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智库丨SpaceX的创新经验
2020年8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下简称SpaceX)载人龙飞船搭载着两名宇航员圆满完成太空任务,实现了首次私营航天公司载人飞行,在全球私营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深入分析SpaceX创新经验,对加快重点领域的改革有四点认识:提高重点领域开放程度,增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好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模式和机制。
SpaceX开启商业航天创新的新周期
成为全球最高载重、最多回收次数、最短发射间隔的私营商业航天公司。2002年以来,SpaceX专注技术创新,依靠一箭多星、火箭循环回收、高功率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攻关和积累,创下无数航天领域记录,摘下诸多桂冠。
今年5月,SpaceX旗下龙飞船载着两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成为全球第一家具备独立载人航天能力的商业公司。6月,SpaceX旗下猎鹰9号火箭又将58颗卫星带进预定轨道,累计发射卫星数达到540颗,超过了任何国家和公司。
将太空旅游、“星链计划”等航天梦想变为可能。
SpaceX最初创立时的信念是“人类探索恒星的未来比不探索的未来更令人兴奋”,并随之制定了“星链计划”、月球旅行、火星旅行等一系列航天梦想。时至今日,这些航天梦想的大部分设想正在逐渐实现。按照目前两周发射60颗的速度,SpaceX今年有望发射1500颗卫星,开启十年4.2万颗目标的第一阶段。
此外,SpaceX还制定了300公里地球轨道旅游、国际空间站载人航天、月球旅游、火星旅行四个阶段的载人航天目标,前两个目标已经完成,月球旅游和火星旅游目标未来可期。
实现了“低成本、高速度、高效能”的技术研发。
目前SpaceX的成本控制技术在全球领先,龙飞船2号的单个宇航员座位成本仅为5800万美元,对标的美国阿波罗号成本为3.9亿美元,前苏联联盟号成本为8600万美元。在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同时,SpaceX的研发速度更是冠绝全球,例如,猎鹰9号火箭从设计到发射仅花费4年半的时间,中国基于长三甲研制的长三乙火箭从方案论证到首飞则用了7年。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SpaceX依靠的是6000余名员工,几乎是美国1.2%太空产业从业者完成了68.3%的太空发射活动。
SpaceX主要创新经验
贯彻硅谷精神,打造“互联网+航天”新模式。
SpaceX本身具有硅谷精神和“互联网基因”,通过深度渗透互联网思维,强调使用“工业互联网”和“商业互联网”手段,打破了航天领域的传统认知,不断为私营商业航天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方面,SpaceX善用推特等互联网工具,发挥网红经济作用,提高企业知名度,不断吸引优质资源和积累客户。例如,SpaceX将2023年大猎鹰火箭首次月球旅行计划的全部仓位卖给了日本名人前沢友作,并计划邀请6-8位全球顶尖艺术家一起遨游月球,这一举动无疑是向外展现了SpaceX的技术自信,表达了社会对它的认可,对SpaceX的社会曝光度和影响力也是一种提升。
另一方面,SpaceX围绕最初的愿景目标,构建“工业互联网+航天”体系,全面设计和构建从战略到执行、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各环节。此外,SpaceX在发展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平台共享,大量使用NASA的专利、成熟可靠技术以及测试台等设备设施,以弥补自身的薄弱环节,补齐了创新链条。
淡化组织架构,采用扁平集约管理机制。
区别于波音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传统航天企业,SpaceX作为目标专注、业务单一的企业,采用了扁平化、集约化的组织管理模式,让每个岗位的人都高效工作,并可及时进行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人员协同,最大程度地简化决策制定和传递流程,提高了运作效率。
SpaceX采取无边界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甚至没有部门划分,打破了各部门间的限制和防范,提高了团队合作效率,同时通过减少汇报对象的层级和数量,也可提升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SpaceX设置了数位副总裁,负责各技术或业务领域的工作,实行副总裁带领项目制,项目团队可覆盖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根据项目需求和特点组建,各领域的员工平等参与技术研讨、设计和开发等工作,能够使人员最大化地发挥效用。
此外,SpaceX实施集约化管理运行方式,绝大部分员工都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霍桑总部工作,整个研发、测试、中试与生产过程连为一体,从决策到实施的各个环节联系更为紧密。研发环节开发软件的科学家、工业设计的工程师,乃至制造环节的硬件焊接工人、机械师等,全都安置在同一空间,以确保信息的快速互换。空间的集约有助于降低各环节各领域间的沟通成本,进而提高研发效率。
实施高效管理,优化技术链和供应链。
SpaceX坚持“低成本、高可靠”的核心理念,重视技术链、供应链双链管理,形成高效的研发创新机制,创造了猎鹰9火箭研发成本低、周期短、技术可靠性高的神话。在技术链管理方面,SpaceX对技术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研判,以确定技术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级别的技术实施差异性研发策略。
其中,对非关键技术不追求先进,而是大量采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老旧成熟适用技术,对关键技术则高度重视和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
例如,SpaceX自主研制了猎鹰系列火箭的主发动机、上面级发动机(火箭最下面的第一级发动机是主助推器,第一级以上的部分又叫上面级,一般是二级或二级三级火箭。)、低温贮箱和制导系统等关键核心器件和技术。在供应链管理方面,SpaceX主张缩短供应链、减少采购环节,不再分工外包,而是尽可能多地自主研制和生产各种设备和器件。
这种策略与现代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模式相悖,但却使商业航天领域探索的SpaceX更好地把握住了自主权,能够更快响应需求变更,更准确地管控产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例如,SpaceX自主生产一个阀门的成本为1.1万美元,而外包则需要2.5万美元。
用好外部资源,强化与政府和社会的链接。
在资金、技术、人才、商业环境等方面,美国政府和社会为SpaceX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供给,SpaceX利用这些外部资源,将其作为创新的重要保障。
SpaceX积极争取与NASA的项目合作,获得了NASA提供的高达7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此外还派驻技术人员到NASA,后者为其提供发射基地,并协商行星保护协议,为“深空网络”和航天器之间提供通信支持。同时,SpaceX还巧用美国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申诉等管理体系,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和合法权益。例如,SpaceX向竞争对手蓝色起源的US8678321号专利提起诉讼,最终让这项对SpaceX猎鹰系列火箭研发构成严重威胁的专利在法律上失效。此外,SpaceX还善用美国雄厚的风险资本。从2017年至今,SpaceX已获得超过30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总估值跃升为361亿美金,这些融资足以使SpaceX在技术创新道路上攀越高峰。
对中国的启示
适当加大部分重点领域的开放程度。
适时降低航天、海洋工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等行业的进入壁垒,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促进相关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创新发展。为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各种技术路线的企业提供平等获得创新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增强对高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支持和引导重点领域各类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工业设计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加大力度落实科技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继续推进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探索和制定重点领域的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制度,推行高技术企业“揭榜挂帅”制度,实施技术对标专项行动,探索发放“科技创新券”,降低企业研发投入负担,调动其创新积极性。加强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试验、测试等技术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鼓励企业发明创造。
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的赋能作用。
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应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改善产业结构、增强转型动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扶持智能制造、工业云制造、数字孪生、增材制造等行业发展,增强“互联网+制造业”技术供给,推动制造业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
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模式和机制。
鼓励企业采用扁平集约的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优化决策水平。消减整改冗长复杂的组织结构,精简企业部门设置,降低沟通成本,确立以项目为单位的执行团队,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效能,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组建技术专家委员会和行业专家委员会,研判企业技术链和供应链,确定“最低时间成本、最低经济成本”的技术研发策略和产业开发策略,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作者宋亮、何颖、梁鲲来自赛迪研究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