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吉鸿昌:敢同蒋介石对峙,后被枪决,
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悲痛的莫过于阴阳两隔,而更让人感到难过的,是英雄的离去。
有这样一个人,他率领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贡献突出,战斗力强,立功奇多,非常厉害。
有这样一个人,他曾在淞沪会战爆发时见到日本军队痛击吴淞炮台,而国民党军队却坐视不理,没有一枪反抗时,捶胸顿足,痛心疾首的喊到:“放炮啊!放炮啊!我们的同胞就在炮火里!”
有这样一个人,他心系国家,满腔热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英雄该有的样子,该做的事情。
他就是曾加入冯玉祥军队,靠自己实力升至师长,最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勇敢抗击日军,因被捕而牺牲的民族英雄吉鸿昌。
吉鸿昌是一名军人,也是著名的抗日英烈,他出生于1895年10月18日,是河南省扶沟县人。
他出生贫寒,所以他拥有穷苦人家孩子的那种早当家的特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他的诞生,虽然对于家人来说是一个大喜事,可一贫如洗的家很难供得起他们的开销,日子常常过的捉襟见肘。所以,在很小的年纪,吉鸿昌就留在茶馆里帮父亲的忙,并于1913年加入冯玉祥的军队,当时的他才刚满十八岁。
出身平凡,注定了他要早早开始离家打拼。
他的革命道路真正开始的时候,正是在冯玉祥征兵那年。
1913年的秋天,冯玉祥到吉鸿昌所在地招兵买马,吉鸿昌认为这是给家里减轻负担的好机会,再加上自己也有报国的雄心壮志,于是在没告诉家人的前提下自己偷偷参军。
冯玉祥看到了他身上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再加上他的热心和良好表现,他很快成为了模范连的一员,后续成为手枪连连长,然后被提拔为营长。
吉鸿昌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在军队中素有“吉大胆”之称。而他率领的部队更是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不断立下赫赫战功,勇冠三军,战斗力非常之强。
他在这时可谓是平步青云,得到了晋升,成了第22军的总指挥。
他虽然这时候在军队扶摇直上,但依然没有忘了自己的本心。他在抽空看望父亲时希望父亲看到自己衣锦还乡,以自己为荣,但他的父亲却对他说:“做官即不许发财。”让他牢记着当官是要造福百姓,利国利民。于是他把这几个大字刻在了一个碗上,这个碗陪伴到他直到去世。
他还兴办学校,重视教育,为没钱的孩子存下一份希望。1921年,回家探亲的吉鸿昌掏出全部积蓄,在他的家乡把一座破庙改建成了学校,而且还规定家庭贫困者可以免费上学。这所学校让许多贫困的孩子读了书,改变了许多人的未来。
那么,吉鸿昌又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呢?
在北伐战争后期,日本人对中国虎视眈眈,可蒋介石却奉行所谓内战政策,让吉鸿昌围剿共产党。
当吉鸿昌进入红军所在地区时,了解到了他们的情况,亲眼所见,可以说共产党这边才是真正站在人民利益上,为民请命的队伍,是真真正正为祖国好,为人民好,利国利民的地方。他第一次觉得共产党才是自己归宿。所以,他去当即决定准备率部队起义反抗。
可惜自己的计划被蒋介石秘密得知,很快,自己的兵权便被解除,并被“流放”到国外,美其名曰:“到国外考察。”
在国外的吉鸿昌深深的受到了伤害。原来,外国异常排华,有些在外的国人都不敢自称自己中国
人,这让吉鸿昌感到难过和痛心——有些中国人为了免遭迫害,甚至还假装自己是日本人。为此,吉鸿昌特意做了一块名牌,上面特意用英语写着:“我是中国人。”他也在外国积极的宣传抗日,为抗日贡献力量。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吉鸿昌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决定回到祖国,他向蒋介石请命抗击日本侵略者,但被蒋介石拒绝。
于是吉鸿昌决定自己组织军队抗击日军。吉鸿昌散尽自己的家财,变卖了自己的财产,以此筹措军费,并且还联络了自己以前的部下,扩大自己组织起来的抗日义军。他还在1932年的深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秘密的中共党成员。后来,在中共党的支持下,吉鸿昌还成功赶跑了多伦等地的日本侵略者,成为了民族抗日英雄。
但是,在蒋介石的干扰下,吉鸿昌军队和日军打仗后还是弹尽粮绝,几近全军尽墨。
1934年11月,吉鸿昌在租界秘密开会时被特务刺杀受伤,被租界当局逮捕。之后他被污蔑,反扣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折磨下,于同年11月24日被执行枪决,年仅39岁。
在被特务枪决时,他声色俱厉的对特务呵斥,他是为抗日而死,不能倒下来,就算死,也不能倒下。于是他是坐在椅子上被特务枪决的,他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信念舍身取义。
那么,这样一个民族英雄,一个变卖家产购买武器自行组织抗日的英雄,他的孩子又怎么样了呢?
吉鸿昌和妻子共育二女一男,可大女儿不幸在三岁时夭亡,只有二女儿和儿子平安长大。
他的儿子吉兰泰是被妈妈抚养长大,长大后考上了师范大学,解放后,在天津一所中学当老师,现在已经退休。
她的女儿,吉瑞芝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调入天津市政协工作,现在也已经退休了,还写了一本名叫《吉鸿昌传》的书。
民族英雄吉鸿昌用一生与日本侵略作斗争,虽然死去,但灵魂还是与我们同在。虽然身死,但他的精神,他为共产党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以及他打击侵略者,维护我们祖国领土的信念,值得后辈去景仰,值得我们去学习。
本文由典藏历史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