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获得一架垂直起降战斗机,为何不仿制,
作者:尤里今天不复仇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月22日,第二艘国产075型两栖攻击舰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出坞下水,提前为人民海军“庆生”。作为仅次于航母的载机舰艇,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让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上舰,把两栖攻击舰变身为“准航母”越来越普遍,而我国却获得过一架货真价实的垂直起降战斗机,为何当年却无动于衷?
在北航校园内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有一个“镇馆之宝”,那就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一架垂直起降战斗机,编号为XZ965的英国制“鹞”式GR3战斗机,这可不是复制品,是真的从英国皇家空军退役的,虽然航博也有F-5、UH-1、CH-47“支奴干”等美制战机,但价值显然不能和这架“鹞”式相比。
“鹞”式战机装备美国、英国等多个西方国家空军、海军,怎么会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呢?其实,这架“鹞”式是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在1996年和英国著名的帝国战争博物馆交换而来的,我们换了一架珍贵的苏制拉沃契金拉-9战斗机,是二战后服役的末代活塞式战斗机。
“鹞”式战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成功的实用型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
和同时代的苏制雅克-38“铁匠”相比,“鹞”式战机没有采用升力发动机设计,全凭一台在当时极为先进的罗罗“飞马”涡扇发动机,它前后共有4个可在平飞和垂直起降状态旋转98.5度(因此可以倒飞)的喷管,前面2个喷管从压缩机输出(冷)空气,后面2个喷管输出高温燃气,全机设计都围绕“飞马”进行。
第一代“鹞”式系列是英国本土的霍克.西德利飞机制造公司研发、生产的,最早量产的鹞式GR.1攻击机,于1969年开始生产,而用于3艘无敌级和“竞技神”号航母的“海鹞”加装了“蓝狐”机载火控雷达,可用于全天候空战,交换给北航的“鹞”式GR3攻击机是80年代初服役的,机鼻有激光测距照射器,曾和“海鹞”FRS1一起部署在航母上参加了马岛战争,96年时已基本退役。
现在,仍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英军阵中服役的“鹞”式,属于第二代“鹞II”,它是美国麦道公司和英国BAE公司联合大幅改进的产物,美军叫AV-8B,1985年才开始服役,和第一代“鹞”相比,它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复合材料超临界机翼,座舱提升改善视野,作战半径为300海里,比第一代“鹞”增加了100海里,翼下为6挂架(“鹞”为4个),可挂载4吨的导弹、炸弹,几乎增加了一倍,英军改进型叫鹞式GR5/GR7,最后一种改进型叫GR9。
由此可见,我国获得的那架“鹞”式战机,当时已经落后了。虽然早在80年代初,我国和西方进行军事技术交流和合作期间,被我国翻译成“猎兔狗”这种独特战机,因为无需机场、使用灵活成为引进的一个选项,但优先度不及幻影2000和“狂风”,毕竟是亚音速战机,作战半径十分有限,引进价值不大。
在这之前,我国曾探索自制过垂直起降战斗机。
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决裂、北方战云密布时,航空工业部门根据空军的需求,曾想利用歼-6机身,研发一种带有4个外置式升力风扇的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代号“四号任务”,但这个天马行空的设想被薄弱的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基础击个粉碎,甚至不能像同时期发展的超音速“小歼”——歼-12一样,留下原型机。
垂直起降战斗机属于典型的小众产品。
除了F-35B之外,当今世界已经没有同类产品,主要应用场景又是两栖攻击舰,但在上世纪90年代,人民海军尚未走出远洋,区域防空、反潜哪个不比垂直登陆来得更重要,空军还在翘首以盼等着苏-27的装备和国产化,如果真有资金和决心要开发垂直起降战斗机,对俄合作,把性能比鹞式先进得多的雅克-141超音速舰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发展下去才是正道。
目前,虽然075型两栖攻击舰已经量产,但我国海军陆战队的航空兵还组建不久,舰载直升机是更稳妥的选择,海军航空兵舰载战斗机部队,重心显然也是在2艘航母上,对垂直起降战斗机的需求同样不大,也许等到我们有8艘、10艘075的时候,垂直起降战斗机或者是倾转旋翼高速攻击机,反而会水到渠成。
『我是尤里,今天不谈复仇先聊点别的,喜欢我的观点就关注我吧!任何未经授权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