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1-04-25 14:50 的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工业互联网是迈向中高端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赵秋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此全球各国已经达成共识,制造业也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我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对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基石这一论断的高度认可。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请问徐院长,今年两会您带来哪些提案,希望推动哪些方面工作的开展?

  徐晓兰:我担任了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共提交了五六十个提案,其中超过70%的提案实现了成果转化,有些提案也得到了重点解决和落地。

  今年主要围绕着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重点问题,提交了11个提案,涵盖制造强国、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

  主持人:过去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全部完成,请您总结回顾这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徐晓兰:首先是形成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经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数据是核心的体系得到业内认可,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系统化推动。

  其次是探索行业应用。三年来,工业互联网在石油、石化、钢铁、电子、服装等行业的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这既有离散行业,又有流程行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些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工业互联网如何切实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这些企业、行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通过三年实践的不断提炼和汇聚,为下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更好的支撑。

  近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率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同时推动这10个行业的数据汇聚和数据价值挖掘,为国家对9个重点产业提供产业链监测、中小企业服务等,打通上下游和大中小企业以及行业与行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各种壁垒,真正推动这些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我国在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例如政策日益成熟和完善,同时在核心技术补短板、锻长板、铸新板,在人才、标准、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长效。特别是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首次被写入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令各地政府均对工业互联网高度重视。

  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不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产业、产业链安全可控等写进当地“十四五”规划中。经过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地和推动,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企业深刻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和红利,令他们从最早观望到开始进入,再到现在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

  主持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摆在重要位置。制造强国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立国之本。您认为,工业互联网应从哪几方面为中国智造做好有力支撑?

  徐晓兰: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此全球各国已经达成共识,制造业也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我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对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基石这一论断的高度认可。

  基于这样的背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不做不行,而且还面临着紧迫性和机遇期。我们说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实际上要有具体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工业互联网恰恰就是实现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但隔行如隔山,有的行业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两化融合基础,所以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方面收效显著,这样的行业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带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都很明显。但也有的行业还属于补短板阶段,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过程中,要针对行业特点分步实施。我们认为,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最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有效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提供整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