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共国际师,都是娃娃兵,师政委肖华才17岁。
他在长征路上中弹受伤
一步一个血脚印跟上队伍
他为了给潘家峪的村民们报仇
率部血战10小时打死数百个日本侵略者
击毙佐佐木
他在晚年病情危重之际
依然对儿女嘱托“跟着党走,永不掉队”
他就是老红军杨思禄
长征路上,左脚跟被子弹打穿
一步一个血脚印跟上红军
“工农兵,来革命,共产党,是救星。”1930年,红军来到于都县葛坳乡,成立乡苏维埃政权,迅速解除当地的地主武装,也一并解除了杨思禄家里欠地主的债。一家人分到了粮食,突然有了饭吃的杨思禄喜极而泣。
1933年,16岁的杨思禄参加了红军,编入少共国际师第45团1营3连当战士。他说:“少共国际师,都是娃娃兵,14岁到18岁。干部是主力红军抽调的骨干,师政委肖华才17岁。”
1949年4月,杨思禄和战友留影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不久,杨思禄就参加了攻打四川永宁的战斗。这一仗,杨思禄左脚跟被子弹打穿、血肉模糊。部队开拔时,他被安置在当地老乡家里,为了赶上大部队,杨思禄找了一根竹竿当拐杖,一瘸一拐、头也不回地拼命向前走。
1944年,杨思禄留影
“受伤的脚一挨地犹如万箭钻心,一步一个血脚印,浑身出冷汗,两眼冒金星……”追赶着红军部队,杨思禄信念坚定:红军的路才是中国的希望,跟着红军才有生路!
血战10小时打死数百个日本侵略者
击毙“潘家峪惨案”策划者佐佐木
潘家峪位于燕山山脉腰带山东麓,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冀东最早、最坚实的抗日堡垒村。1941年1月25日,侵华日军包围潘家峪,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1000余名同胞遇难。
在冀东坚持抗战的杨思禄和战友们发誓要“杀死佐佐木(潘家峪惨案的直接策划者),给潘家峪的乡亲们报仇”。当地村民也自发成立了“潘家峪复仇团”,随冀东军分区部队开展对日作战行动。
1949年,杨思禄留影
1942年7月中旬的一天,杨思禄率部在冀东军分区参谋长曾克林的指挥下,伏击了伪治安军司令刘化南。
“此战,一个营掩护,我带一个营主攻。从上午10时血战至晚上8时,先把伪治安军打得四处逃窜,缴械投降,数百个日本侵略者全部被打死。打扫战场时,寻找佐佐木,在一具打烂了的、穿着衬衣的尸体旁发现了刻有恶魔佐佐木姓名的指挥刀。”
“那一仗,我们打死了佐佐木,给潘家峪的乡亲们报仇了!”2014年,上映的影片《杨思禄冀东抗战》再现了击毙佐佐木这一情景。冀东人民一直记得他,至今每年都会有人到北京来看望杨思禄。
三兄弟一起参军搞革命
“跟着党走,永不掉队”
杨思禄的两个兄长也参加了革命。“大哥在毛主席到井冈山的时候参加了红军,战斗中负了重伤;二哥杨思福,在长征途中牺牲了;我是一直在长征。”
杨思禄和二哥杨思福一起参军加入少共国际师,一起参加湘江之战,一起攻打遵义,一起跨过金沙江,一起强渡大渡河……但二哥和许许多多的普通的红军战士一样,默默无闻地牺牲在夹金山脚下。
杨思禄的经历在别人听来,是艰难困苦、生死离别的故事,而他自己却始终信念坚定,一往无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我要一辈子跟着共产党干革命,让更多穷苦人过上好日子。党旗飘到哪,咱就跟到哪,一辈子紧跟共产党走……”谈起当年参军时的想法,杨老依然激动不已。
杨思禄的女儿杨英说:“几十年了,父亲念叨最多的一句话是‘跟着党走,永不掉队’。”
杨思禄与夫人
【人物小传】
杨思禄,1916年12月出生于江西于都,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长征,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离职休养,副大军区职。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平型关战役、辽西战役等著名战役战斗。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革命战争年代,曾任战士、班长、排长、代连长、副营长、政治教导员、营长,团长、旅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师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参谋长、副校长、师长、校长,副军长、军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顾问等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 | 刘汝山、董 坤、林 琳
来源:人民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