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6-01 17:41 的文章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书接上回。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委的委托,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

总体组组长何正华建议:在卫星上播放《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听到,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

那么,“东方红一号”怎么才能既让人看得到,又让人听得见呢?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卫星总体组组长何正华认为,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呼叫信号是嘀嘀哒哒的电报码,遥测信号还是间断的。中国要超过苏联就必须发射一个连续的信号,而且要有中国特色,全球公认。所以他提出了播送《东方红》乐曲、卫星命名“东方红一号”的建议。1966年5月,经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七机部负责人罗舜初、张劲夫、裴丽生、钱学森等共同商定,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一号”。1967年初正式确定播送《东方红》音乐。

确定任务后,何正华和音乐装置的主要设计者刘承熙开始了技术上的探索,并最终解决了音乐错乱和乐音变调等一系列问题。

《东方红》 音乐最后采用电子音乐,模拟铝板琴声演奏。为此,刘承熙曾经专门跑到北京火车站聆听钟楼的报时声,又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乐器店,最后决定把北京火车站钟声的节奏和铝板琴的琴声合二为一,奏出音质纯正、节奏明快、格调高雅的《东方红》乐曲。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随后,1968年上半年在重庆一家工厂生产出音乐装置的第一批正样产品,由于当时生产秩序极不正常,产品中许多元件出现虚焊现象。因此,最后上天的产品由上海科学仪器厂重新生产。

在卫星上播放《东方红》 歌曲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卫星本身。那么,在地面的人们怎么才能收听到呢?

钱学森问潘厚任等人:“卫星绕地球转的时候,能不能让亚非拉的人民也用普通收音机收听?”潘厚任接过了这个难题,他到库房里把全世界各种类型的新型收音机每样借了一个。之后,他测了各种收音机的灵敏度,反过来推算卫星需要发射的功率有多大。他发现如果要让普通收音机收到,就要给卫星装上发射机,这对于当时火箭的运载能力来说是不可行的。不过,用地面接收站转播,这是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所以,全国人民在广播中收到的信号,都是从地面跟踪站转播的卫星信号。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解决了“听得到”的问题,“看得见”该怎么实现呢?

有一天深夜,钱学森把潘厚任等3人叫去,问:“卫星放到天上到底能不能看见?”潘厚任回答:“这个星的直径1米,亮度相当于7等星,在天气、光线都好的情况下,人的肉眼最多只能看到6等星,基本看不见7等星。”

这该怎么办呢?

潘厚任回忆说:“为了让大家看到,科学家后来在末级火箭上加了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围裙’,卫星上去之后,末级火箭脱离,‘围裙’撑开有几十米,大面积反射太阳光,与卫星一前一后,速度轨道差不多,容易看到,所以大家当时用肉眼看到的是带着‘围裙’的末级火箭,并非卫星本身。”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1967年11月,为使“东方红一号”卫星不间断地开展工作,组建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本体生产指挥部——651生产指挥部,651生产指挥部拿着国防科委的“尚方宝剑”,从卫星设计、生产、试验和物资保证,一竿子插到底,指挥调试卫星研制过程中每一个关键环节。

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院长钱学森推荐年仅37岁的孙家栋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1970年1月30日,供预期飞行实验用的两极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发射卫星能力。与此同时,广大科技工作者们忍辱负重,殚精竭虑,先后完成了空间模拟实验和地面测控跟踪系统。4月1日,装载卫星和火箭的专列秘密运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4月2日晚上7点半,周恩来召集科学家在人民大会堂专门听取第一线的情况。年过古稀的周恩来,趴在地毯上和科学家们一起查看地图,测算卫星飞越世界各城市的时间,他亲自将一些非洲国家的首都写在预报方案中,要让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也能看到中国的卫星。

4月17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进入2号发射阵地。1 8日,火箭与卫星开始垂直测试。19日,各分系统测试。4月20日,周恩来再次打电话叮嘱:“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准确入轨,及时预报。”

卫星发射的通讯网络是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为中心,遍及全国。而当时全国所有的线路全部是靠电线杆拉的明线。只要有一处损坏,则通讯全部中断。为此总参和邮电部专门作了安排,并由有关部门下令在所有沿线路途上,无论白天黑夜,每一根电线杆下部站着一个值勤的民兵,防止阶级敌人搞破坏。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1970年4月24日下午3点50分,周恩来总理打电话告诉罗舜初:“主席批准了今晚的发射!”

21时34分,发射指挥员杨恒下达了“一分钟准备”的口令。

21时35分,发射控制台操纵员胡世祥按下了发射电钮。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已经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的乐曲。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此刻的酒泉和北京一下子进入了欢乐的海洋,《东方红》从太空传遍了世界。此时的周恩来却异常冷静,在接到新闻公报后说:“我们先等一等。把公报中的有关参数搞准确了,等美国公布后,作个比较,然后再公布于世。”说完在新华社的发稿单上郑重地签上姓名,便连夜飞往广州,赶去参加第二天由越南、越南南方、老挝、柬埔寨领导人召开的“三国四方会议”。

【揭秘】东方红一号卫星背后的五大谜团(下)


4月25日,“美国之音”抢先向世界发布了中国发射卫星的消息,并公布了“东方红一号”的入轨参数。结果与中国相差无几。

正准备进入会场的周恩来知道这一消息后,一走进会场就高兴地说:“为了庆祝这次会议的成功。我给你们带来了中国人民的一个礼物,这就是昨天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