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突围:长三角机器人产业二十年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王颖
二十年,对人来说,足够成长到生命力和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对一个行业来说同样如此。中国的机器人在长三角这片土地上经历了“野蛮生长”的二十年。
2019年12月公布的《长三角区域机器人产业链地图》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机器人产能占全国50%以上。
根据发改委2019年7月公开的信息显示,长三角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33.96%,上市公司融资占全国29.54%,进口贸易额占全国44.48%,出口贸易额占全国69.62%。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长三角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对内辐射的龙头。
回溯长三角机器人产业的黄金二十年,科大讯飞、安川电机、擎朗智能等国际国内的机器人企业都在这里成长为了行业内领先机器人企业。
从1999年科大讯飞成立,到2020年擎朗智能在CES上展出最新产品,长三角的机器人产业从低端制造走向高端技术研发,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这二十年,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完成了智能突围的华丽转身。
学习、突破、研发、智能化、自动化,都是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发展这二十年里的关键词。这期间,技术研发、经济变革、产业转型一直在不断交替进行,长三角的机器人产业进行着马不停蹄的市场运转,凭借产能、技术和市场份额在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惊艳亮相。
随着改革浪潮的逐步推进和国家对高新技术重视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开始涌现,不仅工业机器人迎来了飞速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也打开了历史篇章。
长三角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这四个一级行政区。从文化风俗来看,长三角代表的是吴侬软语的江南风情。“机器人”这三个字看起来就像一个冷冰冰的铁疙瘩,似乎与温柔的江南风情不搭,但其实长三角机器人产业的地位在全国可以称为领头羊了。
最近,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合作组织首次对外公开了《长三角区域机器人产业链地图》将长三角区域机器人产业全方位展示了出来。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的优势我们从上千家机器人企业中,按“三省一市”分别梳理出了40家。从表格数据来看,我们整理出的这160家机器人企业中,有以新时达、中智等为代表的112家工业机器人企业,以科大讯飞、钛米、擎朗等为代表的29家服务机器人企业,还有19家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企业。
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机器人消费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地区都在纷纷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争先在机器人市场的蛋糕上切下一刀。长三角又是如何从千军万马中一骑绝尘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前沿阵地的呢?或许从下文我们对长三角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解析中能获知一二。
▲长三角地区部分机器人企业名单(文末附完整表格)
一、机器人产业集聚之地
“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想起这首歌我们就能想到那个年代,那个生机勃勃,人人都充满干劲儿充满创造力的年代。这首《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中国经济探索和前沿改革,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从百废待兴到今日辉煌,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浪潮的冲击,到了九十年代机器人技术研发得到了更多重视,国家开始向工业机器人和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投入大量资金,也由此机会,中国研发出了用于焊接、搬运等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1999年,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它就是今天科大讯飞的前身。让机器人说话,让机器人听懂人的话,这就是智能语音技术,也是科大讯飞的主要业务。
2017年,科大讯飞发布了从教育到医疗,从客服到智能家居,再到移动终端等多个领域的十几款产品。2019年,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上也有它的名号。
同样是1999年,有着百年历史的日本安川电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公司。
随着业务范围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广州、北京、沈阳、成都等地开设了分公司,并在中国各地区设立了代理店和经销商,组成了一个强大而全面的服务网络。
2010年,一家名为上海擎朗智能的公司在上海成立,那时它还在智能机器人、教学仪器、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各项业务中寻找更适合自己也更适合市场的发展方向。
今天,擎朗智能已经成为了全国服务机器企业中的佼佼者。除了餐饮服务机器人之外,擎朗智能还牵手了教育行业,2018年与浦东新区东方学前教育集团合作,逐步完善着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全面布局。
长三角地区凭借人才、资金、技术的支持,已经集聚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和应用企业,区域机器人产能占全国50%以上。
我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基础相对雄厚,以上海为例,就有库卡、ABB等众多国际机器人巨头设立总部或研发基地,以我们梳理出的40家机器人企业来看,有11家是服务、医疗机器人企业,29家是工业机器人企业,这些企业也正从传统制造转向人工智能和全自动生产。
▲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效果图
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2月全国共有65个机器人产业园在建或已建成,各省份都有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园落地,比如浙江有萧山机器人小镇、余姚智谷机器人小镇,江苏的昆山、南京、张家港等地都有机器人产业园。
为加快地区产业发展,国家划分出了不同区域侧重不同产业发展,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凭借地区资金和制造业的积累开始飞速发展。
从三省一市这160家机器人企业的成立时间来看,2015年后成立的企业有104家,占比65%,而其中在2018年和2019年两年间出现的企业就有16家。这一数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机器人企业集中爆发的态势。
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长三角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丰富积累的制造业技术,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行政区”到改革开放后到长三角城市群,这几十年在制造业和经济领域的探索,为长三角积累了资源、资金、人才各方面的基础。电子信息、家电、交通运输设备等都成了长三角的优势产业。工程机械、汽车、飞机、轮船、电子制造等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我国机器人产业主要集聚区(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长三角地区在这四大区域中城市群的规模最大,包含浙江、江苏、安徽、上海这三省一市,涵盖的企业规模、数量和工厂面积、人才储备都领先一步。
