮到自己,有些人原来遇到压力可能是去吃个火锅、去旅行,但现在吃火锅吃不成了、旅游也去不成了,就会觉得好像没有办法了。但是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到你,如果实在是觉得暂时没有办法了,你可以去寻求哪些人在生活中是可以帮你的,由近及远地去寻求帮助。大家求助的习惯都是从自己父母、亲朋好友,然后到网友、老师,如果觉得这些人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帮我,你可以打热线电话去寻求专业的求助,能够让自己放松一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
《科学大家》栏目精彩文章汇总
《科学大家》专栏投稿邮箱:sciencetougao@sina.com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