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11-24 10:17 的文章

贯彻新发展理念 勇担建设先行示范区重任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 周跃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过四十年来的艰苦奋斗,已经从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四十年来,深圳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已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球知名创新之都,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鲜活的城市范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若要追寻“深圳奇迹”背后的内在原因和基本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总结了十条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也可以说,“深圳奇迹”的背后,是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做了正确的事情。通过系统梳理和回顾深圳经济特区走过的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就能越发感受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句话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广泛支持的结果。”

  1.敢闯敢试,率先突围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借鉴苏联而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缺点极其突出,中国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正是顺应这一大势,敢闯敢试,艰苦创业,在较短时间内乘势而上,逐步吸引了一批港资的“三来一补”企业,并吸引了大批内地外贸国有企业到深圳设立外贸窗口企业,使深圳成为中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从而为深圳乃至“珠三角”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迅速找到了一条适合市场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初期的迅猛发展。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与深圳和香港等地有地缘优势,有较大的关系,同时也与深圳自身的准确定位与顺应国家改革发展大势,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有紧密的关联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曾提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深圳初期的发展,正是与率先突围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有极大的关系。制度的变迁,直接促成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2.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探索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为深圳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而真正助推深圳腾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彻底扫除了笼罩在人们心头姓“资”姓“社”的阴霾。“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引进市场经济的因素和机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市场机制,吸引和集聚了国内外大量的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管理等各种发展要素,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的调节作用,使深圳获得了巨大的改革红利和制度红利。

  理论研究认为,在经济运行未能完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回顾深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创造“深圳奇迹”的重要原因所在。

  从中国第一块土地的“招拍挂”,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从第一个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出台,到率先进行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等,深圳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

  3.抓住新世纪技术和产业变革大势,率先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当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体制机制改革外,还需要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和明确的主导产业作为支撑。一般理论研究认为,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经济体中,对技术进步和其它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溢出效应”,对现阶段或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强带动性的产业。

  我们可以看到,深圳无疑得益于强大的高科技产业,涌现出像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优秀高科技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

  事实上,到本世纪初,深圳的工业发展亦曾后继无力,增速放缓。最终,深圳顺应新世纪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变革,选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不遗余力地进行政策支持,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最良好的营商环境。

  笔者曾经在深圳南山科技园学习和工作一年的时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强大张力和“外溢效应”。一群群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工程师,把现代工业文明演绎得淋漓尽致,也助推深圳经济引领国家发展和区域增长。

  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远远超过国内其他地区。此外,深圳建成各类创新载体达到2584家,集聚各类人才超过600万,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崛起,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4.不负重托,勇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广东、来到深圳,表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决心。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块热土,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希望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门槛上,党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就在这次庆祝大会前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正式印发。明确了深圳未来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深圳从现在到2025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从2025年到2035年,奋斗1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了深圳更大的使命,“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尤其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深圳更是成为了保证香港继续繁荣稳定的强大支撑,也是支持中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5.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支持科技创新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未来深圳要贯彻落实的“六大举措”之首,而创新发展又是新发展理念之首,足见其重要性和战略价值。

  经济学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内生作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实现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目标。深圳未来的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助推深圳的高科技立于世界之巅。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水平的竞争。深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这是深圳未来战略选择的关键所在。

  展望未来,深圳要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坚持把基础前沿、共性关键、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壮大创新驱动的源头力量。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超前部署,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研方向,努力使深圳高科技早日立于世界之巅。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深圳应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交通、金融、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在更大程度、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来源: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