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能力皆在张灵甫之上的王耀武,为何他的
引言
在炮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无数热血男儿为国捐躯抗击日寇,在正面战场作战的国军之中,涌现了不少抗日名将,张灵甫便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回顾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多,张灵甫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以至于国军中很多名将都没有他的名气大,比如张灵甫的老上司王耀武就没有他名气大。诚然张灵甫在抗日战场上确实是一员悍将,但论战功、能力,王耀武都在张灵甫之上。
王耀武和张灵甫都同出于黄埔军校,只不过王耀武是黄埔三期毕业,而张灵甫是四期。在毕业后,王耀武的仕途也要比张灵甫顺利得多,1935年王耀武就担任了51师的师长,同时还是少将军衔。这在黄埔军校的学生中也算是出类拔萃,很多黄埔早期的毕业生都不如王耀武,国军内部就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而张灵甫虽然很得胡宗南的赏识,在1933年的时候就成了他手下的一个上校团长,但由于枪杀自己妻子一事。张灵甫遭到全国妇女们的声讨,锒铛入狱,大好前程尽毁,直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才被释放出来。出狱后,张灵甫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去投靠自己的学长王耀武,而王耀武也很看好这个学弟,当即给了他一个上校参谋的职位。
而且此后的十年里,张灵甫在在王耀武手下做事,王耀武也一直待他不薄,一路提拔。因此对于张灵甫来说,王耀武不仅是老上司,更是有着知遇之恩的恩人。抗日战争爆发时,王耀武的51师被编入74军中,奔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自此之后,王耀武和张灵甫两人辗转于国内战场,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
74军几乎参与了国军正面战场上的所有大战,成为赫赫有名的“抗日铁军”,令日军闻风丧胆。张灵甫先是在淞沪会战中死守华严村,以一团之力拖住日军第18师团,因功晋升153旅副旅长。后来在武汉会战中,74军在万家岭一战抢占制高点,重创日军106师团立下大功,王耀武因此晋升74军副军长。
同时张灵甫的德安大捷也名传全军,获得了四等云麾勋章,同时德安一战还被改编为戏剧传唱。1939年,王耀武任74军军长,继续带着这支王牌部队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而张灵甫也在王耀武的提拔下成为了58师的副师长。在之后的上高会战中,74军与日军精锐血战十多日,表现十分亮眼,立下了首功,这一战也被称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王耀武因此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而张灵甫的58师作为74军的核心主力,在这一战中也出力极大。到1944年,王耀武已经成为了第24集团军总司令,而张灵甫才升任74军副军长。不可否认,张灵甫是一员猛将,不过相比之下,王耀武的军事才能要更为出色,虽然张灵甫作为王耀武的核心主力,很多大仗硬仗都冲锋在前,但作为整个战役的指挥者,王耀武的能力和功劳都要在张灵甫之上。
比如两次收复高安、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等等战役中,真正决定胜负的便是主帅王耀武的指挥。另一方面,从两人的地位也可以看出双方的战功和能力不同,在抗战胜利后,张灵甫身为74军军长,拱卫南京,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和王耀武比起来就差远了。王耀武在雪峰山战役后就成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时他才40岁而已,之后又成为山东省主席。
为何王耀武的名气远不及张灵甫大此时的王耀武和傅作义、程潜这样的大佬一样,是真正的封疆大吏,蒋介石甚至还将中正剑授予了他。那么为什么现在张灵甫的名气要比王耀武更高呢?一方面是因为张灵甫这样的猛将更具有英雄气质,更能激发士气。张灵甫在抗日战场上常常身先士卒,多次负伤不下火线,每逢战事总是承担着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率领部队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这样的将军显然更符合人们心目中对英雄的印象。而王耀武作为主帅,更擅长的是在后方指挥,虽然同样付出了心血,但显然不如张灵甫吸粉。另一方面则在于国民党的宣传。王耀武作为抗日名将,在济南会战中独守孤城,面对我军围困也未放弃,直到兵败被俘,本该是国民党内部大力宣扬的英雄。但在经历日军的侵略后,王耀武觉得中国人应该团结在一起,不应该打内战。
因此在和我军交战初期,王耀武并不像抗击日寇那样拼命。在被解放军俘虏后,经过在功德林的一番改造,王耀武却彻底倒向了,不仅因为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出来,还公开表示国民党掀起内战是错误的。这对国民党来说自然不能大力宣扬,只能将他的事迹雪藏起来。而张灵甫虽然在孟良崮一战中惨败,但74军全军覆没,张灵甫也为国民党尽忠到最后一刻。
这悲剧英雄式的形象,无疑是最好的宣传材料,再加上他在74军中参与的那一系列大战,很多功劳都有属于他的一份,因此在国民党的大力宣扬下,张灵甫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不管是王耀武也好,张灵甫也罢,虽然曾经和我军敌对过,但我们也不能磨灭他们在抗日战场上作出的贡献。2005年,张灵甫的长子替父亲接受了中央为张灵甫颁发的抗日纪念勋章,这也代表着我们从未忘记这些抗日英雄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