2018年6月,长三角地区建立了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的系统优势产业基金,这项基金将针对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组成的硬科技项目和产业链完善、其他明星项目进行投资,整合产业链优势从而形成地区产业优势。
2018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机器人总销售收入超过124亿元,位于全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域之首。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分布有15座各类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园区,长三角正通过完善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吸引更多机器人企业和投资商入驻机器人产业园。
近日,长三角还计划在位于上海、杭州、宁波的核心地带建立一个长三角机器人博览城,成立全国首个高铁站内智能创新示范基地。
一个产业的崛起一定要有代表性区域,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崛起有四个代表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提出,为健全长三角跨地区省市合作机制,将设立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基金,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建立机器人应用示范园区。
全国的机器人企业已经开始从分散走向了区域集中,长三角就是典型的机器人产业集聚之地。
二、高歌猛进的二十年
机器人产业发展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足够的资金投入,可以购买更精密先进的材料和设备;二是强大技术积累,可以在准备相对充分的条件下迅速起步;三是人才和研发机构的投入,满足不断的技术创新。
科大讯飞CEO刘庆峰曾在采访中公开说道:“科大讯飞在业界的市场份额在70%以上,而且会保持这个份额,从普通话到多方言、多语种,从国内走向海外。”作为长三角地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产业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
2012年8月1日,这个日子对科大讯飞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那天,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安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
这意味着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人工智能等各方面的核心技术优势将从更高的层面得到政府甚至国家的重视。那时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平台日服务量就达到了40亿人次,有了9.1亿用户,说全国形成了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智能语音生态系统也不为过。
从1999年到2012年,是科大讯飞飞速成长的十几年,奠定了企业发展的稳定基石。一个企业的成长缩影也映射了整个智能产业的发展,在科技的洪流中,一批机器人企业正在逐步成长起来。
▲机器人应用场景分类(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擎朗智能成立后,经历了短暂的市场摸索,找到了餐饮服务这一主要产业方向。当时,服务机器人还不是机器人市场的主流。而擎朗智能的CEO李通则是一个在当时“格格不入”的代表,他要把机器人“服务员”的角色做成一个系列,让机器人在更复杂的场景中工作。
2012年到2015年,是服务机器人被市场认可的关键阶段。在李通这一批人把“机器人服务员”的理念带到市场中后,智能服务逐渐成为了机器人的主流技能。
擎朗智能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已经与全国300多家企业展开了合作,跨越50多个城市,和海底捞、辣府、呷哺呷哺、日上免税店等连锁企业中都能看到擎朗的机器人服务员。
2015年后,人工智能成为了机器人产业的新“技术指标”。
科技部2019年10月曾宣布,支持合肥、杭州、深圳、天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长三角地区与一线发达城市的不同在于,既是相对安逸的城市也是更适合做核心技术研究的城市。科大讯飞的相关负责人说:“我希望所有人都记住:在人工智能的主赛道上,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没有办法小富即安,必须奋斗大成,只有大成才有未来。奋斗并不痛苦,奋斗者永远最年轻,心态的年轻、蓬勃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昂扬斗志是奋斗者永葆年轻的法宝。”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说道:“依托上三角地区可科研和产业基础,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技术积累,这些技术成果成为支撑科大讯飞在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走在行业前沿的底气。”
李通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向商用机器人领域渗透,逐渐成为了服务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在商用服务机器人上的落地迫在眉睫。
在城市的发展上,长三角地区正以奋斗者的姿态驰骋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
与此同时,依托中国科大、中科院、科大讯飞等核心单位,“中国声谷”也招引一批优质的牵引性强项目,通过整合配置行业资源,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吸引集聚一大批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好、带动力强的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
三、巨头身影
去年9月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协会、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机器人专委会、安徽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合作组织”。
作为我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地区集聚了ABB、库卡、安川等国际机器人巨头,以及新松、埃夫特、埃斯顿等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供重要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产业资源支撑。
从区域看,上海机器人产业集聚度最高,江苏形成苏州、南京、常州三大机器人产业集群,浙江、安徽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分别集中于杭州、合肥两个省会城市。
1999年4月,有着百年历史的日本安川电机在中国注册公司,注册资金3110万美金,开创了外资机器人企业入驻中国的先河。
安川电机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13年,那时孙中山先生曾到访安川电机创始人安川家,并手书“世界平和”一幅字赠与安川。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众多国际一流机器人企业开始纷纷落户中国长三角地区,尤其上海,吸引了库卡、ABB等国际巨头。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涉及工业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相关技术配套、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产业园区以及综合服务平台。
2017年,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3亿元,占全国机器人产业收入比重的24.87%。集聚了全球众多机器人领军企业和国内龙头品牌在当地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
目前,全世界机器人产业中,中国占据了38%的市场份额,而上海的机器人市场则占据了全国的42%。
《2018福布斯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中,有18个都来自长三角地区,包括长三角有包括上海、苏州、杭州、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引领科技发展创新的地位愈加凸显。
