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搞芯片也要尊重产业规律
芯片项目烂尾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委的关注和警惕。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工信部则表示,将落实好《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集成电路,基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芯片,它被称为电子产品的“心脏”。目前中国的高端芯片仍比较缺乏,去年进口超过了3000亿美元,面临被“卡脖子”的问题。也因此,芯片产业成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投入的热门产业。
然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其科学规律、市场规律,如果忽视这些规律而盲目投入,或者急功近利将其异化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必然与预期背道而驰。发改委和工信部的表态,说明国家已经注意到目前芯片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不良苗头,正采取相关举措进行纠偏,这是确保芯片产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必需。
目前,不少地区对上马芯片项目热情十足,动辄投入百亿千亿的大手笔。这本是各地积极响应国家需要、为我国芯片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好事,但如果决策未经充分论证,就一味以高补贴、高奖励来吸引企业投资,项目科学性及投入产出比就难以保证,容易导致“先天不足”,甚至面临项目烂尾的风险。
《若干政策》提出,要强化风险提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换句话说,芯片项目的前期规划,要有标准、有要求、有门槛,地方必须充分吸纳业界和学界意见,做好风险评估。同时,应有严格的程序把关,尽快确立必要的资金实力、人才基础、科研能力等各项指标,对引入的项目和企业进行资质审核,防止不良企业以投资为名,骗取财税补贴等政策红利。
在项目引入之后,地方也不能高枕无忧。尤其对有大量政策补贴的项目,要建立定期审计机制,对企业是否按期保质完成各项承诺进行考核,不达标者取消相应政策优惠,推动项目和企业能者上、庸者下,确保公共资金投入效率及市场公平。
芯片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产业。政府这一“有形的手”,要将重心更多放在长期性的、市场资源无法填补的方面,如强化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做好全产业链规划布局、做好投融资服务和指导、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等方面。
面对高端芯片“卡脖子”问题,有紧迫感是好事,但不能泥沙俱下,捡到篮里都是菜。尊重产业规律才能保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