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代工厂被砸,苹果急着把生产线迁出中国,
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美国苹果公司正在将代工生产线往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比如在上个月,富士康被曝出计划将一部分的iMac电脑和iPad生产线搬到越南,最快明年上半年就能投产,这将是富士康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生产iPad;至于印度,目前已经有8家苹果代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了这个国家。
然而,其中的纬创资通公司,前两天在印度被砸了。印度媒体称,因为不满工资太低,该公司大约2000名工人,大部分都参与了打砸活动。现场视频显示,公司的门窗玻璃被砸烂,汽车被掀翻,设备被破坏,足见人们的愤怒。
纬创资通却通报称,闹事的并不是公司内部员工,而是外面的人,所以这是一起刑事案件,而不是薪资纠纷。
事件变成了“罗生门”,真相到底如何,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苹果公司试图将代工生产线搬出中国,怕是没那么容易。放眼整个世界,很难找到哪个国家,制造产业链能像中国那样完备,生产环境和员工素质能像中国那样优良。
印度,作为全球第二的人口大国,虽然劳动力成本低廉,但这个国家,就投资环境而言,水深得很,可以说处处是坑,投资者一不小心就可能栽跟头。以至于出现一种说法,在国内,投资不过山海关,国际上,投资不能过恒河。
(一)
对于投资者来说,水电气、土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是最起码的生产要素,但在印度,这些基础设施依然落后,成为外来投资者面临的首要挑战。
以电力供应为例,今年10月12日,被称为印度金融中心的孟买,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停电,铁路、银行、医疗等系统陷入瘫痪,数百万人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
连金融中心都能大规模停电,更别说印度其他城市。停电,几乎成了印度人生活的一部分。2012年印度发生的那次大面积停电,更是影响到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波及超过6亿人口。在中国,你能想象上海大停电吗?即使是国内的偏远小山村,都能保证全年24小时电力供应,这就是差距!
去印度开工厂、办企业,要是动不动就停个电,哪个老板受得了?
印度还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征地的国家”,因为土地供应问题导致投资失败的案例,此前就多有发生。
比较著名的案例,包括2013年,因为征地问题被拖了5年,韩国浦项制铁宣布撤回对印度的投资计划;2018年,同样是因为土地问题,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进行得也是磕磕绊绊。
此外,和中国相比,印度工人的工资虽然更低,在软件、制药等行业,印度拥有一定的人才优势,但总体来说,印度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尤其是女性。目前,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拥有文盲数量最多的国家。
人口红利,不仅在于人口的数量,更在于人口的质量。这也就决定了,印度劳动力的素质整体偏低,在职业技能、工作态度和纪律等方面,和中国的产业工人,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如果一名工人,能力不高,态度还懒散,那么他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有的工人心里有怨气了,甚至还会打砸工厂,哪怕工资再低,这样的工人也要不得。
到印度投资,怎样才能找到合格的员工,成为困扰投资者的又一大难题。
(二)
先天条件薄弱,更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弥补。
印度国内的基础设施已经很不咋地了,结果,印度政府还给国外投资者处处设限,尤其是针对中国的投资者,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印度的难度。
今年4月,印度政府出台新规定,要求与印度有陆地接壤的国家,在投资印度时,必须获得印度政府的审批才可以进行。印度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相关产业。
与印度接壤的国家,无非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和中国等有限的几个,考虑到近年来中国对印度的投资迅猛增长,印度这条新规定是为哪个国家“量身定制”的,大家心里都清楚。
从2015年到2018年,可以说是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黄金时期”。截至去年底,中国企业在印度累计投资超过80亿美元,其他几个与印度接壤国家,在印度的投资金额,加起来都没有中国多。
中国的科技公司,除了开发产品,同时也加大了对印度科技类初创企业的投资,自2015年以来,投资金额达到40亿美元左右。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OPPO、海尔在内的中国公司,纷纷在印度布局,印度的30家“独角兽”企业中,至少有18家获得来自中企的投资。
然而,这条规定实施后,投资印度如果要走政府审批,通常耗时至少半年以上,而走自动审批程序的,可能数个工作日就能搞定企业注册。中国投资者大受影响,而欧美、日韩等国家的企业则不在受影响之列。
再加上近年来印度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昏招”频出,包括所谓的抵制“中国制造”、一键卸载中国手机APP等,导致的结果就是,印度在中国投资者的眼中,正在慢慢地失去吸引力。
比如今年8月,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至少在6个月内不会投入新资金来扩大在印度的投资;称为“印度版美团”的初创企业Zomato,还被曝出因为无法获得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的1亿美元融资,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印度的做法,到底是保护了,还是伤害了本国的产业?
结语
除了制药、钢铁、软件等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印度的产业发展和中国相比,整体上都还很落后,小农经济、手工作坊盛行。
如果寄希望于提高投资门槛,对外来投资者进行限制,尤其是限制中国的投资,这样并不能帮助印度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弄不好,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印度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尽快完善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同时为各个国家的投资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投资环境,借助外部的力量,推动本国的产业升级。
此次印度代工厂被砸,是否会影响到苹果公司从中国转移生产线的步伐,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如果印度的营商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投资不过恒河”的说法,怕是会进一步蔓延,并动摇各国投资者对印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