除此之外,长三角地区的人才资源也较为充足,经济基础雄厚,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汇集发展,有各类高校、机器人设计研究所、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等科研机构。
根据发改委2019年7月公开的信息显示,长三角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33.96%,上市公司融资占全国29.54%,进口贸易额占全国44.48%,出口贸易额占全国69.62%。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长三角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对内辐射的龙头。
▲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增长率(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提及合肥,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科技创新。
2019年,坐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等重磅头衔的合肥再获殊荣,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科大讯飞充分发挥在智能语音、机器人等领域的领先技术,依靠专家团队高度集聚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在具有产业优势的细分领域加强应用示范。
依托合肥的科研和产业基础,科大讯飞已累计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国际核心赛事上获得了21项世界冠军。作为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源头核心技术,其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都走在行业前沿。
与此同时,依托中国科大、中科院、科大讯飞等核心单位,“中国声谷”也招引一批优质的牵引性强项目,通过整合配置行业资源,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吸引集聚一大批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好、带动力强的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
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较好,机器人制造集成与应用市场起步较早,形成了以上海、昆山、无锡、常熟、徐州、南京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规模已经相对完善,有着比较健全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在产业链构建、市场需求、创新资源布局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在中国科技部发布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中,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各省市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五和第六位,安徽位居第十一位。
四、低端制造困境的突围
机器人产业对资金投入、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都很高。长三角地区与北方经济开发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比,资本积累更丰富,高校和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也更多。
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落到实际应用上,空有技术无法落地也只是纸上谈兵。
目前,国内机器人市场正朝着技术更高、产量更大、需求更多的方向发展,我国也连续两年成为机器人消费大国。但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还是低端制造的困境。
机器人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却卡在技术、成本和量产种种难题上,这就导致了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没有市场或有市场却没产品的尴尬局面。
一个完整的智能机器人企业,需要同时具备研发和生产的能力,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器人企业还做不到这一点,只具备某一项技术能力,或者只具备生产硬件的能力,在技术研发上还与国际领先企业有很大差距。
虽然现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先进技术企业,但机器人产业的“知识鸿沟”也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国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不愿使用中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国内企业对自己的产品信任度也远不及国外老品牌。
随着国外巨头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在中国市场降低产品价格,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只要在技术创新赶超国际企业,在成本控制上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打个简单的比方,同一个机器人产品几年前国际品牌在中国卖十几万,现在买几万块,如果中国企业新推出了同样的产品定价也是几万块,还是有更多人愿意购买有着几年积累的国际大品牌产品。
虽然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还面临着高端制造的困境,但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率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一,长三角正在逐步从系统集成走向高端制造。
除了传统机器人企业的转型和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积累,国产服务机器人企业也正在不断涌入市场,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链愈发趋于完善。
结语:长三角机器人产业正强势崛起
随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而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有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
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都有众多涉及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企业,其中不乏ABB、库卡、安川这样的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也有穿山甲、擎朗、钛米、极战、海康、天羿创新等等涉及商用、家用、医疗、安防和娱乐各方面的国内服务机器人企业。
在今年9月的机器人高峰论坛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还提到了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要全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初创企业,加强人才建设,壮大机器人产业人才队伍。
机器人人才需求是解决低端制造困境的机会,长三角地区的众多高校也在机器人人才方面做了更加充足的准备。借助长三角地区经济和产业优势,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
当前,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各个省市竞相追逐的焦点,长三角的机器人产业正在强势崛起。
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链更完善,以上海为例,国际四大机器人巨头均在上海本地设立了总部或研发机构,国内龙头企业也纷纷落户,形成了研发、生产、应用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此外,长三角地区还集聚了众多创新企业、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
长三角地区凭借自身的地域优势和产业积累,很可能成为机器人产业突围中国智造的重要力量。
▲长三角地区部分机器人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