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军的野望!这艘以苏联命名的超级战舰究竟
文/紫电
如果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海军,或许很难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相比令人震撼的钢铁洪流,苏联红海军或许在陆地上的表现还要更好一些。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新生的苏联却只有一支孱弱的海军。
在沙皇俄国时代,俄罗斯帝国曾经拥有一支还算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重损失和连年的内战让这支舰队几乎消耗殆尽。从战火中崛起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手上只剩下几艘老式战列舰、装甲巡洋舰,以及少量的驱逐舰和一些小型舰艇。
但苏联并没有放弃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计划:1928年,苏联开始了“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和冶金行业。就这样,这个贫弱而落后的农业国家仅仅几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型主力舰的建造也在这时被提上了日程。
1936年,苏联通过了“大舰队”计划,决定在未来十年中建设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这支舰队将由533艘战舰构成,其中包括16艘B型战列舰和8艘A型战列舰,总吨位超过130万吨。这样一支舰队可以让红海军从一支毫无存在感的落后军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计划中并未包括航空母舰的建造。
这样的计划看似是天方夜谭,但在当时,苏联已经在工业化上,特别是冶金、能源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新型的坦克和飞机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远洋舰队似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1938年8月28日,首艘23型战列舰(也称苏联级战列舰)在列宁格勒开工建造,被命名为“苏维埃联盟”号。
23型战列舰首批建造了4艘,除了“苏维埃联盟”号外,还有“苏维埃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和“苏维埃乌克兰”三艘,均在1938~1939年开工。在当时,23型战列舰被视为是一种超级战列舰——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除了同在建造中的大和级战列舰,23型战列舰在当时拥有所有战列舰中最大的主炮口径和吨位。
23型战列舰全长270米,满载排水量65000吨,装备有3座3联装406毫米50倍径B-37主炮,主装甲带最厚处达到420毫米,最高航速29节。单从纸面数据上看,23型战列舰无疑拥有在当时极为强大的性能。但必须注意的是,自从1916年以来,无论是俄国还是苏联都没有建造过任何一艘战列舰!
从无畏舰时代一步跨越到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这样的要求对严重缺乏经验的苏联的造船人员来说,无疑是难以实现的。而“大清洗”更是加剧了对苏联造船工业的影响。此外,苏联新生的造船工业也难以满足建设这样庞大的战舰以及未来的大舰队的需求。
在缺乏专家、缺乏经验、缺乏材料、缺乏工人、缺乏工厂的情况下,23型战列舰的建造还是正式展开了。但就在首舰“苏维埃联盟”号开工建造的时候,这艘战舰的设计甚至还没有完成!事实上,23型战列舰完成设计的截止日期是1937年10月,但直到1939年7月才完成了全部设计。于是,苏联的工程师开始参考国外的类似设计。
23型战列舰的很多设计都参考了意大利的维内托级战列舰,例如意大利特有的普列塞防护系统就被移植到了23型战列舰上。但23型战列舰的吨位远超过维内托级战列舰,因此意大利人的设计只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体上,23级战列舰的建造仍然是困难重重的,设计不同变动,建造也始终无法按计划完成。
1940年10月19日,“苏维埃白俄罗斯”号战列舰因为在建造过程中发现了“严重质量问题”,而被最终取消,而全部的资源被优先用于首舰“苏维埃联盟”的建造上。而这些战舰的另一个问题:过于昂贵也很快暴露出来。事实上,4艘23级战列舰的建造成本已经占据了1940年苏联海军军费的三分之一。因此最终,后续的战列舰计划也被取消了。
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几乎在一夜之间,苏联西部的防御就土崩瓦解。为了向前线提供更多的武器、弹药和物资,特别是更多的飞机、坦克和冲锋枪,苏联停止了23级战列舰的建造。此时“苏维埃联盟”号仅完成了19%,“苏维埃乌克兰”只完成了7%,而“苏维埃俄罗斯”号甚至只有一个空壳子。
尽管这些战舰没有最终完工,但也为苏联抗击纳粹做出了贡献:战争期间,唯一一门为23型战列舰生产的的406毫米50倍径B-37舰炮原型被安放在地面炮台上,用于抵抗入侵列宁格勒的德军。在列宁格勒围城期间,这门大炮也是苏军拥有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在战斗中,这门大炮共发射了81发炮弹,给德军造成了相当巨大的损失。
二战结束后,苏联原本打算完成“苏维埃联盟”号的建造,特别是斯大林本人非常热衷于这一计划。但在意识到这一计划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得不偿失后,斯大林还是下令拆除所有的23型战列舰。1950年,所有的23型战列舰都在船台上被拆解,这也是苏联设计建造的最后一型战列舰。
尽管23型战列舰从未完工服役,但设计建造这样一型战舰对苏联造船工业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通过设计建造23型战列舰的经验,苏联造船工程师逐渐掌握了建造一艘现代化战舰的宝贵经验。而这种经验,成为了未来几十年中苏联海军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