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1-01-23 12:02 的文章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据全球汽车咨询公司JATO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大众ID.3成为欧洲市场上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高达10475辆,超过常年霸占欧洲市场销冠的雷诺Zoe的一半,而今年累计销量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 3还跌出了10月销量榜前十。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ID.3是大众专门为欧洲市场推出的两厢车,其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Model 3。要知道,大众ID.3仅仅上市两个多月就冲上了月销量榜单,这与五菱宏光MINI EV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售价来看,大众ID.3(35575-44810欧元)比特斯拉Model 3(在43900-66000欧元之间)更有优势。同时,欧洲各国出台的电动车激励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热销,如德国消费者购买电动车可获得最高9000欧元的补贴。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具备价格和本土双重优势的大众ID.3,自然很容易击败了Model 3成功登顶。当然,这当中少不了品牌在电动化领域的投入,未来几年大众将投入数百亿欧元在纯电动领域、混合动力、电动出行和数字化领域。在产品层面上,大众在未来十年推75款纯电动车和60款混合动力车型,纯电动车累计销量2600万辆,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600万辆。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不可否认,大众的电动化时代已经来临。但问题来了,面对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不能延续其燃油车市场的霸主地位?

01

快速抢下市场份额的最佳方法

针对中国市场,大众并没有引进两厢版纯电动车大众ID.3,而是定位为紧凑型SUV的大众ID.4,并由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投入生产。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一汽-大众的ID.4 CROZZ和上汽大众的ID.4 X都已正式亮相。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轱辘哥认为,大众ID.3相对于大众ID系列,可以等同于高尔夫相对于大众轿车系列。毕竟大众ID.3是大众ID系列的首款量产车型,同时其两厢车的车身结构又与高尔夫非常相似。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然而在中国市场,两厢车市场并没有三厢车市场热闹。根据前10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轩逸、朗逸、宝来、英朗等只有三厢车形式的车型始终占据销量榜前列,即便是高尔夫、飞度等明星级别的两厢车,销量排名也在20名开外。

若率先上市ID.3,更有可能只是叫好不叫座,而定位为紧凑型SUV的大众ID.4则不一样。紧凑型SUV市场是我国车市最为热闹的细分市场之一,从该细分市场入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迅速地将产品热度转化为实际销量,这对家族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资金和市场支持作用。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就目前官方公开的数据来看,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在动力上都提供了两驱版和四驱版两种动力总成,其中两驱版车型配备了最大功率为150kW的驱动电机,峰值扭矩为310N·m;四驱版车型可提供最大功率为225kW,峰值扭矩为460N·m的账面数据。电池组为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容量为82kWh,NED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里程为555km。相比同级合资品牌纯电动车型,两者的续航能力已经非常出众。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紧凑型纯电SUV市场虽然有较多品质高的产品,如沃尔沃XC40 RECHARGE、雷克萨斯UX 300e、几何C等等,但从目前的销量表现来看,这些产品并没有太强烈的市场反应。因此,大众落子于紧凑型纯电SUV,有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02

大众新能源将面临哪些竞争?

在合资品牌方面,除了大众ID.4 X和大众ID.4 CROZZ外,今年有很多外企纷纷发力新能源市场,如宝马iX3、国产版奥迪e-tron、天逸C5AIRCROSS PHEV等等。尽管这些车型相比大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在数据上并不占据太多优势,但依靠足够大的影响力和多年的技术积淀,迅速追赶自主品牌的脚步。

轱辘哥认为,大众的两款新能源产品要想突围,必须要在合资品牌新能源市场中迅速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才能够与如今主流的高品质自主品牌车型相抗衡。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如果不马上转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领域可能很快被大众抢占。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不过,从今年的大型国际车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布局都往高端方向发展,如领克亮相了ZERO concept、岚图亮相首款量产车Free等等。面对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攻势,有实力的自主品牌时刻保持自己的推新节奏。

以新兵姿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还能继续

面对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中国已有庞大拥趸的大众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2020年已进入尾声,回顾今年的车市,新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很多品牌加大了电动化战略的投入,并大力推进新能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程,也有很多造车新势力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被相继淘汰。但无论如何,随着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新能源车未来将成为消费者的出行首选,而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夯实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